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大报道中探索报业集团融合新路径
——以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总编有约》为例
河南日报树立集团一盘棋的观念,旗下媒体聚力成拳,由9家新闻生产单位共同参与策划、制作、分发《总编有约》全过程,形成互推互粉的良好态势,倒逼各媒体打破原有的新闻生产、分发机制,促进内部融合。
我国的报业集团多是以党报为主体,包括多份报纸、期刊、网站在内的媒体矩阵,在媒体格局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但在传统报业广告、发行双双遭遇挑战的背景下,在媒体融合向纵深推进的关键时期,依靠行政手段组建的报业集团,如何打破原有的内部体制、机制和架构,搭建起跨部门、跨媒体、跨平台的新型媒体架构,通过内部变革来提质、增效、挖潜,成为报业集团推进转型升级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聚力成拳,9家媒体共做一道“两会大餐”
2018年的全国两会,是党的十九大后首次召开的全国两会,除了要规划一年的工作外,还要完成换届选举、修改宪法、启动新一轮国家机构改革、组建反腐新机构等一系列大事,备受国内外关注。
高关注对新闻媒体提出了新要求。如何出新出彩,河南日报报业集团进行了积极探索。
今年全国两会,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派出了河南日报、大河报、河南日报农村版、河南商报、河南法制报、大河网、河南手机报、大豫网、大河财立方等9家媒体到一线,不仅实现了所有新闻生产单位的全覆盖,参与人数也创下了历年之最。
这9家媒体,平时都是独立的新闻生产单位,有着不同的特长,覆盖不同的受众群体。这些媒体也都为2018全国两会做足了准备。河南日报设计了《两会新面孔》《我从基层来》《两会议事厅》等十多个栏目,并利用新媒体继续推出《小薇跑两会》,打造叫得响的品牌;大河报首次引进了机器人“小AI”全程参与两会报道,策划了《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大河AI连线》《市长访谈》等重磅栏目;河南商报要推出《为“老家河南”代言》栏目,河南手机报谋划了《点赞新时代》栏目,大河网欲打造《小茜跑两会》等栏目……
应该说,这些栏目主题鲜明、特色十足,犹如一颗颗耀眼的珍珠,在各自领域散发着光芒。但集团编委会在谋划全国两会报道时,总觉得不过瘾、不解渴:能否在9家新闻生产单位策划的基础之上,聚力成拳,共同打造一款叫得响的新闻产品?
这一设想并非异想天开,而是有着广泛而坚实的现实基础。每年两会,河南日报报业集团都会专门组建前方报道指挥部,派出一名副总编辑担任总指挥,使前方协调坚强有力;同时,在前方搭建全媒体报道中心,并将“中央厨房”搬到了现场,使前方指挥有了平台和抓手;另外,集团还专门召开了动员会,举行了暖心的出征仪式,让60多名一线报道成员树立了一盘棋的观念,让融合成为了一种自然之举。
万事俱备。经过编委会的精心谋划和两会前方报道团队的反复研讨,最终决定打造一个名为《总编有约》的栏目,由9家新闻生产单位共同参与策划、制作、分发全过程,形成互推互粉的良好态势,倒逼各媒体打破原有的新闻生产、分发机制,促进集团内部的融合。
互推互粉,媒体融合联动打造“爆品”
《总编有约》一开始确立的目标就是打造新闻精品,所以启动之初就明确提出三个“不要”:陈腔滥调的不要,关注度不够的不要,不易于传播的不要。
根据策划方案,《总编有约》采用现场访谈的形式,每期邀请一到两名全国人大代表就热点话题接受采访。访谈主题和邀请嘉宾,是9家媒体根据各自定位、受众特点和熟悉的人员等情况,统一汇总至前方报道指挥部,筛选后确认。
理想很丰满。但,今年是换届之年,老代表很难讲出新意,新代表又比较谨慎不愿主动接受采访,所以一开始,访谈的人物和主题迟迟定不下来。但是前方报道指挥部明确提出:宁缺毋滥,要求再沉淀、再琢磨、再做工作。
功夫不负有心人。3月6日,人大会议开幕的第二天,新当选的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大学党委书记卢克平做客《总编有约》,畅谈河南人关注的双一流大学建设。次日,视频+图文报道经过9家媒体联合推动、互融互粉,一个小时阅读量超过10万,成为当仁不让的“爆品”。
很快,许昌市长胡五岳,小麦专家许为刚,焦作市长徐衣显,河南省扶贫办主任史秉锐,卫计委主任阚全程,宋砦村党支部书记宋丰年,省实验中学校长马玉霞,郑州银行董事长王天宇,郑州大学党委书记牛书成,“养猪大王”秦英林等十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先后做客《总编有约》,分别就创新、乡村振兴、脱贫攻坚、金融豫军、区域医疗中心等受众关注度高的话题展开讨论。
《总编有约》从一开始就注重合力完成。访谈嘉宾来到全媒体报道中心后,由集团副总编辑、两会前线报道总指挥肖建中担纲主持,大河网负责现场视频拍摄,各新闻单位负责新媒体、纸媒稿件撰写以及图片拍摄,最终全部素材汇聚“中央厨房”,进行统一的后期制作、包装,统一分发至集团所有媒体。除集团旗下媒体推送外,还联合河南省政府网、18个省辖市政府网站共同推出,进一步扩大覆盖人群。
