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视听》>>2018年第6期

体育真人秀节目中的体育明星符号消费

刘杨
2018年06月04日15:59 | 来源:视听
小字号

摘要:体育明星作为一种多为能指的综合性符号,在丰富而庞大的真人秀节目符号体系中有着鲜明的明示意义,体育真人秀节目的制作与播出就实现了对体育明星的符号消费。本文选取体育真人秀节目《来吧!冠军》作为研究对象,以符号学与消费社会理论为理论基础,尝试解读体育真人秀节目对体育明星各种样态的符号消费,最后对体育真人秀的发展做出合理展望。

关键词:体育真人秀;体育明星;符号消费;《来吧!冠军》

2015年7月31日,北京和张家口取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极大地振奋了国民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一大批冰雪主题的体育真人秀应运而生,如天津卫视的《冰雪奇迹》和北京卫视的《跨界冰雪王》。2016年是奥运年,各大卫视都争先恐后地搭上奥运快车,不约而同地在真人秀节目上试图实现与体育的对接,主打奥运元素和体育情怀,掀起体育真人秀的热潮。虽然火力很猛,但最终效果却是不温不火,20多档节目无一成为现象级节目,这不免让人疑惑在这狂热背后,体育明星的形象与娱乐化的综艺是否产生了罅隙。本研究便是聚焦于“真人秀”中的“人”寻找答案。

根据对相关主题的文献进行回顾的结果,目前体育真人秀的研究基本停留在对节目模式和发展形态的评判之上,鲜有人触及节目之中运动员的形象研究。本文确定选取《来吧!冠军》作为研究对象,立足于媒介消费主义视角,从真人秀节目对体育明星的符号消费角度来探寻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一、体育明星进军体育真人秀的概况

体育真人秀是以体育运动为核心,并将运动、竞技、娱乐等融合为一体的真人秀节目。国内早期的体育真人秀节目多走草根路线,以平民参与为主,如湖南卫视的《智勇大冲关》等;而从2013年开始,室内体育真人秀节目将体育、明星、真人秀和公益元素巧妙融合在一起,出现了如《星跳水立方》这样的新鲜尝试,之后几年逐步发展,并在2016年奥运热潮的激发下实现井喷。

最初体育明星在节目中主要作为助阵嘉宾,充当评委、教练、裁判等角色,而近年来的真人秀节目中,体育明星们直接作为参与嘉宾进驻到节目的核心位置。郭晶晶、刘翔、王濛等传奇名将都走下“神坛”,以生活化的面貌投身到体育真人秀之中。很多运动员主要是看中了节目的体育主题,更希望以此来促进自身项目的未来发展。体育明星和体育真人秀实际上是一种互相成全,体育明星的粉丝效应将带动收视率,甚至会吸引广告商的入驻,而电视媒介则可以帮助本身具有窄众特点的体育项目,借助综艺的形式实现大众传播。

浙江卫视的《来吧!冠军》聚集了大量的传奇名将和功勋教练,在全两季的24期节目中,共邀请了分属19个体育项目的52名冠军选手参与节目,这样丰富的样本形态便于在研究中探求出共性。其次,它的收视率情况在众多体育真人秀节目中表现还是比较良好的,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研究价值。接下来我们便以《来吧!冠军》为例来解读体育真人秀中体育明星的符号消费。

二、体育真人秀中体育明星的符号消费

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指出,当把商品视为表达意义和信息的符号来操纵和使用时,它就属于“符号消费”。①在市场经济逻辑的催化下,体育明星经历了商品化的过程,其实质已经成为由大众媒体精心编码的一系列符号所组成的运动员形象,本身不具有商品的使用价值,市场看中的是其符号价值与象征意义。于是,这里的消费成了一种符号形式的消费,实际上等于消费了一种欲望,从而获得一种等级,一种自尊,一种社会承认。

