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30年:我们推出这些事【2】

2018年05月08日13:28 |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小字号
原标题:30年,我们推出这些事(上)

2015年7月8日起,本报刊发“寻访抗战老兵记者”系列报道,重温战争年代记者历程,追寻烽火岁月。

2011年5月11日,本报推出的“记者重访”系列报道关注四川灾区新闻出版领域的灾后重建,打动了众多读者。

2001年8月14日起,本报推出的“发展连锁经营”系列报道,为发展现代连锁经营鼓与呼,报道持续至当年12月。

当闪光的记忆在眼前浮现,蓦然回首,《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已经走过了30年的历程。三十载风雨兼程,我们一起走过;三十载春华秋实,我们一起成长。30年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先后推出众多的系列报道,这些系列报道全方位持续关注热点事件,深度解读重要政策,分析透视新闻出版广电行业亮点,报纸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和公信力不断增强,引领和服务行业发展。

重大主题:自主策划 浓墨重彩

30年,《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报道过众多新闻事件,在重大历史节点和热点事件面前,我们的报道从未缺席。

2011年5月,时值汶川地震3周年之际,《中国新闻出版报》派记者重访灾区,探访灾后重建的四川,刊登系列报道。报道全方位呈现灾区的灾后重建成果,尤其是新闻出版方面,将绵阳市新闻出版系统灾后重建情况完整翔实地呈现给读者和业内人士。时任绵阳日报社社长、总编辑李涛对此表示深深的感谢,他说,《中国新闻出版报》是一直牵挂着《绵阳日报》的同行好友,所有刊登过《绵阳日报》事迹的《中国新闻出版报》他都一一珍藏。“记者重访”系列报道,是本报对灾区新闻出版系统重建的真切关心,也赢得了多方赞赏。

201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为反映65年来我国新闻出版业的发展变迁,《中国新闻出版报》推出了“看新闻出版业发展变迁”系列报道,通过讲述人物故事、探访旧物旧址等方式,从微观切入,关注新闻传播方式的变迁、阅读的变迁、课本的变迁、字典的变迁、印刷的变迁、书店的变迁等,让读者从中感受新闻出版业的成长壮大。

此系列报道,将视角对准新闻出版业的各方面,以小见大,对于65年来新闻出版业的变化发展,全面而细致地展现,为行业提供了一份历史画卷,让业内业外的读者快速了解新闻出版行业的发展历程。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这一年,《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策划了“寻访抗战老兵记者”系列报道。从7月8日第一篇的《刘庆泗:带三件“武器”上战场》,到9月11日的《雷行:抗战记者无愧历史使命》,一共采访了10个人,刊发10篇报道,前后持续两个多月。10篇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新华社、人民网、中国新闻网及时转载。

“寻访抗战老兵记者”系列报道,以人物入手,讲亲历故事,回忆了许多不为人知的抗战细节,将人们再次带到战火纷飞的岁月,感受优秀新闻工作者面对敌人不怕牺牲、坚决“不当亡国奴”的英雄气概和决心。此系列报道是媒体第一次大规模对抗战老兵记者进行集中采访,第一次用系列报道方式从老兵记者角度呈现抗战历史、抗战精神。这组报道获得了第26届中国新闻奖。

服务行业:宣讲政策 解疑释惑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作为一份专业性与可读性兼具的报纸,一直努力将行业内的最新资讯呈现给广大读者,对于一些重要方针、政策,报纸也及时刊登系列报道,进行解读,服务行业。

在1994年的全国新闻出版局长会议上,新闻出版署明确提出新闻出版业的发展要从以规模数量增长为主要特征的阶段向以优质高效为主要特征的阶段转移,从管理手段上要从行政管理为主转向宏观的依法管理为主,从体制上要从传统的事业管理为主转向产业管理为主,并进一步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三个转移的核心是新闻出版业从总量增长向优质高效增长的转移。根据这一要求,《新闻出版报》在头版重要位置开辟了“阶段性转移系列专访”栏目进行系列报道,先后发表9篇专访文章。对新闻出版署各方面负责人员进行专访,分别从期刊、报纸、中介、科技、发行、音像、版权和地方管理等方面对阶段性转移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为管理目标的实现起到了导向作用,并配发相应评论文章“深化‘阶段性转移’”11篇,对“阶段性转移”进行评论,强调真抓实干、多出精品、强化管理、面向市场、扩大开发等。

