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新闻战线》>>2018年·第1期

2017年媒体新技术发展与应用综述

刘 扬
2018年01月21日07:33 | 来源:人民网-新闻战线
小字号
原标题:2017年媒体新技术发展与应用综述

  2017年,媒体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可谓异彩纷呈:“中央厨房”创建与升级加速;整合资源的共享平台开始出现;AI参与媒体内容生产;技术为用户内容生产赋能,丰富互动体验。

  以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在新闻传播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2017年,媒体新技术取得了较大发展。本文特根据各类媒体报道,作一综述,供参考。

  技术推动媒体融合走向深入

  “中央厨房”建设推动媒体内部融合

  2017年,我国媒体融合发展进入深水区,“中央厨房”成为媒体融合的“龙头工程”, 中央及地方主要媒体结合自身情况搭建或升级改造了适合自身特点定位和业务需要的“中央厨房”。2月,中国青年报小而精的“融媒小厨”让网报融合办公在物理空间中落地,推动网报融合流程再造和全媒体渠道连接。4月,津云“中央厨房”实现了天津市广播、电视、报纸、刊物、新闻网站的全媒体大融合。6月,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中央厨房”从1.0升至3.0。7月,西安广播电视台“中央厨房”融媒体指挥发布平台建成,实现了播出节目文件化传送,全台节目无带化播出。

  各媒体“中央厨房”运行方式大体相同,都是通过搭建数据技术平台,统筹策采编发力量,实现“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多渠道传播”。不过,这样理想的融合,目前主要用于重大事件的新闻报道,日常报道如何融合,还在探索中。

  在国外,媒体内部生产平台的升级,也在进行中,如美联社对视频新闻传输平台“媒体港(AP Media Port)”进行升级,优化交互界面、增加兼容性,让新闻编辑室的素材选取更加简单和高效,信息得以及时传播。

  “公共平台”推动媒体间资源整合

  2017年,国内一些主要传统媒体在加强自身平台建设基础上,尝试开发吸纳外部机构入驻的技术平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发表一周年之际,人民日报与新浪微博共同推出全国移动直播平台,吸引百余家媒体机构入驻。平台成员可共享优质直播原创内容、全流程技术解决方案、免费的云存储和带宽支持。同日,新华社推出“现场云”全国服务平台,包括中央媒体、地方媒体、地方党政机关在内的首批102家机构同步入驻。通过“现场云”系统,记者只需一部手机就可实现素材采集和同步回传,后方编辑部可实时进行在线编辑和播发,从而大大增强报道全时性和即时性。5月,江西日报社自主研发的“赣鄱云”投入实战,以移动直播功能为特色,同时支持500个“中央厨房”、5000个媒体终端联网运行。8月,为了打造“面向全国党报的公共厨房”,人民日报社启动了“全国党媒公共平台”建设,形成全国党媒内容共享、渠道共享、技术共享的公共平台。十九大召开前夕,平台投入运行,38家党媒客户端签约入驻。

  地方媒体云平台主打政务服务集成

  湖北广播电视台打造的“长江云”,本着多快好省的原则,在湖北推出“全省政务通”,汇聚全省政务微博、微信、APP等,打造集新闻、服务于一体的信息互动平台。2017年,全国多地都兴建了与之类似的云平台,不断统合从省到县的党委、政府新闻发布和政务服务渠道,探索媒体为社会服务的新方向,广西日报社加快“广西云”融媒体生态系统建设,除服务本媒体外,构建起全区性的“党网+政务网”一体化网群,共建区域性统一、开放、合作、高效的“新闻+政务+服务”融媒体云平台。湖南的“新湖南”和红网也在着力建设云平台,发展面向省市州县的政务服务,代为开发或运营各地政务信息与服务客户端。

  AI参与媒体内容生产

  机器人写稿已成部分媒体标配

  新华社早在两年前就推出了写稿机器人“快笔小新”。里约奥运会期间,中外写稿机器人曾大显神通。2017年,写稿机器人在新闻业务实践中的应用更为普遍。1月,南方都市报社写稿机器人“小南”正式上岗,并推出第一篇共300余字的春运报道。8月8日,在四川九寨沟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的机器人运用地震数据管理与服务系统,先后完成数据抓取、数据加工、自动写稿、编辑签发的流程,仅用25秒便完成了第一条关于此次地震的速报,并在震后18分钟发出,通过各种渠道传播,让机器人写稿为国内用户所熟知。

  国外一些互联网企业也在机器人写稿方面加大了投入。7月,谷歌通过“数字新闻行动”基金向美联社提供70.6万欧元的资金,用于帮助这家权威新闻通讯社发展机器人新闻写作。

  机器人完成全球首次交互采访

  2017年4月,中国智能机器人“佳佳”则作为新华社特约记者越洋采访了美国科技观察家、《连线》杂志创始人凯文·凯利,完成了全球首次由高仿真智能机器人以记者身份与人进行的交互对话。除了凯利外,“佳佳”还与多名计算机专家及媒体代表进行了互动。此事被视为具有标志性意义,预示着人工智能在新闻领域的应用范围会不断扩大。

  机器人担当网上直播主持

  机器人在各类科技成果展示活动和电视节目中屡屡充当主持人,受到人们关注。2017年,机器人主持从实体走向虚拟。3月,机器人“图图”和“灵灵”在花椒直播平台上完成了主持首秀。在直播中,二位“主持人”能够熟练使用各类网络直播用语,还即兴表演了热门歌曲,吸引超过百万网友围观。一些网友认为机器主持人的各项才艺水平不亚于人类网红。专家认为该直播预示着人工智能将会在移动直播领域更广泛被应用。

  人工智能被引入内容核查

  在所谓“后真相”时代,人工智能也成为事实核查的重要工具。2017年,谷歌搜索和Bing搜索先后推广应用“事实核查”功能,通过算法对网站权威性进行判断。谷歌和Jigsaw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共同推出恶意评论识别,自动发现新闻下方的“有毒”评论,《纽约时报》已进行实际测试。与之类似,今日头条依靠人工智能技术,对低俗图片和“标题党”内容进行自动拦截,其中,对低俗图片拦截率较纯人工拦截提高了七成。美国奈特基金会还为人工智能公司拨款5万美元,支持人工智能事实核查工具“Who Said What(谁说过什么)”开发,帮助记者识别音频和视频中引用内容的真实性。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