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背景下党报如何传播主流声音——基于“人民时评”与“人民网评”的内容分析【2】
(二)“人民网评”特色
网络新闻评论具有不同于纸媒新闻评论的诸多特征,包括:传播符号的多样性、传播媒介的共存性、传播主体的多元化、受众的匿名化、以及互动的即时性、信息的共享性。这些新特点对传统媒体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人民网评”正是充分抓住了网络媒体的特征,让党报的新闻评论插上了网络的翅膀。
1.选题时效性、贴近性强
“人民网评”的选题紧密贴合最新的新闻事件和社会热点,针对一些重大问题迅速发声,有效抢占了舆论的制高点和主动权。如,2017年9月19日,“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在甘肃敦煌开幕,这次论坛是历年来参与国家最多、到会媒体最多的一次全球性媒体峰会,意义重大。开幕当天的早07点48分,“人民网评”即发出评论文章《媒体合作,一带一路新风景》,阐述“一带一路”倡议中媒体合作的必要性,在当日的人民网显著位置展示,成效显著。
同时,“人民网评”选题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评论集中关注社会百态,聚焦平凡的生活现象,体现时评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价值。如,针对“海底捞”两家门店被媒体曝光的食品安全问题,“人民网评”接连发出《让阳光照进后厨,让人民吃得卫生》《食品安全人命关天,没人能够蒙混过关》两篇评论,表达了“一个品牌的树立往往需要经过筚路蓝缕的艰难打拼,而毁掉却极其容易” “服务态度只是锦上添花,食品安全才是生存之本” 等观点,呼吁企业落实主体责任,保证食品安全。这些评论都充分体现了媒体责任,扩大了人民网的传播力、影响力,传递了主流声音。
2.立论角度新颖,思想深刻
立论是在大量事实基础上分析、比较、筛选的过程,网络新闻评论需要有独到的观点才能获得广泛的传播。“人民网评”充分继承了党报的评论特征,评论站位高,观点从社会主义建设的大局出发,在热点问题中准确的把握形势,精准的预见事物的发展方向,并能提出全局性、建设性和指导性的意见。如,面对当前“算法”分发新闻,“人民网评”发出系列评论《人民网一评算法推荐:不能让算法决定内容》《人民网二评算法推荐:别被算法困在“信息茧房”》《人民网三评算法推荐:警惕算法走向创新的反面》,指出算法技术带来的负面问题,论证了不能完全用算法决定内容的观点。系列评论以新颖的角度,严密的逻辑性,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9月21日,今日头条通过《正视不足,勉力前行》一文回应称,感谢人民网在评论中把今日头条作为案例来分析,公司将正视机器学习技术目前整体发展的不足,勉力改进。
三、《人民日报》与人民网评论的优势互补与融合发展
媒体融合不能仅停留在技术融合层面,而是要进行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人才、资本等多方面的深度融合,“人民时评”与“人民网评”两个栏目的内容各具特色,折射出人民日报系打通传播渠道,形成传播矩阵,推动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的战略考量。
(一)理顺采编流程,融入中央厨房采编机制
中央厨房是适应互联网时代要求的采编发新机制。只有重构采编分发流程,才能整合优质力量,进而形成传播力、引导力、公信力、影响力。据人民网总裁牛一兵介绍,目前,“人民网专业技术力量与人民日报技术部、新媒体技术公司一起常态入驻中央厨房,负责整体网络安全运维、新闻产品技术设计、前后端开发等工作。由人民网承建的人民日报数据中心已完成一期工程,社内媒体已经入驻。” 未来,人民日报系应进一步理顺采、编、发等全链条程人员架构,发挥中央厨房“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的融合优势,如新闻素材在进入中央厨房后,人民网及移动传播矩阵应迅速抢占第一落点,展开报道和评论,抓住舆论的主导权,纸媒端应把握事件的深度和广度,挖掘事件背后的深层次意义,进而形成“网络端第一时间发布,纸媒端全面深度解读”的传播格局。
(二)发挥技术优长,弥补纸媒时效、数据等方面短板