“新闻出版业阶段性转移”系列报道及评论文章,彰显了《新闻出版报》作为行业报的专业视角。

2014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台《深化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就5个重点方面的改革任务提出政策措施,并制定了23项具体措施。为此,《中国新闻出版报》推出《权威访谈》专栏,对总局相关业务司局负责人进行深入访谈,并刊登系列报道,聆听他们对各领域如何深化改革的认识。“《深化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解读”系列报道的刊登,是对当时新闻出版行业重要政策的全面解读,为新闻出版行业及时调整方向和深化体制改革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关注发展:发掘典型 提供经验

“发展是硬道理。”作为一份行业报,30年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一直关注跟踪行业发展,报道过众多优秀企业和单位的发展历程,为行业提供经验启示。

2001年7月,新闻出版总署提出加快出版发行连锁经营步伐。《中国新闻出版报》从8月起,在一版推出“发展连锁经营”系列报道,深入解析了浙江新华发行集团、江西新华书店、辽宁北方出版物配送有限公司等一批先行者的探索经验,为发展现代连锁经营鼓与呼。该系列报道及时对行业发展改革进行了具体化分析与思考,对一些在行业改革中的先行者进行访谈,探究其成功经验,为行业其他企业改革与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2010年的“安徽出版集团‘五年五大突破’”系列报道,深入剖析安徽出版集团的改革经验,分享改革成果,记录奋斗历程。转企改制、股改上市、资本运作、走出去、多元化……系列报道为行业内其他出版机构进行企业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2013年的“探秘广西出版传媒集团10年改革发展路径”系列报道,记者深入集团采访,从打好“五张牌”的角度写成一组系列报道,梳理了该集团10年改革发展的路径。这一系列报道展现出广西出版传媒集团在前行过程中的探索和经验,对全国出版传媒业推进集团化建设、实现集约化运营提供了启迪与借鉴。

此外,2014年“聚焦山东出版集团改革发展”系列报道、2015年“黑龙江出版集团改革发展”系列报道和2016年“浙版之路”系列报道等,都聚焦先进企业的发展改革,深入剖析其发展经验。这些系列报道刊发后,众多出版发行集团和单位都表示肯定与赞许,认为其中的经验丰富且操作性强,值得学习与尝试。报道的众多典型案例,为其他企业和单位及时调整方向、明确目标提供专业的经验和启发。

热点问题:及时发声 深度呈现

多年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对于行业内的一些热点问题和现象都及时发声,通过系列报道总结各方观点,进行客观分析,为行业发展奉献一份思考。

2002年的“文教图书出版热透视”系列报道,针对当时文教图书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采访,对出版社、发行机构和众多业内人士进行访问,分析当前文教图书出版中存在的种种现象和问题。该系列报道将视角对准文教图书出版,从贴素质教育标签、“3+X”图书分析、文教图书质量堪忧、折扣战乱象、图书大量被退回、盗版书频出、版权纠纷严重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报道,将当时文教图书出版的各方面、各环节热点问题进行全面分析研究。报道刊发后,众多文教图书业内人士对此表示赞同并发表看法,开始反思现象及原因,并寻找解决措施,为营造文教图书市场良性发展的舆论氛围作出了努力。

2016年,《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在走基层时发现,一方面,县级广播电视台自办的节目接地气,深受城乡群众欢迎;另一方面,资金不足、人才流失等现实问题,又越来越成为其生存和发展的“绊脚石”。为探究互联网时代,县级广播电视台的发展机遇和如何破解制约其发展的一系列难题,本报推出了“走进县级广播电视台”系列报道。报道从打破瓶颈、拉动创收、强台活台、财务脱困、抱团取暖几方面分析探究县级广播电视台的发展机遇,在业内产生了较大的反响。

30年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勾画过时代变迁与行业点滴,以真实报道体现新闻力量,以朴素语言触动读者心弦。那些报道有温度、有力量,触碰着时代与行业的脉搏。30年的成果就像是一个正在吹响的号角,引领我们前赴后继,给读者带来更多真实而客观的新闻报道。

30年,我们砥砺前行;30年,我们一直在路上。(见习记者 齐雅文)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