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新闻战线》>>2018年·第1期

2017年世界政治中的媒体呈现

2018年01月21日07:33 | 来源:● 刘笑盈 新闻战线
小字号
原标题:2017年世界政治中的媒体呈现

  过去的一年,是世界政治不平静的一年,也是世界媒体的政治热情持续高涨的一年,媒体以自己的方式参与了世界政治的进程。2017年有哪些热点,媒体又是如何聚焦的?对此进行回顾总结,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当代世界与媒体,更好地展望世界的未来发展。

  世界政治的态势和媒体表现

  马克思说过:“人是最名副其实的政治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①孙中山解释所谓的政治,“浅而言之,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之事便是政治”。政治的核心是权力,是权力的来源、变化、分配、使用和监督。2017年的世界政治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我们看到有国内政治、国际政治和全球政治三个层次的权力斗争和转化。在寻找这些变化的深层原因时,权力的基础即国家间的实力对比是关键的因素。国情学者胡鞍钢研究了G20国家2000~2015年间综合国力的变化,发现其中11个南方国家整体上属于上升或崛起型,而9个北方国家(西方8国加上欧盟)属于下降或衰落型。2000~2015年,11个南方国家综合国力占世界的比重从25.26%提高到了40.48%,2000年,北方国家综合国力是南方的2.17倍,而到了2015年,南方国家反而是北方国家的1.13倍,而在赶超中中国的作用最大,其贡献率接近70%。②这些根本性的变化是世界政治变化的基础,可以说南北国家位置互换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在2017年的世界政治中,美国与欧洲的逆全球化和民粹主义,金砖国家峰会和G20中南方国家作用的显现,都可以从中找到说明。

  2017年的世界媒体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媒体的变化首先在于媒介融合的进一步发展。2017年全球网民达到了35亿,其中使用智能手机的达到了21亿,预计2018年网民将超过38亿,网络普及率也将超过世界人口的50%。根据美国皮尤研究中心2015年的调查,社交媒体已经成为美国人获取新闻的重要渠道,60%以上的美国人利用社交媒体来获取新闻。在2016年的美国大选中,更是出现了主流媒体所构成的舆论矩阵无法影响选情,“社交媒体战胜了传统媒体”的情形。2017年,社交媒体的影响力更是全面渗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脸书”第三季度日活跃用户达到了13.7亿人次,月活跃用户更是高达20.7亿人次。大量来自第三世界的用户使得西方社会第一次感受到社交媒体“不可控”的冲击,西方主流媒体和政府开始对社交媒体变脸、打压、治理。③近两年,媒介融合的另外一个表现就是全球移动新闻网的发展,新闻APP成为新的平台媒体,而且在这个领域,中国、日本、印度等非英美国家的发展速度更加迅猛,新闻APP的渗透率达到了20%~30%。媒体领域的变化也与综合国力变化一样,正在出现声音的多元化,所谓的“新十亿”网民多是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年轻人。传统的英美新闻垄断受到了挑战。

  2017年媒体的政治报道热依然在延续。我们曾经在2013年总结了媒体的政治报道热,说明了国际政治局势的复杂多变、受众了解国际政治愿望的不断提高和媒体竞争中政治功能的强化。④最近几年,媒体的国际政治热有增无减。2014年,围绕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和亚投行计划、俄美欧在乌克兰危机中的博弈、震惊世界的伊斯兰国的崛起、埃博拉病毒、马航客机失联,世界媒体开始了轮番的报道大战。2015年的世界局势依然风云变化。从年初的《查理周刊》惨案,到俄国客机坠毁,从希腊的债务危机、难民问题升级,到伊朗核问题达成协议,大国深度介入中东,还有俄罗斯卫国战争庆典、中国的大阅兵等等,国际媒体在各个问题上都在深度介入。2016年,南海问题、朝鲜核危机、中东乱局成为媒体的关注焦点。而英国脱欧、美国大选、法国公投,这些“逆全球化”的黑天鹅事件,更成为世界媒体积极报道的对象。那么2017年的媒体关注又聚焦何处呢?我们看到,美国的不断“退出”与国内的种族冲突,欧洲一体化的纠结和不断发生的恐怖袭击,中东的权力角逐中的治与乱,亚太地区的平静与危机,中国频频推出的主场外交,是世界媒体关注的重点。在这些事件的报道中,媒体作为国家话语权的载体和软实力的体现,作用日益彰显,国际政治与国家利益、媒体伦理及媒体立场、报道能力和影响力在竞争中显露无遗。