值得注意的是,消费在这里绝不是完全贬义的概念,消费代表着一种交易过程,在这个交易过程中,电视观众是消费者,体育明星的符号价值是商品,体育真人秀节目是市场。体育明星本身具有话题性、吸引力和号召力,他们的生活具有隐蔽性与神秘性,一方面体育明星参加节目能够为媒体创造轰动效应或提高媒体的美誉度;另一方面,体育明星借助于真人秀节目也能完成个人形象的重塑与再生产,增加曝光量和知名度,可以说是一种双赢式的“共谋”。②

(一)景观消费:身体符号

法国思想家居伊·德波在其著作《景观社会》中认为社会已经由“物化时代”过渡到“视觉表象化篡位为社会本体基础的颠倒世界”,景观控制了人们的日常行为和生活方式,人们的眼睛和价值观念都集聚在“景观”上,社会生活不过是“巨大的景观积聚”。③依据德波的理论,景观可以理解为一种由感性的可观看性建构起来的影像图景。而在这个视觉主宰的时代,身体被认作是重要的景观。在体育真人秀节目中,体育明星展露的身体就是景观的视觉化和具象化,幻化出一种影像化的特征。

《来吧!冠军》这个节目的参与主体是运动员和教练,他们的身体符号因为运动天赋和冠军光环的加持,更多的带有身体美学的意蕴。比如说节目第一环节安排的是“冠军能力展示”,即借助特定设施,展示冠军顶尖技能。在这一环节中,体育明星更多的是通过超体育表演的方式展示超凡的运动机能和竞技技巧,比如韩天宇滑过横杆的俯冲姿态、孙杨50米竞速的舒展泳姿、曹慧凝神射箭的英姿等,它实际是提供了一个表演场域,体育明星在比赛场地以外以体育明星的身份进行表演性活动,这也是吸引观众的制胜法宝。

这个展示过程在不经意间就建筑起了身体符号的景观积聚,人体本身就是最重要的景观之一,窥视身体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因此“身体”作为被消费的“景观符号”,自始至终都是大众和大众文化所关注、所聚焦的。这一节目环节满足了观众对人体之美的追求,对体育明星身体符号的景观消费都是在节目中自然进行的,在这一维度上也实现了综艺与体育的对接。

(二)情景消费:故事符号

体育明星不同于娱乐明星,他们的出现具有赛季性,通常是伴随着体育比赛的举行出现在竞技场上,留给观众的印象也常常是代表国家荣耀的运动员形象。而退役运动员早已远离赛场,更加缺少和观众见面的平台。至于社交媒体上传递的内容则往往比较碎片化,难以全面展现他们的真实性格与生活状态,于是观众了解体育偶像场下生活的途径也就很狭窄。体育真人秀节目就为体育明星展现自我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很多冠军们鲜少在综艺节目上露面,如赵帅、廖辉、武大靖等,真人秀节目就让观众们有机会认识赛场之外的冠军。

道格拉斯·凯尔纳在《媒体奇观——当代美国社会文化透视》一书中,对真人秀曾有过这样的批判性文字描述:“它所体现的是人们参与奇观和窥视他人隐私的永无休止的欲望,满足的是人类根深蒂固的窥淫癖和自恋情结。” ④这样的说法虽然较为偏激,但它却揭示了真人秀观众的观看心理。以大牌、神秘著称的体育明星开始以平民化的姿态加入到真人秀节目中,观众自然会把窥视心理代入观看过程,体育明星的“拟态真实生活”成为一种可以公开“观看”与“窥视”的对象,这种收看的过程就是观众对体育明星日常“真实生活”形象的一种情景消费。

《来吧!冠军》在这方面体现得并不明显,因为每一个体育项目只有一期节目的体量,所以冠军们在节目组出现的时间只有短短的一个多小时,这大大冲淡了真人秀叙事的集中性。而且这个节目完全以竞技性游戏为主,冠军们的日常生活等很少涉及。但是,即使在这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我们已经可以通过冠军们的游戏表现捕捉到他们生活中的性格,比如女排姑娘们都很俏皮可爱,与赛场上的霸气截然不同,张国伟在节目中则是和赛场上一样欢脱逗趣。虽然没有很大篇幅来展现观众期待看到的私生活,但观众依旧能从“字里行间”获取“真人秀”中“秀”的部分,满足自己贴近明星生活的猎奇心理。

