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新闻战线》>>2018年·第6期

从高从严从实加强采编队伍建设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的探索与实践

杨 润 宋永平
2018年09月12日09:12 | 来源:人民网-新闻战线
小字号
原标题:从高从严从实加强采编队伍建设

  新闻工作者要履行好职责,必须善于学习,也最需要学习;提高新闻宣传的质量和水平,关键是从严要求,严格把关,切实增强采编人员的责任感;“走转改”是新闻工作使命责任的内在要求,是媒体多出好作品,增强贴近性、吸引力、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自身素质能力的有效举措。

  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加强新闻宣传队伍建设,培养更多优秀的新闻人才,是做好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迫切需要,也是推动媒体融合、促进媒体发展的现实任务。

  云南是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培养新闻人才、加强媒体采编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近几年来,云南日报报业集团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加快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开展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严格规范采编发流程,深入推进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并努力使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促进了采编队伍思想作风的转变和业务能力的提升,受到职工和读者的认可和支持。

  从高要求,狠抓学习培训,提升采编队伍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

  人们常说:新闻工作者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这是因为新闻工作者面对的都是新情况、新事件、新问题,必须完成的是新任务,捧出来的必须是全新的劳动成果。新闻工作者要履行好职责,必须善于学习,也最需要学习;而新闻工作者往往整天忙碌,所以也容易忽视学习。新闻单位必须高度重视抓采编队伍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云南日报报业集团长期以来高度重视采编人员的学习培训工作。2017年以来,形成了按月定期开展集中学习的制度,对干部职工开展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

  思想政治教育。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传统媒体受到严峻挑战,面临诸多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干部职工精气神不足,工作激情和劲头受到影响。因此迫切需要加强对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教育,使大家提振信心,增强做好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集团在认真开展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党委会学习的同时,举办理论专题培训班,邀请专家学者授课,或由集团党委主要领导及班子成员授课,对干部职工进行党的理论教育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云南省委省直机关工委领导和集团党委主要领导先后讲授了深入学习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习近平新闻思想等课程,集团纪委书记讲授了学习党规党纪增强纪律意识等课程,还特邀集团离退休干部讲党课。通过有计划地组织学习教育,干部职工的思想理论素养得到提高,增强了职业神圣感和做好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精神状态有了明显转变。

  新闻业务培训。业务是新闻工作者的立业之本。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嘱咐我们,要有正确新闻志向,提高业务水平,勇于改进创新,不断自我提高、自我完善,做业务精湛的新闻工作者。我们每一个新闻工作者须臾不能忘记学习业务,新闻单位也要高度重视采编人员的业务建设,努力提高干部职工的业务水平。

  基于这样的认识,集团狠抓采编人员的业务培训,从2017初到2018年5月共举办11期业务培训班,每期一个专题。授课的都是集团的领导和专家,党委主要领导带头,义务讲授,不取分文报酬。培训的内容有新闻宣传策划,有稿件差错分析,有写作经验交流,也有业务研究和探讨,设置了时政新闻、经济报道、理论评论宣传、内参采写、副刊写作、摄影、新媒体传播等专题,每个专题都分为若干讲,由不同的老师讲授。系统的业务学习,对采编人员特别年轻编辑记者产生了较大触动,受到大家欢迎,每次培训参加学习的人都挤得满满当当的。大家都说,这样的业务培训,不仅就近就便,最大限度地节约了成本,用好了报业集团内部的专家资源,是实实在在的“传帮带”,而且老师们对学员的情况了解得透,对存在的问题抓得准,讲授结合实际,针对性强。制度化、经常化的业务培训,激发了干部职工学习业务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营造了学习业务、研究业务的氛围,促进了新闻宣传质量的提高。

  身心健康调适。媒体从业人员由于工作责任重、压力大、夜间加班写稿甚至长期上夜班等原因,身心健康出现问题的较多。针对这样的情况,集团在坚持为职工定期健康体检的同时,举办健康讲座,邀请心理健康专家和医务人员为干部职工解疑释惑,进行心理疏导和保健指导。心理专家和医生的讲授,有效缓解了一些干部职工心理压力过大的问题,还让大家学到了心理调适及保健的一些方法。

  从严把关,层层压实责任,增强采编人员担当精神和精品意识

  提高新闻宣传的质量和水平,关键是从严要求,严格把关,切实增强采编人员的工作责任感,做到为每一篇稿件负责,为稿件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负责。

  精心组织宣传策划。策划是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前提和方法。没有新闻策划,不研究宣传报道的方向和内容,或坐等领导出选题安排任务,或见子打子,见到什么写什么、发什么,那显然是不行的。抓好组织策划,才能突出每个阶段的宣传重点,落实宣传任务,压实工作责任,把握好时度效,增强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在完善策划制度、加强选题和内容研究策划上作了如下探索:

