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8年·第5期

自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出镜记者的机遇与挑战

李变芳
2018年06月28日14:44 | 来源:今传媒
小字号

摘 要:在自媒体迅速发展的当下,传统媒体的发展受到了较大冲击,作为电视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电视新闻出镜报道也受到了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挑战,在这样的媒介环境下,出镜记者应该保持清醒的认知,找好自己的位置,夯实专业基础,培养职业素养,学习运用新媒体技术,从受众对新闻信息需要的角度出发,为受众传递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

关键词:自媒体环境;出镜记者;机遇;挑战

中图分类号:G2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8)05-0138-02

一、自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出镜记者的机遇

1.职业记者报道权威可信。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有麦克风”,普通民众成为传播者没有门槛,这也就使得信息在丰富的同时也变得真假难辨,因此受众更愿意相信职业记者报道的专业的新闻消息。这不仅因为职业记者受过专业训练,拥有较高职业素养,还在于电视新闻记者是传统新闻报道的有机组成部分。电视新闻记者的报道被广大受众信任,主要受益于传统媒体的权威性、报道的专业性以及严格的审核把关制度。

2.电视新闻是信息的筛选器。自媒体虽然丰富了人们的信息来源,但是繁杂无序的信息常常会占用人们大量的时间。这时候,传统媒体的优势便体现了出来。它能够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筛选最有新闻价值的信息传播给受众,这些信息最大程度包含着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和时间性这些新闻价值要素,能够使受众在海量信息面前快速接收到有价值的新闻,从而不至于落伍于时代。

3.记者出镜报道更具现场感。在新媒体技术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受众虽可以接收到大量的信息,却对信息的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受众更乐意选择具有“现场感”的新闻报道。电视新闻出镜记者是在电视新闻中,在镜头画面内进行现场采访的记者,记者在现场透过镜头作新闻报道,形成了记者与观众直接地、一对一地交流。这种报道方式相比较画面加解说的报道方式更有公信力和现场感。

4.出镜记者有良好的专业素养,报道全面。出镜报道是一项复杂的报道工作。出镜记者要想做好现场报道工作,就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需要事先了解新闻事件的各方面情况,才能将事件完整地呈现给观众。在报道中,出镜记者更容易站在客观中立的角度去报道事实。而自媒体传递的信息是零散的、片面的、单个角度、甚至是带有个人主观色彩的,容易曲解事实,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当下唱衰传统媒体的声音越来越高,而无论自媒体如何蓬勃发展,无论技术更新多快,出镜记者所具备的采访写稿能力,进入现场的能力,对事实的判断和客观报道的能力,都是其在不断变化地时代中不变的竞争力。

二、自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出镜记者的挑战

1.报道滞后于自媒体,出镜记者不能及时到达新闻现场。自媒体平台有很多,像论坛、博客、贴吧、豆瓣、今日头条、搜狐、网易、微博、微信等都是一种自媒体平台。每个人都是自媒体,借助平台传播自己的信息,就可以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传播出去,发出自己的声音。当新闻现场的目击者成为信息的传播者,会比记者更快传播出新闻的信息。特别是在重大新闻面前,传统媒体要做到深入报道,往往需要多方采访、综合信息才能完整的呈现新闻的来龙去脉,使得新闻事实环环相扣,而这是需要较长一段时间的制作才能播出的。事实空白的时期,自媒体传播的新闻片段就更加容易吸引受众的注意力。2017年,北京“红黄蓝”事件中,主流媒体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发声,事件在微博上发酵并且炒的火热,很多自媒体账号发出相关评论,占领了舆论阵地,涣散人心,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稳定。

2.报道传播渠道窄。出镜报道传播渠道主要是传统媒体。而在当下紧张的生活节奏下,受众更青睐于接收碎片化信息,电视新闻出镜报道主要在电视媒介播放,电视媒介不可携带、线性传播等特点限制了出镜报道的传播。

3.受众对出镜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媒体环境下的个体更倾向于选择自己喜欢的信息,信息选择的个性化愈加明显,而传统媒体向大众传播的信息,如果没有新意,根本无法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在海量信息面前,受众对信息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对新闻出镜记者的要求变得更高。

(1)关注现场细节。新闻信息就是在有限的较短的时间段中,传达出丰富的信息,而生动的新闻细节正具有这种特征。新闻信息中有了细节,能够增强报道的可信度,并且使得报道生动。美国著名记者杰克海敦说:“好的记者要像侦探一样留心细节,说明问题的细节能使稿件生色并赋予它现场实感。”出镜记者身处新闻现场,不仅要学会观察整体局面和事实状况,更重要的是要学会观察现场的细节,细节是最有说服力的。2017年12月6号,央视新闻直播间报道了西成高铁通车这一新闻,一名女记者在报道时,画面一直停留在站台和车体上,尽管她同时用声音传递着首发高铁的其他信息,但报道依然显得平淡;同样是在高铁通车的出镜报道中,记者代纪玲抓住高铁通车给乘客发放纪念品这一细节展开报道,使得报道生动起来,更容易让观众印象深刻。同样是出镜记者,因为不同的观察能力,描述细节的记者更加容易令观众印象深刻。

(2)思维敏捷逻辑严密。在新闻现场做报道时,记者难免会遇到现场突发情况,这时正是考验记者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时刻。受众期待出镜记者能够在突发情况中保持清醒的认知,有条理清晰的逻辑思维,在复杂的新闻现场抓住最关键的信息报道给受众。

(3)口语表达生动。出镜报道能够吸引受众的又一重要因素,便是口语表达的生动性。在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这一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中,白岩松有一段出镜报道是站在“欢迎再到北川来”的横标前完成的,当时他这么表述道:“在平常的《新闻1+1》节目结束时从没有用过一段语言来收尾,但是当我们结束对北川的采访将离开北川县境的时候,看到了这样一个牌子,在平常的日子里,它只是当地一个带着热情的客套话,欢迎再来北川,但是今天老北川已经没有能力再去欢迎天下所有的客人,将来也只会以地震纪念馆的方式迎来天下的游客。但是,我们又会充满着一个期待:一定会有一个崭新的北川在县境处摆放出这样一个牌子。”这一段成功的出镜,就是白岩松敏锐地捕捉到了在平常看来极其普通的横标这一信息。使横标上的文字赋有双重信息,这一生动的表达深得观众之心,同时也将观众拉入了语境当中。

(4)口语表达贴近受众。新闻舆论工作要为人民服务,就要做到贴近群众,新闻语言同样不能偏离群众。新闻报道的受众广泛,受众层次丰富,更容易并且乐于接受浅显通俗的口语表达。如果都是官话套话,受众不仅会厌烦,还会对新闻报道失去观看兴趣。

(5)出镜记者应该拥有较强的现场把控能力。出镜报道不能是记者声音加现场画面的简单结合,若仅仅是这样,完全体现不出出镜报道的优势。一直重复观众可以从画面中获取的信息,或者记者所说的信息在画面上根本体现不出来,就是将现场画面和记者报道完全分开了,这是出镜记者缺乏对新闻现场把控的表现。拥有现场把控能力的记者善于运用现场丰富的画面元素,能够使观众置身现场。在现场直播中,更善于根据现场画面及时反应。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