(三)品牌消费:身份符号

《来吧!冠军》的节目嘉宾都是冠军选手,他们都是各自体育项目的代表人物。当被仲裁何炅问到为什么会选择来上节目时,很多运动员表示,主要意图就是为了展现自身运动项目的魅力,推广自己从事的体育项目,普及相关的体育知识,更希望有更多人参与到这项运动中来。商业社会里,体育明星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媒介,他们的名字就是一个品牌,他们的形象就是一个标志。这也就体现出他们身份符号的价值,他们被赋予了项目文化精神和文化符号的传播者的角色,他们也希望通过利用自己的经济地位、媒体曝光率和社会影响力为项目的建设添砖加瓦。例如对于国乒队来讲,主动参与到各类综艺节目中也满足了他们对于国球“第三次创业”的诉求。

《来吧!冠军》每一辑以一个体育项目为主题,节目中的嘉宾就是项目的代言人,就是项目文化符号。特别是关注度相对较弱的跆拳道、举重、短道速滑等项目,期望更多地借助电视媒介展现运动魅力,逐步将明星效应转变为竞技关注,提高项目比赛的收视率,如此一来可能会反过来推动职业联赛的发展,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从而加快我国体育产业化的进程。这是一种主动的品牌消费的过程,更像是体育明星自我实现的一种符号消费。

(四)情感消费:精神符号

《来吧!冠军》节目中终结者队和冠军队的对抗是贯穿始终的一个形态,以演艺明星为主的终结者队与冠军队实力差距明显,但利用热身赛得到的锦囊和终结者队自己准备的道具,两队逐步缩小差距,实现平等对抗。但无论节目组给冠军们出了怎样的难题,增加了多少难度,他们永远是迎难而上,不畏惧任何挑战。同时也不因对手的业余身份而轻视对手,体现出一种不轻敌、不懈怠的体育精神。当然,无论结果如何,节目始终倡导的是“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奥林匹克精神。

节目的立足点是突出冠军风采,弘扬体育运动的崇高精神。《来吧!冠军》两季的第一期节目邀请的都是中国女排,第一次中国女排刚刚拿下世界杯的冠军,剑指里约;而在第二季节目中,女排姑娘们已经拿下了里约奥运会的冠军,在这个时间点上,也让团结一致、永不言弃的女排精神重新响彻全国。节目中的每一位嘉宾都已是冠军,都是国家荣耀,都是当之无愧的体育精神符号,节目中的精彩回放等蒙太奇片段也让观众真切感受到冠军带给我们的精神力量和体育情怀。

三、结语

体育真人秀节目实现了对体育明星身体符号、故事符号、身份符号和精神符号的消费过程,并极尽可能地实现体育明星形象的流动与跨界,但大部分节目中综艺与体育都存在脱节,收视率和绝好的冠军资源也不成正比,可以说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理论上的双赢局面并未达成。但各大卫视完全可以抓住2022年冬奥主场,继续打造“冰雪IP”,2022年冬奥会将会带动3亿民众参与冰雪运动,这为奥林匹克和冬季体育运动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也为文化产业中坚力量打造冰雪IP提供了最好的商业环境。

注释:

①[法]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富,全志刚 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②何双百,刘樟民.明星符号在电视真人秀节目中的消费能指[J].当代电视,2015(02):66-67.

③[法]居伊·恩斯特·德波.景观社会[M].姜志辉 译.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174.

④[美]道格拉斯·凯尔纳.媒体奇观——当代美国社会文化透视[M]. 史安彬 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25

基金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710285052Z)。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传媒学院)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