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对外传播》>>2017年·第6期

金砖国家对外传播 需打破五种唱衰论调【2】

2017年11月27日14:51 | 来源:对外传播
小字号

挖掘共同利益,化解“金砖国家冲突论”

金砖国家都是拥有远大发展目标的新兴经济体,都希望通过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断提升地区和国际影响力。在一些领域,为了争夺支撑经济发展的资源和市场,相互之间必然会产生竞争。而且,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以及相互交往的持续加深,金砖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很可能会更为广泛,经济竞争也可能更加激烈。这便成为“金砖国家冲突论”的基础。“金砖国家冲突论”与“金砖国家差异论”有相似之处,但它更侧重于强调金砖国家之间的竞争关系。这种论调认为,金砖国家的经济战不可避免,并且,由于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经济上的冲突甚至会演化为政治和军事冲突。

从历史来看,竞争与合作并存是国家之间关系的通常状态。竞争与合作并非互相排斥,相反,两者之间常常共生共存,不可分割。通常地,在竞争中有合作,在合作中有竞争。国家之间的竞争需要合作,否则就会导致两败俱伤;国家之间的合作也离不开竞争,否则合作就没有生气。因此,国家之间存在竞争并不可怕,竞争也并不必然会导致冲突。只有没有共同利益、以邻为壑的竞争才有可能成为冲突的导火线。金砖国家之所以走到一起,并建立多种层次的合作与协调机制,目的就在于避免相互之间产生恶性竞争,而为彼此之间的良性竞争保驾护航。从现实来看,金砖国家存在广泛的共同利益。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金砖国家拥有继续提升经济实力的现实要求;二是金砖国家在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方面拥有利益交汇点;三是金砖国家拥有继续提升国际地位,推动全球治理向更加公平与合理的方向发展的共同诉求。③ 在一个国家之间高度相互依存的世界,任何一国的经济发展都不可能仅靠一己之力来实现,并且一国应对自身面临的经济问题与挑战往往离不开其他国家的支持与协作。在全球性问题面前,任何一国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尤其是在改变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现行全球治理体系中不公平地位并发挥与自身实力相符的影响力方面,金砖国家合作更是不可或缺。应对“金砖国家冲突论”,既要在行动上不断创造和扩大金砖国家之间的共同利益,也要在对外传播上将这些共同利益彰显出来,为金砖国家营造良好的竞争与合作氛围。

弘扬金砖精神,破除“金砖国家威胁论”

在西方理论界,有一种观点为,新崛起的大国必然对现存的大国构成威胁,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通过各种手段甚至武力来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便变得不可避免。这种观点源自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因而被称之为“修昔底德陷阱”。近年来,在一些西方媒体大肆炒作“修昔底德陷阱”时,“金砖国家威胁论”应运而生。这种论调主要从西方既得利益国家的立场出发,认为金砖国家的崛起将挑战现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改变现有国际体系的利益分配格局,从而使西方国家的既得利益遭受损失。

毋宁说这种论调是强权逻辑。从现实情况来看,“金砖国家威胁论”也得不到有力支撑。金砖国家的经济发展成果,不仅直接惠及发展中国家一半以上的人口,还推动了所在地区和世界经济的增长和发展。并且,金砖国家经济实力的提升并未导致军费的大规模扩张,所谓的威胁便无从谈起。根据《简氏防务周刊》发布的年度国家军费报告,2016年金砖国家军费支出总额约为3200亿美元,占世界军费总支出的份额为19.0%,同期金砖国家占世界经济总量的份额为22.4%,军费支出份额比经济总量份额低3.4个百分点。其中,中国军费支出额为1917.52亿美元,占世界军费总支出的份额为11.4%,同期中国占世界经济总量的份额为14.9%,军费支出份额比经济总量份额低3.5个百分点。相比之下,美国军费支出总额超过6220.35亿美元,占世界军费总支出的份额为36.9%,同期美国占世界经济总量的份额仅为24.7%,军费支出份额比经济总量份额高12.2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金砖国家提出并践行“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合作伙伴精神,为新型国际关系提供了新的理念支持。所谓开放精神,即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加强相互经济合作,培育全球大市场,完善全球价值链,做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建设者;所谓包容精神,即推动不同社会制度互容、不同文化文明互鉴、不同发展模式互惠,做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实践者;所谓合作精神,即继续加强团结,照顾彼此关切,深化务实合作,携手为各国经济谋求增长,为完善全球治理提供动力;所谓共赢精神,即在追求本国利益的同时兼顾别国利益,做到惠本国、利天下,推动走出一条大国合作共赢、良性互动的路子。④ 在对外传播中,大力弘扬金砖国家的合作伙伴精神,不仅有利于破除“金砖国家威胁论”,更能为大国之间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开展新型合作提供新的思路。

倡导持续发展,粉碎“金砖国家崩溃论”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内,以中国为代表的金砖国家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并由此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由于基础弱、底子薄,在缺乏技术和资金的情况下,金砖国家成员普遍采取粗放式增长方式,国民经济主要依靠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甚至以牺牲环境、健康为代价。近年来,这种状况有了很大变化,各成员国积极转变经济发展理念和增长方式。但受结构性因素、周期性因素和突发性因素的叠加影响,金砖国家的总体经济增速出现持续放缓,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面临诸多挑战。

在此背景下,国际社会对金砖国家的增长模式和发展潜力出现质疑,并在“金砖国家褪色论”的基础上炮制出“金砖国家崩溃论”。毫无疑问,这种论调更是不堪一击。根据IMF预测数据,未来五年,金砖国家经济年均增速仍将达5.7%,比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高2.1个百分点,比发达经济体高3.8个百分点;同时,金砖国家按市场汇率计算的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份额有望继续提升至26.6%,按PPP计算的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至35.3%。相比之下,发达国家面临更大的经济问题与风险。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西方国家的经济增速比1929年后的大萧条时期更慢,并且在未来几年内也难以得到改观。

关于可持续发展问题,早在2009年金砖国家领导人首次会晤时,五国领导人就予以充分关注。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联合声明提出:“实施《里约宣言》《21世纪议程》及多边环境条约中所强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应成为改变经济发展模式的主要方向。”⑤ 此后,五国都制定了各自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深入挖掘经济发展潜力,并积极推动达成和落实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但国际社会不乏有人对金砖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所取得的进展缺乏认识,对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作的努力仍视而不见。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在对外传播过程中倡导金砖国家绿色发展理念、宣传可持续发展成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徐秀军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金砖国家研究基地执行主任 本文为作者主持的中联部2017年度课题“金砖国家命运共同体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