新闻评论、舆论引导离不开对大量新闻事实的掌握和对舆情的精准研判。人民网可以为《人民日报》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一方面,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已经具备了全天候监测世界各大媒体报道、分析舆情热点、研判舆情走势的能力,可以为人民日报社各部门提供数据、参考。另一方面,人民网的“地方领导留言板”栏目经过10年发展,已经成为知名的网络问政栏目。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人民网网民共给省市县三级党政“一把手”留言超16万项,各地留言办理单位回复网民诉求超13万项。 庞大的留言量反映了百姓的真实愿望与呼声,为《人民日报》和人民网评论提供了素材支撑。
(三)转化品牌优势,继承和发扬党报风格
要注意避免媒体融合中的“同质化”现象,善于研究媒体自身优势,找准定位,在保持原有的个性和风格基础上有所创新。以“人民网评”为代表的人民网评论栏目,正是在在充分继承了《人民日报》权威、准确、公信力的基础上,转变适应互联网传播的语言、视角,才迅速成为评论领域的知名品牌,产生强大影响力。如果“人民时评”在创办初期,放弃了《人民日报》评论权威、准确、公信力的特质,转而模仿商业网站强调点击率、轰动效应的评论、言论,其结果可想而知。人民日报社社长杨振武要求人民网要做网上的人民日报,在网络舆论生态中发挥中流砥柱、定海神针的作用。将人民日报权威优势内容及时转化,特色呈现,增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是人民网做好网上人民日报的关键所在。
四、结语:发挥党报媒体融合的后发优势
在媒体融合和新兴媒体发展初期,党报由于体制、体制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不足,在新媒体领域,与其他商业媒体、自媒体的竞争中处于劣势,但随着媒介环境的变迁及党报自身的改革探索,党报在媒体融合中的原有劣势逐渐转化为后发优势,主要表现如下:
——品牌优势。由于受众对党报长期存在的刻板印象,媒体融合初期,党报在新兴媒体中不受欢迎,甚至被有意排斥。如,同属人民日报系的“人民日报法人微博”,在2012年7月22日凌晨北京特大暴雨中紧急上线,上线初期就曾遭到“微博这个地方,人民日报来干什么” 等激烈质疑。但随着网络的发展,受众媒介素养的提高,人们对自媒体、商业媒体上的泛娱乐、不实信息、标题党产生厌恶。与此同时,党报不断转变话语方式,赢得受众的认同。党报品牌象征权威、准确、专业,成为党报媒体融合的后发优势之一。
——组织优势。在媒体融合起步阶段,党报因其庞大的组织机构,不能以灵活的组织、人事安排迅速布局新媒体,错过了所谓的新兴媒体“红利期”。但党报一旦理清发展思路,其严密、严格的组织,就能保证党报在新媒体中按部就班、源源不断地生产优质内容,并保持内容水准相对稳定。如“人民网评”栏目高质量评论内容的不断更新,有赖于人民网稳定的组织生产流程和作者队伍,组织优势是其他商业媒体尤其是自媒体所不具备的后发优势之一。
——政策优势。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 在新兴媒体发展初期,监管政策还不健全,商业媒体、自媒体存在野蛮生长空间,党报由于受到政策约束,发展新媒体、开展新业务要经过层层审批,看似限制了其发展,但随着监管政策的收紧,网络法规的不断完善,很多商业组织自媒体由于不合规,被被限制开展业务。但党报由于各项手续的合法、合规,由于对规范的遵守,可以继续、正常的开展业务,以此形成后发优势。
——人才优势。新媒体发展初期,党报工作人员还没有打破“铁饭碗”意识,编制、薪酬等问题还未理清,限制了党报人才创造力的发挥,以致党报人才流失现象普遍发生。但随着党报人员考核机制的和激励机制的转变,党报的人才优势被充分激活,专业、高素质的新闻采编队伍成为党报媒体融合的后发优势之一。
唯物辩证法提醒我们,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需要一定条件。党报在新媒体领域的原有劣势转化为后发优势,离不开媒介环境的变迁,受众阅读习惯的改变,离不开互联网监管的日益完善。但是,“内因”在事物的发展变化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也启示那些还在进行媒体融合探索的党报,要勇于自我变革,促进劣势转化为后发优势——要发挥党报品牌优势,就要转变话语方式,贴近人民、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要发挥党报组织优势,就要转变思路,树立互联网思维和“移动优先”的发展理念;要发挥政策优势,就要守规矩、坚守新闻底线,在互联网上与在纸媒中用同一把尺子严格要求自己;要发挥人才优势,就要转变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人才的活力和创造力。唯有此,才能完成党和人民赋予党报的职责和使命,建设新型主流媒体,让主流声音传播得更远。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