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直播:PGC网络直播新浪潮——以“人民直播”平台为例
摘要:随着移动端网络直播在近两年蓬勃发展,网络直播成为现象级的媒介应用形式,新闻媒体试水网络直播,使得资讯类直播和PGC(Professionally-generated Content,专业生产内容)生产方式成为新的直播形态;“人民直播”作为PGC网络直播平台,自成立以来推出了一系列直播节目,拓展了新闻直播、资讯类直播的广度和深度;将“人民直播”的发展经验、国内外相关媒体的直播实践相结合,能够为探究PGC网络直播的发展方向和进阶前景提供依据。
关键词:网络直播 PGC 人民直播 新闻直播
移动端网络直播已经成为一种新闻报道方式,而且这种方式简单到只靠一部手机就能完成。2016年7月14日,法国尼斯国庆日恐怖袭击中,正在度假的德国国家电视台、德国国营广播电台工作联合会(ARD)记者Richard Gutjahr用手机进行连线报道,最终用Skype持续不断地直播了24小时。因为装有移动新闻报道装备的工具包并不在身边,他所有的设备只有一台iPhone手机和一个外接电源设备 。
这场直播报道可以说是移动直播的一个范例。不同于普罗大众随手拍的UGC (User-generated Content,用户生产内容)直播,记者在直播中更加兼顾新闻点的抓取,同时对于此类伤亡事件也必须顾忌新闻伦理的要求,这体现了PGC (Professionally-generated Content,专业生产内容)网络直播在新闻等资讯报道中的优势。与此同时,面对突发事件能够做到实时的、“单兵”轻量级的出色报道,其背后是整个网络直播生态的日渐生成。
一、 网络直播的兴起历程、产业和市场分析
2016年被称为中国“移动直播元年”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3.44亿,占网民总体的47.1%。而在供给方面,截至2016年5月直播上线平台一共有116家(百度MOTA数据),预计2016全年上线平台将增至400家(腾讯云数据),市场规模达至500亿元 。
网络直播为什么如此火爆?以PEST分析法 ,从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这四大要素来分析网络直播行业的宏观背景可以发现:“互联网+”上升为国家行动计划,互联网经济的蓬勃发展,社会文化的开放化和多元化,4G网络和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使得中国的网络直播在近两年集中爆发(钟绪君,2016)。
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和网络的覆盖率提高,是网络直播火爆的基础因素,而以国家网信办2016年11月出台《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为标志,各种有关网络直播的公约和管理规定在2016年密集出台,也从侧面反映了近年“全民直播”的狂欢现象。从概念上来讲,“网络直播”较“移动直播”更为广泛,它包括了PC端在内的互联网直播形式,事实上“移动直播”作为一个分水岭,代表了网络直播的新阶段。
相关研究将直播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阶段 :
由此可见,网络直播目前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正在以“直播+”的形式与社会各行业需求相结合,拓展应用的广度。从网络直播的内容来划分,当前的直播平台可以分为专门类、泛生活类、资讯类三个大类(陈洁,2016)。
相较于2008年六间房开始做PC端的“秀场直播”,2015年年中花椒、映客等泛娱乐移动直播的兴起,资讯类直播起步较晚,一些新闻直播产品主要在2016年之后才出现,但很快成为一个新的热点。根据CNNIC发布的《2016年中国互联网新闻市场研究报告》,截至2016年6月,互联网新闻市场用户规模达到5.79亿,互联网新闻已成为网民高频使用的基础类网络应用。可见,资讯类直播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应用空间。
二、 “网络直播热”的学理性分析
网络直播为什么会成为当前流行的媒介现象,其背后折射出的媒介生态又是什么?理解网络直播涉及到的传播和媒介相关理论,对于更好地应用这一技术手段和报道形式具有重要意义。
秀场直播和泛娱乐类直播产生了“网络女主播”“网红”等群体,对于网络平民文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无论是在PC端的“秀场”还是移动端跟随主播的足迹所在的场景,本质上都是一种“舞台”,而在摄像头前的主播就像戈夫曼的“戏剧理论”描述的那样,在进行日常生活中的表演,并且这种表演呈现了“前台”“后台”模糊的趋势(李雪,2017)。
在直播的受众这一端,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卡茨的受众“使用和满足”理论依然是分析用户心态的有力工具,直播过程中的及时交流和实时互动(赵梦媛,2016),对好奇心的满足都是直播的受众心理基础。
传播者、受众和媒介是构成传播模式的基本要素,从直播这一媒介本身来看,直播具有真实性、实时性和未知性等特点,直播相较于录播,更具有冲击力和吸引力。信息是减少不确定性的东西,美国传播学者香农和维弗将“熵值”这一概念引入到传播当中。不确定性越大,信息量越大,熵值越高。直播,尤其是新闻直播在给受众带来“一手资料”、原始画面的同时,也有悬疑性存在(鞠斐,2003),而悬疑性和过程、参与一起构成了直播的三要素(熊文平,2000)。
电视直播的理论能够为现在网络直播中的新闻直播等提供借鉴,但是还应该看到网络直播在目前的用户接近性上和用户的选择权利上是电视直播无法比拟的。正如麦克卢汉为代表的媒介生态学派预言的,媒介的进化在于突破时空限制,实现时空同步性,媒介重归口语传播和部落化时代(梅洛维茨,2003)。网络直播的独特之处恐怕不在于直播的独特性,而在连接的自由和便捷。喻国明认为“直播技术也使得空间坍塌,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无限接近”,网络直播“更重要的是其形式价值”,“网络直播增加了人的连接性” 。
真实性、互动性和便捷性是网络直播的重要特点,也将是移动新闻直播发挥作用的着力点所在。
三、 “人民直播”平台的发展特点
2017年2月19日,人民日报社主办的移动创新传播论坛在京举行,在论坛上“人民直播”作为全国移动直播平台正式上线。该平台由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发起,与新浪微博、一直播合作建设,吸引了百余家媒体机构、政府机构、知名自媒体、名人明星等加入 。“人民直播”平台的成员将共享优质原创直播内容、全流程技术解决方案、免费的云存储和带宽支持。
目前,“人民直播”的产品主要通过人民日报客户端和人民日报微博推送观看,在人民日报客户端一级页面上,第二个选项就是“直播”,可以看出人民日报对于直播的重视。点开选项之后会发现由一个个精美海报组成的节目列表,风格简洁大方。与“人民直播”同天上线的还有包含着移动直播功能的新华社“现场云”、央视新闻移动网等。三大中央媒体进军直播领域的举动,体现了主流媒体做好新闻舆论工作的责任担当,以及顺应媒介融合趋势的变革决心,毕竟“直播总有一天会成为媒体报道标配,没有任何一个有雄心的媒体会主动让出这块市场” 。
以“人民直播”平台2017年3月至2017年8月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在综合统计数据和对直播节目的观察可以得出,目前“人民直播”平台的发展特点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