  美国与欧洲:逆全球化与种族冲突

  2017年是美国总统特朗普执政的第一年,有评论说特朗普这一年,把“美国优先”几乎变成了“美国独行”。恐怕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像美国这样,将国内政治、国际政治和全球政治结合得如此密切。翻开2017年的美国账单,除了内政方面的医改、税改和基础设施建设,媒体关注比较多的就是不停的“退、退、退”了。2017年1月23日,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正式宣布美国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6月1日,特朗普宣布美国将退出《巴黎协定》;10月12日,美国宣布决定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0月13日,特朗普发表讲话,否认伊朗履行伊核协议承诺,威胁要退出伊核协议。让人不禁感慨,特朗普的“单边主义”道路究竟要走多远?特朗普的“退出”也引发了世界媒体的关注和美国建制派媒体的批评。《今日美国》发表社论,表示TPP能够提升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同时限制中国的影响力。特朗普撤出该协定将会不利于美国的经济与国家安全利益。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发表文章,认为美国退出TPP对于中国是一个机会。特朗普宣布美国将退出《巴黎协定》,更是引起世界一片哗然。美国《时代周刊》报道称,特朗普如果要退出巴黎协定,这一决定不单是推翻了前任总统奥巴马的减排目标,更使美国退出了气候变化的全球讨论,美国由此失去的不仅是气候变化的谈判权,还有可能是参与其他国际事务谈判的权利。路透社称,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可能会加深其与其他盟友之间的裂痕,其他国家已经开始对特朗普持保留态度,并质疑美国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和可信度。对于美国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法国国际广播电台以《美国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特朗普的“单边主义”要走多远?》为题发表文章,认为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是美国的一系列“退出”行动中最具震撼力的动作。这一动作也受到了英国、德国等国媒体的批评。除此之外,特朗普签署的“禁穆令”,以及在2017年8月美国发生的种族冲突事件中,特朗普表态迟缓和态度暧昧,也引发了广泛的报道与批评。美国民调数据表示,近六成美国民众认为特朗普总统用行动鼓动极右翼团体,《纽约时报》将抗议活动中推倒雕像的行为同“伊斯兰国”摧毁历史文物的行为相类比。德国新闻电视台分析称,在美国各地爆发的抗议活动是美国白人至上主义者与反对者的争端,深深地分裂了美国社会。英国《卫报》甚至认为,美国内战还没有结束,这是美国极右翼团体发动的文化战争。

  2017年欧洲的一体化也处于动荡之中。媒体主要关注的是英国脱欧、法国大选、欧洲恐怖袭击。6月19日英国正式启动脱欧进程,时隔近一年再次掀起了媒体报道与国际舆论的高潮。在全球媒体中,尽管有少数媒体对英国脱欧提出了较为客观的建议,但绝大多数媒体针对英国脱欧的态度几乎呈现一边倒的“唱衰”趋势,英国脱欧在媒介世界中似乎面临“四面楚歌”。英国脱欧的根源之一就是全球化成果在不同阶层中并非平均分配。从公投的选票中可以发现,投票脱欧的群体中55岁以上老年选民以及收入较低的群体占比较高,而精英阶层则抗拒脱欧。法国大选则是另外一场民粹主义与全球化的战争,尽管中间派候选人马克龙战胜了极右政党领袖勒庞,但是正如英国《卫报》 评论称,“无论谁当选法国总统,法国的极右主义思潮都极难退去”。与此同时,恐怖袭击的乌云继续笼罩着整个欧洲,从4月俄罗斯圣彼得堡的地铁站爆炸案,5月英国曼彻斯特体育场演唱会爆炸,到6月伦敦卡车冲撞人群的恶性事件,一系列暴力恐怖袭击事件给民众造成巨大的心理冲击,也成为媒体关注的对象。值得注意的是,媒体保持了相当的克制与理性,没有出现大规模细节描述和情节还原,体现了一定程度的均衡报道。经历长期的恐袭报道,媒体也在逐渐成熟。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