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因为这首歌,八四年春晚永远能让人热泪盈眶
你记得春晚的第一个小品吗?你知道运动员也会在春晚上一展竞技风采吗?你还记得《难忘今宵》是哪一年首唱吗……回溯春晚中那些我们熟悉的艺术形式,都离不开那一年的初次尝试,这些“第一次”,你都可以在1984年的春晚中找到印记。
如果说1983年的春晚是个良好的开端,那么1984年更是铸就了不可磨灭的永恒经典。
1984年,中英双方就香港回归进行一轮轮谈判。当年12月19日,中英双方在北京正式签订《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歌以咏志。1984年央视春晚中出现一个新兴的现象:中央电视台首次邀请了大量港台明星表演节目,其中香港歌手张明敏的一首《我的中国心》更是走红大江南北。
在这年的春晚舞台上,当张明敏用低沉而圆润的嗓音深情而舒缓地唱出“河山只在我梦萦,祖国已多年未亲近”的时候,所有海外游子对祖国的眷恋之情升华到沸点。时至今日,这首歌依然是海外华人聚会时的必唱歌曲。晚会中,除了《我的中国心》,他还演唱了《乡间的小路》、《垄上行》、《外婆的澎湖湾》,这几首金曲不仅让张明敏成为人尽皆知的明星,更是在内地刮起一阵“港台”流行风。
舞台上的张明敏身着英伦范儿西装,搭配复古金丝边眼镜,文质彬彬却不失潮流。这套衣服拿到现在,说是国际一线大牌高级成衣都能令人相信,各界时尚人士必追同款在此。
而来自香港的民歌小调天后奚秀兰也不示弱,一人独唱了《阿里山姑娘》、《天女散花》、《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三首歌曲,她那甜美的嗓音使人回味悠长。在演唱《阿里山的姑娘》时,奚秀兰换上了台湾高山族服装,领着舞蹈演员在台上载歌载舞,这首歌和这支舞也成了当年校园里面文艺表演的最热门节目。而载歌载舞的演唱方式,也成为之后流行歌手的演出模板。
除了歌手外,与夏梦齐名、当时炙手可热的香港一线明星陈思思也加入了春晚主持团队,古典、高雅的气质,袅袅婷婷,尤其是她这双迷人的大眼睛,获得不少观众的喜爱。
从台湾归来的青年才俊黄阿原也是主持人之一,儒雅的气质,颇具喜感的台湾腔为主持团队增色不少。
这几位港台明星的加入,使得这届春晚更加绚丽多彩,从此邀请港澳台演员参与春晚成为一个传统。
在1984年的春晚舞台上,还有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喜剧小品”——《吃面条》。陈佩斯、朱时茂用滑稽、夸张的表现形式,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演员也毫不端架子,直奔搞笑而去,即使现在看来也毫不过时。
算起来,陈佩斯的主要台词就两句,一句“你着什么急啊”,一句“等我一会”,然而撑下一碗碗面的无实物表演,却在陈佩斯的演绎下极具“笑”果。陈佩斯和朱时茂这对黄金搭档,成为了观众心中喜剧演员的代表。那一碗在观众面前“吃”下的面条,那一晚留在观众心中的喜剧记忆,都成为了永恒的经典,生活的酸甜苦辣是加入其中的佐料,这碗除夕夜的“家常菜”,朴实又暖心,成了春晚回忆里不可磨灭的亮点。
本届春晚中语言类节目可以说是大放异彩了,除了最强悍的“喜剧”小品正式诞生,马季的《宇宙牌香烟》也将单口相声带入经典境界,一段看似偶成的轻松叫卖,却将企业发展愿景、产品设计理念、产品口号、营销方式一一道来,没想到马季还是位娱乐界的“营销大师”,这简直就是一个经典的产品促销案例,仔细想想马东现在如此会打广告是有遗传到老爸的基因吧!
说学逗唱、载歌载舞的春晚节目已不足为奇,但是你见过在春晚舞台上进行乒乓球比赛吗?在1984年的春晚中,李富荣、张燮林就来了一场趣味乒乓球比赛,名嘴宋世雄做解说,这也是开了体育明星上春晚的先河。
不同于1983年略显仓促的春晚敲钟,1984年的春晚在跨年报时上显得更加正式、有序。这是春晚第一次正式的“零点倒计时”,也让春晚就此肩负起了为全国人民新年报时的重要使命。北京、上海、广州、哈尔滨、乌鲁木齐的钟声共同响起,各行各业坚守在岗位上的人却依然在忙碌。钢铁工人在火花四射中挥洒汗水,信使将书信快速分类,海陆空战士们毫无松懈地守卫疆土,护士们悉心照料熟睡的婴儿。这个时代的缩影在倒计时的表盘上迅速展现,全社会都洋溢着明天会更好的希望。赵忠祥略显青涩地代表全国广大的电视观众向节日期间恪尽职守的工作人员献上崇高的敬意,并喜庆亲切地问候一句“过年好”。天涯共此时,新的一年就这样欢欢喜喜地拉开序幕。
如果面向观众评选春晚的BGM,那民意定会让《难忘今宵》高居榜首。《难忘今宵》无疑是春晚历史上一个如“logo”般强大的存在,它牢牢霸占住观众的心,成为观众无法舍弃的春晚情结,也让李谷一成为春晚上的常青树。但令观众们念念不忘多年的《难忘今宵》并没有出现在首届春晚上,而是在1984年春晚的舞台上才“姗姗来迟”。首次与观众会面,《难忘今宵》舒缓悠扬的旋律,亲切真挚的词意一下就直抵大家的心。这首盼望家庭团聚,祝愿祖国更好的经典歌曲绽放出无与伦比的魅力,在时间的长河中熠熠生辉,经久不衰。
1984年的春晚,除了涌现出那些珍贵的“第一次”,也制造了许多观众们耳熟能详的时代金曲,引领了一代人的流行风潮。但凡唱起“左手一只鸡”,许多观众就会自然而然地接上“右手一只鸭”。朱明瑛演唱的这首《回娘家》传唱度极广,堪称时代记忆。更为有趣的是,当时的演员都是自备服装,为了借到喜欢的服装,朱明瑛跟东方歌舞团磨了很久,才能如愿。在上台前,她又突发奇想,临时央求化妆师给她改变发型。这一年,身着鹅黄薄纱连衣裙的短发朱明瑛不知撩动了多少人的心,以至于春晚结束后,许多女观众上理发店点名要做朱明瑛的同款发型。除了朱明瑛的《回娘家》,殷秀梅演唱的《幸福在哪里》也称得上是当年的“洗脑神曲”了。可惜当年的观众们并没有流行跳起“广场舞”,不然1984年的春晚歌单一定会在广场上被循环播放。
在1984这个物质生活并不丰富的年景,一年的尽头当是鹅毛大雪,当是亲友隔山隔海会归来。一家人围炉而坐,把呼号的寒冬挡在门外,也许只是一碗热腾腾的饺子面条,也许只是春晚上的一笑一歌,勾起一年的苦乐悲辛,再把一切过得去的过不去的过往消解在旧年。此时的观众尚且不知,1984年春晚上贡献的诸多“第一次”,都将成为它坚实而有力的步履。春晚正一步一步走向新时代,成为我们必不可少的年味儿,也成为世界电视史的奇迹。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