《总编有约》栏目强化了后期的传播推广。为了易于传播,访谈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率先在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发布,统一为“短视频+长文+图”的形式,其中短视频以精彩观点、现场花絮为主,时间不超过1分钟;次日在纸媒平台发布,采用二维码+短文的形式。除此之外,推送时还专门制作易在手机端展示、转发的海报。这种传播方式,使每期节目都能掀起两次传播高潮,极大地增加了优质内容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优质内容+全媒体、多渠道推送,使《总编有约》在全国人大河南团代表中的影响越来越大。从一开始的不愿说,到后来的争着说,不少嘉宾都觉得15分钟太短,想再表达得充分一些。《总编有约》栏目的产品发布后,几乎所有访谈嘉宾所在的单位都进行了二次转发,进一步增加了辐射面和影响力。
同时,《总编有约》搭建起了全集团集中采访的平台。除了生产本栏目产品外,9家新闻生产单位还结合自身策划和访谈嘉宾的实际情况进行二次挖掘采访,往往是访谈嘉宾进了全媒体报道中心,要完成四、五款新闻产品后才能离开。这也大大弥补了部分新闻单位上会人力不足、人头不熟的缺陷,使上会记者在相互借鉴交流中有所提升。
第三方的统计数字显示,12期《总编有约》,经过全网多渠道200多次分发,覆盖用户2亿多人,百度搜索相关结果达到20万条,成为网友热议的“爆款”产品。特别是3月17日的特别节目《又是一年春好时》,记者走进河南团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听取他们讲述牢记4年前总书记两次视察河南的嘱托、不忘初心踏上新征程的故事,通过8分钟的视频展现了中原儿女打好“四张牌”、让中原更加出彩的豪气和自信。节目推出后,受到了中宣部、省委宣传部、与会全国人大代表、媒体同行和网友的一致点赞和好评。
出新出彩,扎实推进“六融”常态化
如果仅靠全国两会的一次尝试、一档栏目,要推动整个报业集团的内部融合,效果有限。
但实际上,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的探索并不局限于全国两会。党的十九大召开期间,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报、网、端、微”全媒共享、多端发布、集中发力、多元呈现,推出的一系列产品好评如潮,先后4次获得中宣部表扬。在人民日报全国党媒公共平台发布的“十九大融合报道精品100展示”中,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入围总量、获奖总量均居全国省级党报第一。
近些年,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按照党报引领、移动优先、技术突破、用户至上的理念,不断适应新的传播形势、学习新的运营思路、丰富新的传播渠道,积极推动融合发展尽快从相“加”迈向相“融”。其中一个主要做法是,利用一切重大报道的机会,聚合集团之力打造融媒体产品,在融合发展中完成自身改造、实现转型升级。
目前,经过多次重大报道战役的锤炼,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探索出了较为成熟的“打法”和模式,只要有重大新闻报道,集团媒体矩阵协同发声,第一时间互粉互推,齐心合力画好“同心圆”,主要做法如下:
打通集团旗下所有媒体资源,通过中央厨房、融媒体中心指挥作战。近年来,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抓住“中央厨房”建设的契机,全力打造统一的内容平台、用户平台、技术平台和政务平台,尤其是在2017年凭借自己的建设队伍和技术团队,搭建起升级版融媒体中心,使集团作战有了指挥、调度平台,跨部门、跨媒体协调成为可能。
打通各级党媒的合作链条,形成有效的党媒报道矩阵。搭建起与人民日报和地市党报之间的三级新闻生态链,使旗下所有媒体制作的鲜活内容产品既能直达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又同步端上河南18家省辖市党报及其新媒体的“餐桌”,形成中央、省级、市级媒体党代会报道的同频共振。
集团旗下的报、网、端、微等媒体共同作战,报道作品互融互推。在继续经营好旗下十一报两刊三网站的同时,重点打造“三端一报两平台”移动新媒体拳头产品,河南日报客户端、大河客户端、河南政务客户端累计下载量均破千万,河南手机报用户突破1600万,“豫直播”、“财立方”两个平台影响力日益增强。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一起,从不同视角、不同方面推出了精彩内容。
创新报道手法,重点报道全部以融媒体产品形式推出。从百姓视角出发,小切口、大主题,一经推出即成网络爆品,有文、图、视频、预告片、海报、H5、微电影等形式,形成立体传播效应。
媒体融合发展是一场必须打赢的攻坚战,必须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推进媒体深度融合。要实施移动媒体优先发展战略,把资源、技术、力量向移动端倾斜,打造移动新闻精品,抢占移动传播先机。
在推进媒体融合的进程中,报业集团必须建立完善科学有效的内部管理体制和机制,保障媒体融合成效落到实处。真正的媒体融合不仅要融媒体,还要融策划、融内容、融执行、融考核、融机制、融体制,既要重构采编发流程,还要制定配套的执行机制和考核机制,进一步提高融媒体产品的生产能力、聚合能力和传播能力,从而提升党报集团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作者尚杰系中国社科院博士研究生、河南日报主任编辑,张红梅系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网络中心融媒部总监、主任记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