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8年·第2期

政务微博发展中的问题与影响力提升【2】

——以湖北省政务微博的发展为例

李艳梅,陈  然
2018年03月29日10:29 | 来源:今传媒
小字号

(三)政务微博内容单一,多转发少原创

目前,我国政务微博在发布内容上同质化倾向严重,政务微博中存在大量与本地区无关的信息,原创信息严重不足。根据“报告”,服务力指标主要是对政务微博主动评论数、总发博数、原创发博数、“被@”回复数、“被@”回复率、发私信数、私信回复率等的综合评价。“报告”显示湖北省政务微博的服务力评分仅为49.42。同时,原创政务微博在发布形式上,大多语言较为严肃,造成了与网民的疏离感。

(四)政务微博互动性较差,影响力弱化

政务微博的互动性也是网民们吐槽的一大问题,这也成为其影响力提升的阻碍之一。政务微博动辄上百万的粉丝与至多上百的关注数严重不对等,“互粉”难以实现。如湖北省影响力最大的两大政务微博——“平安武汉”和“武汉发布”,“平安武汉”有180万粉丝,但其关注数仅为759;“武汉发布”粉丝有219万,其关注数仅为615。二者关注的微博多为名人微博、机构微博、媒体微博等,鲜少见到“互粉”的情况。

另一方面,政务微博发布数量不少,但网民参与互动、评论的数量却不多。“武汉发布”与“平安武汉”都拥有上百万的粉丝,但其微博被评论和点赞数几乎保持在个位,评论更是得不到运营方任何回复。“报告”也显示湖北省政务微博的互动力仅为63.92分。

(五)政务微博矩阵未构建,集群效应缺乏

政务微博矩阵,指的是一定行政区域内的党政机构及其职能部门的政务微博账号,根据行政层级和职能的不同,通过线上的互相关注和互动以及线下的协同合作,进行发布政务信息、加强网民互动和提供公共服务的微博账号体系[3]。

目前,我国各级各类政府机构开通的微博数量非常庞大,但互相关注并不多,政务微博的集群效应未能很好显现。如“平安武汉”关注的多为各级各类公安、消防微博和媒体微博、直播视频微博等,“武汉发布”关注最多的为名人微博,其次是媒体微博和直播视频微博,再次是各级各类政务微博等。二者对省内其他各级各类政务微博的关注均较少,这就不利于地方政务微博协同效应和集群效应的发挥。

三、政务微博影响力和管理效度提升的策略

针对政务微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要提升政务微博的影响力和管理效度必须从以下方面做出调整和努力。

(一)提升建设水平,充分挖掘公共服务功能

作为政府信息公开重要渠道的政务微博应充分挖掘公共服务功能,推动服务型政府构建。

首先要转变观念,将政务微博作为构建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手段,切实提升政务微博的建设水平。其次,政务微博可与政务微信等联手,在“双微联动”模式下努力打造公共服务平台,真正了解公民需求,重视公民政治互动、参与等功能。

(二)增强运营能力,建设专业化运营团队

政务微博作为一个重要的政务新媒体,必须尊重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将其作为一个专业化的新媒体进行运营。

首先要建设一支专业化运营团队,聘请懂传播、善经营、精技术的专业人员进行运作。其次要进行专业化运作,重视其信息公开的职能以及其内容质量,针对政府部门的基本职能和关注用户的需求合理进行议题设置,避免内容同质化和无关性。同时,注意传播方式的优化,要以亲民、接地气的语言进行传播,传播形式多样化,文图结合、声画结合等。

(三)开放政府信息数据,重视用户生成内容

开放政府数据信息是一种更加完整的信息共享行为,相比而言给予了公众与其他社会主体更多选择的机会,使政府数据信息得到更加多样化的利用。[4]

社会治理无法单靠政府实现,应让公民积极参与。政务微博作为政府职能实施的延展,用户生成内容是有效的微博创新路径,也是政务微博提升社会影响力和关注度的有效方式。因此,政府应在其政务微博上大量开放相关信息数据,由相关组织进行开发和挖掘,并对用户互动开放,由用户生成内容。这不仅实现了公民积极参与社会治理,也切实发挥了政务微博公共服务的职能,使微博内容真正做到了异质化。

(四)重视用户互动参与,提升政务微博影响

作为社交化媒体,政务微博的互动参与功能必须得以重视,以提升其影响力。政务微博应建立专门的运营团队搭建双向互动平台,收集、归类并定期回复网民意见,真正扩展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的渠道。同时,要切实实施“微博问政”,搭建专门的交流平台请政府部门相关领导和负责人定期进行实时在线交流,切实回复和解决公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疏导公众情绪,提升政务微博的舆论引导力。

(五)构建政务微博矩阵,强化集群效应

构建政务微博矩阵不仅能理清各级各类政府部门的职能,也能够很好发挥政务微博的联动效应和集群效应,提升其影响力。

各级各类政务微博应根据自身定位和职能合理科学进行命名,避免微博命名的重复和职能的不清晰。各级各类政务微博在具体的运营过程中应相互关注和互动,尤其是在政务信息的发布以及就网民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互动的过程中,应通过@功能等实现相互之间的协作,切实发挥联动效应。

参考文献:

[1]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2017年年度人民日报·政务指数微博影响力报告.http://yuqing.people.com.cn/NMediaFile/2018/0123/ MAIN201801231606000362822292002.

[2] 何艳玲,汪广龙.不可退出的谈判:对中国科层组织“有效值治理”现象的一种解释[J].管理世界,2012(12):61-72.

[3] 白建磊.国内外政务微博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图书情报知识,2017(03):95-107.

[4] 万方,赵国钦.社交网络中政府部门间关系及其行动逻辑——基于广州政务微博的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7(04):161-166.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