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2018网媒:变的只是外在形式 不变的是内在价值【3】
新机会 巨头入局短视频或更好玩
短视频与生活的关系日渐紧密。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李雪昆
进入2018年,伴随着短视频市场的火热势头依然不见衰减,下半场的争夺或许将更加烽烟四起,高潮迭出。据速途研究院《2017年短视频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17年短视频用户已达到两亿余人,但值得注意的是,用户的增长率呈现稳定的递减状态,市场趋于平静后,单纯依靠流量运营的时代已经过去,短视频的下半场到底还能玩出什么新花样?
有创意、有价值的内容,是不会过时的。进入新的一年,短视频势必会向更优质、更精致的内容发展,“迷你剧”或许会是短视频下半场的打法之一,制作更精良,剧情更紧凑,同时,在商业变现方面也会出现更全面、更多样的方式。
从传播性来看,短视频的时间比较短,内容精简也意味着干货多、留存和传播性强。因此,优质的短视频比直播更容易引发人们的二次传播,更容易形成爆款,更容易产生商业上的价值与长尾效应。
当然,短视频想要崭露头角,除了优质内容之外,与平台的合作也尤为重要。内容方一定要跟机构和平台紧密合作,好的内容加上好的流量,在大平台上才有更多机会在全网甚至全社会形成影响力。
在腾讯、阿里巴巴、百度视频、今日头条等相继投身短视频领域后,我们看到,爱奇艺也紧随其后,并绑定短视频行业最优质的创作者,意味着平台将收获更丰富的内容资源。而对于创作者而言,“背靠大树”意味着更多的展示机会以及IP开发机会,为解决困扰行业的变现问题提供了可能。对于很多创业公司来说,巨头的加入可能会使其遭遇灭顶之灾,但对于大多数内容创作者来说,更多平台加入也意味着更多机会。
行业热闹不减的背后,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短视频跑马圈地的时代已经告终。那么,新的一年,随着平台集中度的提高,平台也开始对创作者更加“精挑细选”。接下来,会是快鱼吃慢鱼、大鱼吃小鱼的过程。当流量红利消退之后,内容水平的差异将得以显现。
在市场环境下,生存是关键。整个短视频行业的商业模式依然不明朗,创作成本高等问题如果迟迟得不到解决,那么,创作者与平台的发展都会受到阻碍。
目前,短视频生产者的收入方式无非是播放广告、与微商合作和观众打赏。这三种收入方式并不能缓解短视频变现难的问题,目前半数以上的短视频生产者无法实现盈利,越来越多的小团队被市场淘汰。变现效率低成了如今短视频行业的瓶颈,进入下半场一定要解决变现难的问题才能促进内容上的发展。
帮助创作者解决变现问题,这也是平台必须要考虑的,平台应该提供包括资金在内的系列扶持,只有这样才能搭建整个内容生态。
令人欣喜的是,短视频+电商的变现模式在过去一年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内容生产者采用,发挥短视频的视觉效果和传播力,这样可以把成本降到最低。当然,我们也希望在行业迅速发展、短视频内容垂直化、精细化的背景下,短视频行业的评价维度能进一步完善,从单纯依靠播放量排名转向更多维、更丰富的立体评价体系。
2018年,势必会是国内短视频平台激烈大战的一年,但究竟谁能从中脱颖而出,让我们拭目以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