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鸣与未来:2007-2017大陆地区媒体涵化研究综述
摘要:涵化理论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作为媒介效果研究的主导性理论之一,引起了很大的学术争鸣。本文回顾和梳理了2007-2017年十年间大陆地区关于媒体涵化理论的相关文献,探讨大陆地区媒体涵化研究的现状、不足、局限及未来的研究路径。
关键词:涵化理论;文献综述
涵化理论的提出起源于60年代时期,当时美国国会忧心忡忡电视有强大的影响力,怀疑电视可能对当时的社会骚动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于是拨专款成立了全国暴力成因及预防委员会对此进行考察。美国学者格伯纳及其同事在资助下开始了一系列针对电视的研究。他们用了十年的时间研究分析美国电视节目,对其中的有暴力情况做系统的内容分析。该项目积累了一个大型的数据库,他们利用它来制定和改进涵化理论的理论方法和研究思路。“涵化研究把电视视为人类建构现实世界的来源,人们的心智会受到电视内容的影响,并且会影响人们是如何去观看这个世界。因此格伯纳对效果的定义为:‘媒介的效果不在于让我们产生什么行为,而在于它赋予各种事物的意义。’ ”简言之,涵化研究的重点在于电视是如何为受众构建社会现实。后来还提出了“主流化”和“共鸣”两个概念对涵化理论进行修正。
涵化理论的总体假设为,那些花费了更多时间生活在电视世界中的人更可能以电视镜头里所呈现的形象、价值观、描述、思想体系来看待现实世界。或者说,经常观看电视的人倾向认同在电视节目中看到的对现实世界的歪曲描绘。由于电视是一个充满暴力的媒介,因此重度电视观众倾向于觉得世界充满暴力、充满危险,也容易觉得人多半自私自利、不可信任。
虽然涵化理论作为早期的媒介效果研究成果受到了诸多质疑和批判,但是研究内容的意义仍然深远。“涵化”作为一种文化侵入,即使在电视媒体与数字媒体、移动媒体相融合的今天仍然有一定的研究内涵。涵化理论研究在研究议题从早期的“电视观看与暴力犯罪”不断发散出去,在儿童行为、性向、女性议题上面,涵化框架均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框架,学者们取得的成果也颇为丰富。
一、大陆地区媒体涵化研究现状
从2003年中国传媒大学教授龙耘发表《中国大众传媒涵化功能研究》,开启涵化理论在大陆地区的探讨算起,大陆地区对于媒体涵化的研究起步晚,研究浅。
本文截选最近10年大陆地区媒介涵化的研究文章,检索文献的语言限定为汉语,以“涵化”为关键词进行篇名检索。由于本研究的时间跨度长(2007-2017),为提高该项研究的效率,本文检索的数据库主要包括中文社会科学索引文献(CSSCI)和中文核心期刊。最后总计得到85篇文献。进一步筛选过程中,发现不少文章的主题是人类学意义上的文化涵化,排除掉这类跟传媒没有直接关系的文章,最后共纳入24篇文献加以分析。
本文将期刊论文类型分别按照研究媒体形式、研究主题和与研究交叉学科进行划分。
作为媒介效果研究的主导性理论之一,涵化理论起源于考察电视使用对于观众认知的影响作用,后期被拓展至报纸杂志、广播、电影、网络各种传播媒体。通过对24篇文献进行分析,可以看到不同媒体形式各年文章数量统计如下:
如图1所示,在过去十年中,涵化理论被运用最多的研究媒介是电视(7篇文献)和网络(6篇文献)。 而李瑞雪(2014)在统计1996-2013年间涵化理论研究数量后得出结论称,“电视作为当代最具影响力的大众媒体,在近二十年的涵化效果分析中所占比例接近半数”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伴随着大众媒体的集体衰落和新媒体的异军突起,近年来涵化研究的热点领域也在发生转向。这种转向不仅是传播介质的改变,研究者更是在对早期涵化现象模式进行反思,更进一步建构涵化多元认知模式(石长顺等,2008)。
虽然电视开始呈现下滑道路,但是这个领域的涵化研究最早开始,并且也持续地最久,成果最多。在已经发表的关于电视涵化的论文中,研究者们还展开了不同具体类型的研究:
(一)电视剧
江凌、姜博伦、颜叶清在2014年进行的《当代大学生对影视中吸烟镜头的认知态度与情感偏向研究》中,基于涵化效果与第三人效应的理论假设,在调查实证的基础上分析影视剧中的吸烟镜头如何影响到观看者的行为。调查结果显示,80.8%的受访者认为影视剧中的吸烟镜头不会改变他们对吸烟现象的认知态度,92%的受访者不排斥影视剧中的吸烟镜头,这与涵化理论的基本观点产生了分歧。研究者认为原因一方面是多数大学生(65.2%)每周看电视时间过少,另外一方面在于大学生群体受教育程度较高,涵化理论本身也缺乏有力的、合理的第三变量,因此不足以解释影视剧中吸烟镜头对大学生的涵化力和影响力。
(二)综艺节目
2017年,肖飞、张杰以综艺节目《真正男子汉》为例,在涵化理论框架下分析节目如何塑造出军队的酷文化和萌文化形象,以及如何通过形象化和共鸣来巩固和二次传播这种形象。研究者认为,明星参加这类真人秀军事节目,受众会不自觉受到“晕轮效应”的影响,选择性地以部分片段来建构军事形象的“代言人”。同时节目将抽象的军事理念形象化,通过对烈士事迹的再现,让观众产生强烈的代入感,激起不少曾经当过兵、向往过当兵的观众的共鸣,达到了节目传播效应几何级放大,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赢。
(三)新闻节目
黄芳、刘建明(2007)在《值得关注的新闻涵化》中提出,新闻涵化就是“记者在新闻中暗示的他对新闻事件的观点,反映在新闻报道的各个方面” ,并进一步揭示记者影响新闻事实的方式包括:技术涵化、专业手段涵化、语言涵化和框架涵化。章琴丽(2012)着重关注了电视评论类节目的新闻涵化现象,认为在专题类节目中的调查性报道,运用新闻涵化来传递意见性信息,发表评论的现象十分常见,提出未来通过新闻涵化实现的隐性评论也会被更多运用到电视评论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