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史领空委员:多屏时代 出版业依旧需要"工匠精神"

周渊
2018年03月16日07:11 | 来源:文汇报
小字号
原标题:多屏时代,出版业依旧需要“工匠精神”

  史领空委员。本报特派记者 赵立荣摄

  30多年如一日与书籍打交道的全国政协委员、上海译文出版社总编辑史领空,喜欢自称“编书匠”。多屏时代,在出版业传承与创新中,他依旧提倡“工匠精神”,从选题策划到编辑加工、装帧设计等各环节实现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作为新任委员,史领空特别关注新时代中国图书如何走出去的问题,他的提案关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以更加国际化的形式,探索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的有效途径。”

  “工匠精神”首先建立在专业基础上,史领空介绍,自1978年成立迄今,上海译文出版社一直坚守着“用专业眼光选书、用专业态度译书出书”的传统。令他感动的是,新闻出版界有不少政协委员都是上海译文社的忠实读者,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版的20世纪西方哲学艺术“黑皮书”到新近出版的村上春树新作《刺杀骑士团长》,几代“译文”出品皆为人津津乐道。

  史领空还与记者分享了一个故事,去年日裔英籍小说家石黑一雄摘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上海译文出版社第一时间推出他作品的中文版。“有人说我们眼光好,押对了宝,其实我们只是做了该做的事。”

  史领空口中“该做的事”,包括外国文学专业出身的编辑深耕所在领域,关注有影响力的佳作和重要作家,及时、规范化地引进出版。“除了石黑一雄,还有其他热门获奖者的作品版权也在我们这里。外国文学绕不开那些重要作家,我们希望在这个领域为读者提供作为基准的信息。”他说道。

  “好的传统能引领未来。”史领空认为,面对传统出版业转型升级的浪潮,既要紧跟行业技术进步步伐,又不能脱离传统。作为传承与坚守的一个案例,已成为“上海品牌”的《英汉大词典》即将推出第三版。

  如何让这部曾被许多人翻烂的工具书适应当代读者新的阅读需求? 作为编纂负责人,史领空和他的同事们不断思考着这本传统词典的数字化路径和创新性发展。“当下,数字版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今年我们将率先推出《英汉大词典》手机App。我们在其中做了一些新的尝试,比如,用户上传新词,经专家审定后收录,既能实时更新又方便查阅。”他同时表示,在满足查阅词典的基本功能外,《英汉大词典》 还将提供更为广泛的知识服务,如对中小学课堂教学提供支持等。

  “引进来”如是,中国文学又该如何走出去?在史领空看来,除了确定选题和对海外市场的判断,要真正让外国人接受,需要提升我们的叙述能力。“一开始我们请国内学者翻译,但出版后往往面临‘水土不服’的情况。现在,我们采取先请国内学者翻译,经外国学者润色后再付梓的办法。”他说。

  基于这样的经验,史领空认为,不妨换一种思路,请外国作者书写中国故事。“人类的情感是共通的,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不妨请那些长期生活在中国且了解中国文化的外国人来执笔,从他们的视角发现那些外国人关注、而我们可能忽略的元素。”他透露,上海译文出版社将在今明两年陆续推出一系列外国人写中国的书,助力中国图书走出去。(本报北京3月15日专电)

(责编:宋心蕊、燕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