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海外版:两会通道展现中国开放与自信
虽然我是一位连续多年跑两会的记者,但是在3月10日这天还是经历了三个第一次:第一次在“媒体大战”中拼尽浑身解数抢到提问机会,第一次同时代表人民日报海外版以及旗下新媒体“侠客岛”提问,更巧的是,代表通道和委员通道是在今年两会第一次开通,10日这天正是其中的委员通道。能赶上这样的三重巧合,让我不禁很是激动,由衷地感受到两会越来越开放,越来越自信。
想起多年前跑两会时,记者们总是东奔西跑,里三层、外三层地围着代表委员们拼采访。现在,两会不仅开设了部长通道,还开通了代表通道和委员通道,这不得不说是一个深受欢迎的进步。对于本次两会期间在通道上的采访,我有三点直观感受:
第一个感受是通道采访的互动性很强。在我抢提问机会时,挥动着手中的一块垫字板,上面印有人民日报海外版新媒体“侠客岛”的LOGO,于是,在主持人点到我提问时,顺口说出,“侠客岛”是你们办的。我很自然地回应说:是的,谢谢关心。接下来,我再开始问问题。这样的互动,让我感到大会的新闻组是非常关心媒体的,乐于跟媒体交流。另一个印象深的场景是,10日委员通道最后一位发言的委员是阜外医院主任医师敖虎山,他希望国家重视心肺复苏技能的培训,在现场,他还举起了一个心脏除颤器,呼吁更多人学习心肺复苏知识。
第二个感受是话题都很接地气。脱贫攻坚怎么搞,在5日举行的代表通道上,杨昌芹代表举起了手中的杯子直接做示范,杯子的竹编套是用赤水当地的慈竹经过20多道工序加工制作完成的。杨昌芹现身说法,讲述少数民族农村如何通过深入挖掘当地的传统民族文化和特色资源脱贫致富,很接地气。还有5日举行的部长通道上,部长们回应的提速降费、共享单车如何共同治理等话题,无不是问者关心、答者关切,让媒体和观众都大呼“解渴”。
第三个感受是自信专业与从容。不论是代表通道、委员通道,还是部长通道,回答问题者都是相关领域内最为熟悉情况的官员或是专业人士。比如10日这一场,来的委员都是业界翘楚。我提问的是吴为山委员,他是中国美术馆馆长、著名雕塑家,他在回答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所能发挥的作用”时,旁征博引、十分生动;关于教育话题,10日走上通道的委员中,有北京史家胡同小学的校长、北京四中校长,还有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他们在回答教育问题时,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各有侧重、切中要点。
在10日的委员通道采访即将结束时,来自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民族文化工作团的演员茸芭莘那委员,现场高歌,表达对伟大的新时代的歌颂,高亢嘹亮的歌声回荡在大厅中央,也激起了我的感慨:的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越来越多的“信息通道”,不仅成为了解中国政治经济形势和政策思路的一个重要窗口,也成为展现中国开放自信国家形象的窗口。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