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媒业的发展之路【2】
三、我国传媒业的创新发展之路
传媒业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众多的传统媒体开始“触网”后,依旧没有扭转颓势,为什么一些传媒集团在布局和经营一些全新业态后也没有实现盈利,其实答案很简单:“颠覆创新不够”。
(一)制度创新
中国的传媒业正在经历一场新的变革:“双转”[1],“双转”即传媒体制转轨和形态转型,是中国传媒业目前所面临的新的变革,一是体制转轨,也可称为“转企改制”,二是形态转轨,前者是指传媒由事业单位逐步变为企业性质的单位,后者是指传媒运作方式从单一向多媒体甚至全媒体转变,从中国传媒业的发展史来看,这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制度创新。
新技术推动了体制创新,体制创新反过来为新技术拓展了发展空间。例如,传媒业在运作机制上就有编营分离、制播分离等改革,前者实际上把编辑部门和经营部门剥离开来,经营活动不再对内容生产有重要影响,独立化的内容生产显然有利于实现公正、客观、真实;后者即制播分离是除了新闻节目以及部分核心节目外,其他大部分栏目都不再由电视台制作,而交由独立的制作公司来完成并提供。这种改革一方面可以使得媒体将精力集中在做好新闻节目上,另一方面,也充分调动了各种社会资源,实现真正的产业化,也有利于人才培养和流动,最终实现传媒业的蓬勃发展。传媒集团试图在努力完成资源调配,完成人财物的重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创新传统媒体转型模式。受众对传媒业的认可和运用,也在不断加速传媒业的转型速度,使其真正进入数字化的生存形态。
(二)媒体融合创新
媒介产业的融合是传媒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在产业融合过程中,一方面,传媒市场的竞争被强化,另一方面,传媒市场又出现趋于垄断的趋势。邓瑜曾指出,媒介融合可视为“涵盖由技术基础到产业高度的‘技术融合’到‘业务融合’再到‘产业融合’。”[2]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技术条件很多,在之驱动之下,传媒产业发生着产业运作基础-成本收益关系-市结构的系列变革,这也撬动了传媒业内的重构融合。”[3]媒体之间的融合弥合了传统媒体的服务裂缝,还开辟了许多新的市场,同时,传媒与其他产业之间在业务流程、内容生产等层面的交叉融合越来越普遍,不仅原本各自分立的产业领域朝着跨界、融合发展,也使消费者的每一个电子终端都成为了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在新旧媒体逐步融合的大趋势下,我国有望出现大型传媒集团,例如,众所周知,2017年,腾讯控股、阿里巴巴、百度的市值已分别达到4813.95亿美元、4404.00亿美元和781.21亿美元。产业融合显然会拓展市场范围,改变市场竞争格局,扩大市场容量,这也会进而加剧市场竞争。未来,市场的垄断行为也会出现,一些能够制定规则和标准的集团具有垄断地位,传媒业的分拆与整合为传统媒体注入互联网领域的新鲜血液,对产品的延伸和打造提供活力。由此可见,我国传媒业在产业融合这条道路上将越走越远,产业之间的融合拓展传媒市场,各种媒介的内容生产相互融合以形成庞大的内容产业。
(三)技术创新带动人工智能
创新驱动是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互联网正以一种摧枯拉朽的态势改变着传媒业的生存法则,从近年发展态势可以看出,技术创新只有不断接受和吸纳新技术,才能在“互联网+”转型中获得立足之地。在传媒业发展中,技术革命是传媒业进行更高层次的融合,传媒业中很多的新现象、新事物、新传播形式都是由于技术的进步。“互联网+”时代,媒体也势必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实现创新和转型。技术创新带动人工智能的发展逐渐成熟,全球有多达8亿人的工作岗位可能被自动化机器人取代。在传媒业当中,人工智能代替人类在传媒业进行稿件创作已经是不可回避的趋势,新闻媒体人对人工智能不必恐慌,应该善于用之。一方面人工智能在数据的处理能力和速度上的优势是人工所企及不到的,另一方面传媒行业使用人工智能比高新聘请人才更能节约经营成本。
新闻写作机器人能通过对数据库的深入挖掘与信息组合,创造出很多原创性新闻。写作机器人的存在,并不是取代记者和编辑,而是解放了劳动生产力,让采编人员将精力集中于社会更深层级的思考,对情感诉求的挖掘,新闻创作过程中的人文价值思考将成为人类记者最核心的竞争力。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不同学历、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收入的人群针对性的推送贴合受众特点与需求的信息,另外,面对试图发布一些虚假新闻和不良信息而谋取利益的平台,人工智能可以通过一定的规律和规则进行价值选择和判断并进行筛选。在今后的传媒业发展中,人工智能将带领传媒业走向一个新的高峰,也是促进传媒业健康发展的利器,当然一些创造性和艺术性极强的东西是机器人无法替代人工的,更需要两者相互弥补。
四、结 语
传媒行业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但它在进一步的改革和完善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传媒行业的从业人员也认识到这一过程的艰难性。在未来的传媒业发展之路上,想要在激烈的环境下保持竞争优势需要政府的积极推动,集团领导的与时俱进,各个子行业的不断创新,积极的探索新型技术的应用,严格把握内容质量,营造健康的传媒生态文明,为广大受众提供更多的精神文化精品,成就传媒业的巅峰未来。
参考文献:
[1] 林晖.“双重转型”态势下中国传媒业发展战略[J].新闻记者,2009(9).
[2] 邓瑜.媒介融合与表达自由[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
[3] 王润钰.产业融合趋势下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2010.
[4] 致读者[N].人民日报,1957-07-01.
[5] Vincent Manzerolle. Media Convergence:The Three Degrees of Network, Mass and Interpersonsal Communication [J].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and Society,2013,16(1).
[6] 中国人民大学传媒管理研究所编[J].传媒经济参考,2004(30).
[7] http//www.xwcbj.gd.gov.cn,2005-08-06.
[8] 姜涛.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战略研究[M].桂林:广西社会科学,2016(5).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