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人民网奖学金>>清华新闻2017

技术视角下的网红变迁:以中国互联网发展二十年为线索【2】

陈安繁
2018年01月26日09:52 | 来源:人民网研究院
小字号

(三)网红演变的技术载体

如果我们愿意将“网络红人”的概念分解,就会发现“网络红人”=网络+红人。这里,网络是载体,红人则是贯穿始终的现象本质。就网红的发展言,从上述对网红纵横两方面的梳理可以看出,其从来都没有脱离过互联网技术发展的轨迹。

1994年4月20日,中国通过一条64k的国际互联网专线,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从此中国被正式承认为真正拥有全功能互联网的国家,中国的互联网时代正式开始。1995年,北京中关村南区的一块巨型广告牌“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还有多远—向北1500米”,宣告“瀛海威”公司的走向历史的舞台。这一面向普通家庭开放的网络,将互联网带入了千家万户。同年8月,清华大学BBS“水木清华”正式对外开放,开启了网络论坛的兴盛时代。1997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成立,发布了《中国互联网络域名注册暂行管理办法》和《中国互联网络域名注册实施细则》,中国开始将域名注册和管理纳入自己的视野。1999年QICQ也就是QQ的前身,发布中文网络寻呼、公共聊天室和传输文件功能。2000年,中国移动通信公司推出“移动梦网计划”,将“一点接入,全网服务”提供给客户,“移动互联网”在中国开始出现。2002年8月,方兴东将国外的Blog引入并创立博客中国,开始了博客和WEB2.0时代。2007年,第一代iPhone出现,开启了智能手机大量普及的时代。2009年,开心网和开心农场等虚拟社区的出现,“全民偷菜”、“抢车位”等成为社交媒体时代的一大奇观。2010年,新浪微博上线,社交媒体时代的狂潮被掀起来。2011年腾讯公司推出即时通讯的免费服务——“微信”,时至今日微信已经成为社交媒体的巨无霸。2013年,中国发出首批4G牌照,为智能手机和高速宽带互联网打下了基础。

纵观“网络红人”的历史谱系(见表3),我们可以发现,“网红”都是在一定的互联网技术条件下诞生的。文字时代的“网红”依托于1994年中国国际互联网的接入,具备全功能的互联网诞生了BBS条件下的文字创作明星,比如创作了《鬼吹灯》和《盗墓笔记》的“天下霸唱”与“当年明月”。而图片时代的“网红”,在国内互联网软硬件环境有了较大提升的条件下也有了出现的契机,在网络文化由文字向图片的过渡中,网络红人得以全方位展示自己而不仅仅局限于文字的表达,这个阶段的网红具有丰富的形象和多样的风格。随着宽带的普及,连贯和丰富的视频进一步取代图片成为互联网世界的主角,随之诞生了PAPI酱、王尼玛等依托于视频展示自己的网络明星。随着移动互联网4G时代的到来和热点设备的铺设,解决了流量资费的问题,视频直播应运而生,与观众面对面交流的直播网红开始成为互联网和商业的新宠。从我们的普通人到娱乐明星,我们似乎进入了一个“全民直播”的时代,秀场、直播、教育,直播的触角探到每一个领域。

结论与讨论

(一)结论:内容生产视角下的网红

正如因尼斯在《传播的偏向中》所说,“一种媒介经过长期使用以后,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它知识传播的特征”,“一种新媒介的长处,将导致一种新文明的产生” 。这也可以为中国20年的网络红人年谱做一个脚注。1994年中国接入全功能国际互联网,迄今已经过去了整整22年;而网络红人的生命历程从1997年到现在也走了快20年。在这20年间,网络红人新旧更替了好几个世代,但是纵观网路红人的发展历程,内容的生产和传播一直是其主旋律,也是网络红人安身立命的基础。其提供形态各异的文化内容供受众或者粉丝消费,从网红1.0时代的粗糙内容生产到网红4.0时代的产业化IP式精良内容生产,无不遵循这一路径。考察从第一代网红到目前的直播网红,我们可以发现其内容生产变化具有以下的特点:

1、从UGC到PGC

以天涯和猫扑为代表的的BBS和以起点、榕树下为代表的文学网站,由于其媒介生态的限制,催生了一批以文学内容生产的网络红人,比如“老榕”,在四通利方以一篇《大连金州不相信眼泪》两天内收获大量的点击量,瞬间爆红。而天下霸唱和南派三叔则分别在猫扑论坛和起点中文网连载《鬼吹灯》和《盗墓笔记》,也收获了巨大的人气。之后的木子美、芙蓉姐姐、凤姐、奶茶妹妹、王思聪、PAPI酱、王尼玛则利用经验供应、娱乐供应、话题供应作为其内容生产的形式,到今天网络直播细分成娱乐、电商、视频和游戏等内容,为众人瞩目。纵观整个20年,“网红”的内容生产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依托BBS的封闭式线性传播的UGC(用户生产内容)到如今的交互、细分的PGC(专业生产内容),网红内容生产越来越专业化和垂直细分,脱离了原始粗糙的用户内容生产,制作精良的专业内容生产随着网络红人的生产机制转变而产生。这些变化后面的动因之一,是媒体环境的演变。由BBS论坛和博客的单向传播,到交流互动性更强的社交媒体微信、微博和直播平台,用户和内容生产者之间的直接互动越来越强:“网红”主导下的内容生产演变为用户参与下的内容生产,从而对于“网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内容生产朝着PGC的方向发展也成了必然趋势。

