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人民日报学习”一句不变口号
——人民日报读者座谈会发言摘编(七)
难忘的历史渊源和传统友谊
武力
风雷激荡一纸书。70年前,《人民日报》在解放战争的硝烟中诞生。70年来,从西柏坡的捷报频传,到天安门城楼的庄严宣告;从社会主义建设的澎湃大潮,到改革开放的春风拂面;从大踏步赶上时代的努力奋进,到新时代新征程的初心不改,《人民日报》始终与党、与国家、与亿万中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70年峥嵘岁月,70年风雨兼程;70年砥砺奋进,70年不忘初心。70年的历史一再证明,《人民日报》无愧是让党、让人民满意的“第一党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加强和改进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赋予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一系列新要求新任务新使命。人民日报始终牢记习总书记嘱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充分发挥了党的新闻舆论战线“中流砥柱”和“定海神针”的作用。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日报调研时亲切地表示:“党中央支持你们,我也支持你们。”这不但是对人民日报新闻事业一脉相承的关怀,也是对包括经济日报在内的,党的新闻媒体一以贯之的关心关怀,极大增强了我们在新时代把握历史方位,找准时代坐标,扛起使命担当的信心和决心。
《人民日报》与《经济日报》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传统友谊。70年前,《人民日报》在解放战争的硝烟中诞生;35年前,《经济日报》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创刊。原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安岗同志是经济日报社首任总编辑,也是《经济日报》的主要创办者。35年来,人民日报与经济日报始终保持着十分密切的各层级的人员交往和业务交流,经济日报主要领导和人民日报主要领导,有多次的交叉任职,成就了传媒界的一段段佳话。在经济报人的心目中,人民日报始终是令人敬重的“老大哥”,是全国新闻舆论战线的排头兵,是新闻业务改进创新的领头雁,是新闻事业改革发展的风向标。“向人民日报学习”是我们始终挂在嘴边的一句不变口号。
我们要学习人民日报永不动摇地站稳政治立场,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创刊70年来,人民日报坚持“政治家办报”,始终坚持“站在天安门城楼上想问题”,心中有大局,眼里有全局,及时准确地传达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日报牢固树立“四个意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旗帜,将这一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作为自己的“第一政治任务”,切实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全党全社会的主心骨、定盘星、度量衡。
我们要学习人民日报永不忘却的人民情怀。人民日报,人民为先。创刊70年来,人民日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以人民为新闻报道的主体和服务对象,把更多的版面留给人民群众,把更多的镜头聚焦在人民群众,创作了一大批脍炙人口、深入人心的人民英雄群像:雷锋、时传祥、王进喜、焦裕禄、张志新、蒋筑英、罗健夫、邓稼先、鲁冠球、孔繁森、许振超、罗阳、邹碧华、李保国、黄大年、黄大发……这些闪亮的名字,在那些闪亮的日子里,成为几代人的榜样,极大地激励了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人民群众。创刊70年来,人民日报在稳妥把握大局、大势的基础上,为民发声,与民同心,上世纪五十年代反对冒进的《要反对保守主义,也要反对急躁情绪》、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把“四人帮”颠倒了的干部路线是非纠正过来》、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场关于承包鱼塘的争论》、本世纪以来的《再干一个二十年》,以及党的十八大以来《凝聚当代中国的价值公约数》《老郭脱贫记》等一大批直面问题、针砭时弊的精品佳作应时而发,让人民日报的人民底色更加浓厚。
我们要学习人民日报永不停歇的改革创新精神。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创刊70年来,人民日报始终坚持创新发展,不断创新表达方式、展现形式、传播模式。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日报敢于直面媒体传播新格局,努力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看得准、走得稳、干得实,先行一步、技高一筹,在互联网这个阵地上继续发挥了排头兵作用,是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榜样。
最后,作为一名经济日报总编室的“老夜班”,借这个机会特别向人民日报总编室的编辑同事们表达深深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每逢政治大事、关键时刻,跟人民日报进行版面“对表”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人民日报对重大时政新闻的安排和处理,一直以来都是我们的“校正器”。在长期的夜班编辑工作中,经济日报总编室得到了人民日报编委会领导、总编室主任、主编、编辑们耐心细致、全面周到的指导和帮助,虽然对许多同志我们只识其声、不识其人。
值此人民日报创刊七十周年之际,再次真诚祝愿人民日报在新时代,扛起新担当,再有新作为。我们愿与人民日报同事们一道,在习近平新闻思想指导下,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和党的新闻事业做出更大贡献。(“研究事儿”微信公号)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