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8年·第2期

微信时代议程设置探析

——以江某被害事件为例

任  玲
2018年03月29日10:33 | 来源:今传媒
小字号

摘 要:微信作为一种新媒体,其集图片、文字、声音、视频于一体的功能使其在传播观点时有独特的优点。议程设置作为传播学的经典理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一系列的媒介演变,议程设置理论得到拓展与补充。在“江某被害事件”中,自媒体的议程设置呈现迅速性、单一性和情绪化的特点。

关键词:自媒体议程设置;迅速性;单一性;情绪化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8)02-0028-03

据CNNIC发布的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24亿,手机网民占比达96.3%,移动互联网主导地位强化[1]。微信作为移动社交媒体,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APP。自腾讯公司推出微信公众平台,个人和企业纷纷推出公众号,传统媒体也通过媒介融合的方式纷纷迁移至微信公众号平台,以期通过这种方式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受众。在“江某被害事件”上,自媒体先发声,并且通过设置单一议程与情绪化表达的方法扩大影响。

一、事件回顾

江某于2016年11月在日本被残忍杀害,在事件还未调查清楚之前,某新闻网站将这一事件简单定性为“她不顾亲友劝阻,最终倒在了日本武士刀下”。然而在2017年11月,事件还未审判,舆论指向发生转变,自媒体的矛头一致指向刘某。2017年12月11日,该案件在日本审判,审判的最终结果是“判处陈某某20年有期徒刑”。反观在整个事件中,在舆论最初发酵时,刘某成为舆论的靶子,凶手陈某某却被主动忽略,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反思。

(一)碎片传播,受众易断章取义

2017年11月9日17点40分,《局面》栏目在微博上发布3分钟的预告,在当日的21点55分正式发布采访的第一段视频,经过精心剪辑的视频迅速引起人们的关注。纵观这两个时间节点,网上人流量较大。此外,在最初发布的两段视频里,视频时间均不超过10分钟,视频中江某妈妈的悲伤与刘某的逃避形成了对比,激化了网友的情绪。但是这并不是全部的视频,据《局面》后续发布的视频来看,全部采访的视频一共有25段,完整的视频在11月13日整合发布,此时已经网友的情绪已经极化。最后,王志安不得不通过个人公众号发布《关于江某案:多余的话!》纠正舆论偏向。然而,为时已晚。

(二)道德社会,人们认知易失调

中国是一个崇尚传统美德的社会,仁、义、礼、智、信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因此,中华儿女也一直将这五字作为自己处事的原则。在大是大非面前,人们心里往往有一个道德天平,用这个天平去衡量是非。根据费斯汀格的认知失调理论,认知指的是有关一个人自己或所处的环境的任何知识、观念、信念或情感,费斯汀格把元素之间的关系分为三类:无关、失调和协调。失调是指一个元素紧跟另外一个元素的反面。[2]在江某被害这件事情上,受众普遍认为作为闺蜜的刘某在这件事情上有很大的责任,但是刘某在江某被害之后的逃避、推脱,这种种不负责任的行为严重挑战了受众的认知,造成受众的认知失调。

(三)议程设置,自媒体带节奏

关于江某妈妈和刘某的采访视频是由《局面》发布,其最初的目的是促进双方的沟通,最终,事与愿违。江某妈妈不仅没有和刘某达成沟通,而且在自媒体的喊话中,双方的误会越来越深。《局面》在“江某案”开庭前的一个月设置这个议程,成功引起公众的注意。紧接着,自媒体将矛头指向刘某,重新设置自己的议程,而自媒体的议程并不是为了促进双方的沟通,从其行为上来看,自媒体的文章加剧了公众的情绪,促使公众情绪集体爆发,同时也使原本脆弱的双方关系变得更破碎。这也使得舆论最终指向刘某,而凶手陈某某并没有得到关注。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