2、从文字-图片-视频-直播的演化路径

从网红1.0到网红4.0,如果从内容生产来看,遵循着一条从文字到图片、视频、直播的演变轨迹。BBS和文学网站由于其条件的限制,使得文字时代的网红专注于网络文学作品的生产;而随着移动互联网、数码相机和社交媒体的蓬勃发展,图片逐渐取代文字或者与文字一起成为了我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读图时代”逐渐崛起。我们已经进入了视觉感官的时代。这一阶段产生了诸如芙蓉姐姐、凤姐和奶茶妹妹这样以图片蹿红的网路红人,这个阶段突出的一个特点是,网红的出名完全是不受内容生产者控制的,其意义的截图在于网民的聚集和消费性解读,并且赋予网红独特的意义。静态图片和动态图片显然昭示着下一个阶段的到来,也就是视频时代。伴随着网络基础设施的完善和社交网络的兴起,依托于视频甚至是实时的直播视频而呈现自己鲜活形象的网络红人的应运而生。这个阶段的代表人物有王尼玛、PAPI酱、艾克里里。

3.从属-盗猎-协商文本生产和解读方式

亨利?詹金斯在《大众文化:粉丝、盗猎者和游牧民》一文中提出,传统的文本解读权掌握在内容生产者手里,“读者被文本的生产者置于意义的接受者的被动地位,偏离本文原初意义的解读都是不被允许的,或者是解读作者意义失败的表现” ,这个阶段,“受众在这个阶段是处于弱势地位的,他们没有掌握生产资源的能力” ,而到了新媒体时代,“手中构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意义世界,它在文本生产者之外的世界运作,是属于受众自己的文化资源。” 在这么一个转换过程中,读者被赋予了绝对的积极自主权。

从网红的四个阶段来看,文字时代的“网红”,其生产的文字内容也就是作为网络文学作品的文本是封闭的,也是由生产者主导意义的解读。天下霸唱和南派三叔的作品一生产出来,就决定了其意义解读的主导模式。而到了图片+文字时代的“网络红人”,不仅仅文本可能不属于“网路红人”,比如凤姐和奶茶妹妹,其意义解读的主导权也掌握在读者的手中,其采取的是“盗猎”和“拼接”的方式,赋予其民主和开放的意义内涵。进入视频和直播时代,“网红”成为了内容的生产者,不过由于网络充分的交互性和商业的考虑,内容生产必须考虑到接受者即观众的消费模式,其意义的生产和解读采取的是“协商”的模式,在观众和“网红”的互动中完成了意义的生产和赋予。“粉丝还将消费与生产融为一体,利用新媒介技术生产出了不计其数的粉丝文本,包括散文、小说、图片、漫画、音频、视频、歌曲和周边产品(如团体标识、书刊、海报、日历、纪念品、服饰)等各种类别” ,受众不仅仅接收和阅读文本,而且重构并创作新的文本,和作者一起完成文本生产的整个过程。比如天下霸唱的《鬼吹灯》完结以后,又有粉丝的同人小说陆续出现。

(二)讨论

网络红人现象从产生到现在,已历20余年。不可否认的是,“网红”来源于一定的社会和技术背景,扎根于时代变迁的社会土壤,一定程度上回应了时代的某种呼声。在此过程中,网红也为社会环境注入了新的因素;其所具有的情感、价值和文化功能,折射出每一代人的某种心声,是丰富多彩的互联网文化的重要部分,滋养着互联网的原始民和外来移民。当然,其带来的负面示范效应也不可忽视,特别是低俗化、拜金、色情等不健康内容的弥漫,对于主流的社会价值观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和解构;商业力量的介入,对“网红”的收编,在盈利压力下,这种趋势具有愈演愈烈的可能。因此,我们对于网红,既要看到其作为时代文化风尚的积极的一面,也要思考法律、道德、文化、伦理的力量如何对之进行必要的制衡和引导。可以说,网红现象也对互联网空间的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从长远看,只有规范文化内容的生产行为,才会让“网红”这一种文化现象走上持续、良性发展的道路。 

(责编:温静、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