  ——抓编委会的策划。编委会定期研究新闻宣传重点,明确宣传的主要任务,作出宣传计划,为各采编部门、系列报刊、网站一个时期的工作提供指导。

  ——抓采前会策划。工作日的上午10 ∶ 30,集团都要在“中央厨房”召开由各采编部门和系列报刊网站客户端负责人参加的采前会,任务是细化近期宣传任务,研究各部门及各报、刊、网、客户端提出的选题,部署安排工作任务,督查稿件的采写进展,了解报、刊、网、客户端等的用稿情况,加强前方记者和后方编辑的沟通,追踪稿件的影响力和读者评价,查找存在的问题,等等。各部门和报、刊、网、客户端提供的选题都要进入“中央厨房”数据平台中,一篇稿件从策划到刊发,再到网络上的点击、转载、评价情况等,在数据平台中都一目了然。这一项制度,使选题策划、稿件采编及宣传效果追踪等变得明了起来,也使媒体融合发展迈出了实实在在的一步。

  ——抓部门策划。要求各部门在集团采前会之后,按照自己的工作任务,策划新的选题,研究稿件的组织和采写,同时落实记者的工作任务,明确稿件责任。这个策划研究的过程,也是业务学习培训的过程,使部门研究工作、探讨业务的氛围更加浓郁,稿件采编的质量不断提高。

  规范采编发流程。要做到从严把关,必须完善制度,规范采访、编辑和发稿流程。集团要求,每一位记者要尽最大努力完成每一篇稿件的采写,交出成品稿;编辑要严格履行职责,对稿件进行精编,并在采编网上留下修改痕迹;部门的发稿领导要认真审改每篇稿件,把好质量关,达不到质量要求的要返还记者、编辑重新采访和修改。压实每个环节的责任,严肃处理记者不用心写稿、编辑一目十行看稿、部门领导闭着眼睛点鼠标把稿件发编辑出版中心的情况,努力避免发稿部门提供“毛坯”,指望夜班编辑“精加工”的现象。

  强化终端把关。媒体宣传质量和水平高不高,关键在稿件质量;而提高稿件质量,必须有严格的把关机制。云南日报除了抓部门发稿环节外,要求编辑出版中心要坚持严格把关。达到质量要求的上版,达不到质量要求的,特别行文粗糙、存在问题多且明显的,坚决返还部门发稿领导,让部门负责人与编辑记者修改完善后重新发稿,直到质量合格为止。这一措施,“倒逼”出了编辑记者和部门负责人的责任心,压实了责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曾有记者一篇稿件被打回重新采写两次。虽然“返工”辛苦,但记者们欣然接受,稿件越写越好,业务水平不断提高。

  从实深化,倾力“走转改”,促使采编人员作风文风有明显变化

  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我们履行好新闻工作使命责任的内在要求,是媒体多出好作品、增强新闻宣传贴近性、吸引力、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新闻工作者素质能力的有效举措。在深入推进“走转改”中,云南日报结合实际,从严抓紧抓实,逐步取得成效。

  倡导在研究的状态下做新闻工作。一个合格的新闻工作者,不仅要熟悉采访写作编辑等业务,还要有思想,没有思想就没有灵魂,就写不出好稿件。思想从哪些来?从深入调查研究中来。所以,集团要求编辑记者要在研究的状态下做新闻工作,要研究自己所采访报道的工作,善于思考问题。对自己所采访报道的领域不仅要了解,还要有研究,要熟悉,甚至成为某一行业的行家或专家。这样才能真正把新闻宣传工作做好。绝不能人家怎么说自己就怎么写,写了些啥自己也弄不明白。

  倡导深入基层一线进行体验式采访。工作中常见的一种现象,是记者接受采写稿件任务后,就不假思索地向“相关部门”要现成材料,要到纸质的还不行,还要电子文本。有的记者下基层,也只到县乡机关,到了就直接要材料,要到材料就算采访结束。有了材料后,戴个帽,加个起承转合,删删减减,粘粘贴贴,任务就算完成。有的甚至把被采访单位的工作总结或汇报材料要来后,作些简单处理就当“综述稿”交差。诸如此类,既不是采访,更谈不上写作,绝不可能出好作品。在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中,云南日报报业集团要求记者转变作风,提倡体验式、蹲点式采访。下基层采访,必须走进田间地头,走进生产一线,走进群众家中,甚至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进行生产生活体验;通过这样沉入基层,感受真实情况,分析实际问题,把握事物本质;通过深入一线,发掘新颖精彩的基层故事,捕捉生动独特的细节,写出有思想、有实际内容、能给人启示、有利于推动工作的作品。

  倡导有故事、有细节、接地气、带露珠的写作。新闻作品尤其是通讯、特写的感染力,就在于故事和细节。有故事和细节才有吸引力;按地气才有贴近性,才能为广大读者喜闻乐见;带露珠才新鲜,才是真正的新闻。集团要求记者在稿件中多点思考分析,少点不假思索见啥写啥;多点细节、场景和现场感,少点概念化的叙述;多点独特感受,少点人云亦云;多讲鲜活故事,少作空泛议论;多点接地气的群众语言、新闻语言,少点公文语言。在这样的要求之下,记者文风明显转变,稿件质量明显提高。

  从高从实从严抓新闻采编队伍建设,是个大课题。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只是作了一些初步的尝试。从中,我们尝到了甜头,更坚定了培养新闻宣传人才、加强队伍建设的信心和决心。我们将不断进行探索,培养更多政治坚定、引领时代、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为做好新时代新闻宣传工作不懈努力。

  (作者杨润系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委员、总编辑,宋永平系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直属机关工委专职副书记)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