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传播力影响力 打造新型主流媒体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把技术创新作为重要支撑力,努力打造数字化智能化新型媒体,积极探索数据驱动新闻、智能重构媒体,通过建设自有新媒体技术团队、自主研发技术平台,强化研发、运营和资本等要素保障,逐步确立了技术领域全国领先的优势。
推进媒体融合,是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按照中央和省委有关部署,牢记使命,勇于担当,坚持内容为王、改革图强、创新制胜,努力在建设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的新型媒体上走在全国前列。
把内容创新作为核心竞争力,打造互联网时代更具影响力的党报集团
互联网带来媒体格局、媒体形态、传播方式的深刻变化,但不管如何变化,优质内容始终是融合之根本。必须适应受众新需求、遵循传播新规律、运用互联网新技术改进新闻生产,深化内容供给侧改革,激发“先进产能”、淘汰“落后产能”,进一步增强原创优质内容的有效供给。
着力构建融合传播新格局。一方面,对传统媒体进行资源优化整合、进一步打造精品党报;另一方面,围绕构建以互联网传播为主要渠道、以报纸传播为重要依托的新型传播格局,加快建设包括核心圈、紧密圈和协同圈的“三圈环流”红色融媒体矩阵。目前,浙江日报、浙江在线新闻网站、浙江新闻客户端、浙江手机报“四位一体”的核心圈融媒体矩阵初具规模,显著提升了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网上网下舆论引导的能力水平。浙江新闻客户端用户3年内达到1600万,活跃用户数居省级同类新闻客户端前列。去年年底迭代的V5.0版本重点打造了视频直播模块和订阅模块,阅读体验大大改善。全面实施组织重构、流程再造、全员融合,将原浙江在线新闻中心、浙江新闻客户端编辑团队与浙江日报采编部门合并,组建一个中心8个部的全新组织架构。8个全媒体新闻部,每个部都要采集、编辑和分发三个媒体全端产品,形成一支具备全媒体采编播技能的合成军。通过全媒体指挥中心这个“中央厨房”统筹调度采编资源,初步形成一体化的内容生产体系和全媒体、全流程、全天候的新闻传播体系和传播效果监测。在党的十九大和全国两会、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等重大会议、重大活动报道中,浙报集团融合传播能力领先全国同行,规模和影响力多次创造新纪录。
全面提升内容精品化水平。不断强化互联网时代党报的耳目喉舌作用和舆论引领作用,加快推动内容生产向互联网媒体产品生产升级。着力做强重大报道:第一时间解读省委重大决策部署;聚焦中心工作和社会热点,强化评论言论引导;做精深度报道,切实体现独家视野、人文情怀和前瞻眼光。重大主题报道、精品力作不断涌现。浙江日报于党的十九大前夕重磅推出“溯源新理念 大潮起之江——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的探索与实践”大型主题报道,引起强烈反响,累计获得纸媒、网媒、新闻客户端、微博、微信等转载8272次,影响人数达7342.75万人次。我们还建立以用户为核心的传播力指数考核评价体系,包括用户规模、活跃度、10万+阅读数、竞品排序等,显著提升了采编人员原创能力、精品生产能力。核心圈三端融合后,原创稿件总数日均约100篇,记者月均最高稿量达26.3篇,同比增长约1倍。2016年,6件作品获第二十七届中国新闻奖,创历史新高。
注重创新传播方法手段。大力推动新闻可视化、多样化传播,使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多媒体元素成为标配。2017年以来我们发布新媒体产品近800个,长图、H5、音视频、VR等多种元素综合运用,创造了许多主题报道爆款产品。在中宣部组织的“三新”系列报道中,浙江日报精心策划的新媒体产品《老乡喊你来梁家河摘苹果啦》《红墙为何这样红?走进北京西城让他们给你答案》被全网转发,总点击量突破120万。H5《红船邀你同舟携行》,用200秒互动长卷展示中国共产党历史,全网点击高达430万。“喜迎十九大”视频专题片《一句话,让山水美如诗》和《一艘船,为中国开天地》,全网总播放量分别达到1526万和1390万。音视频产品“我最喜爱的习总书记一句话”全网阅读量达6500万。音频栏目《我在之江读“新语”》总阅读量超400万,100多家媒体平台转载。
把技术创新作为重要支撑力,努力打造数字化智能化新型媒体
互联网的诞生是技术创新的结果,媒体融合高度依赖技术创新,补齐技术短板是融合发展的关键环节。我们积极探索数据驱动新闻、智能重构媒体,通过建设自有新媒体技术团队、自主研发技术平台,强化研发、运营和资本等要素保障,逐步确立技术领域全国领先优势。
自主研发领先的技术平台。花了两年多时间,投资1.3亿元自主研发了融媒体智能化传播服务平台“媒立方”,形成国内领先的媒体融合技术支撑平台。该平台集舆情研判、统一采集、多种生成、多元分发、效果评估于一体,统筹采访、编辑、审核、传播、评估,不仅为新闻报道、舆论引导提供有力支持,而且为实现跨媒体、跨业务提供了统一平台。2016年11月,以“媒立方”项目为基础,浙报集团获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融合发展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是入选的两家报业集团之一。2017年,“媒立方”项目荣获“王选新闻科学奖技术奖”特等奖,这是该奖项设立以来首次评出的特等奖。目前,浙报集团正实施“媒立方”二期工程,重点开发基于媒体大数据的智能化服务,并为全国媒体提供云服务。钱江晚报浙江24小时客户端与微软公司合作,试水机器人智能写作,“微软小冰”能写新闻稿,可以同用户聊天,形成了一批忠实用户。
优化整合技术力量资源。完善技术部门组织架构,加快建设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技术人才团队。设立产品研发中心、新媒体运营中心、信息安全与运维中心、数据业务中心、政务服务网事业中心,形成分工有序、守土有责、沟通有效、合作有力的良好机制。经过几年努力,集团互联网技术人员已有1200多人,为媒体深度融合提供了可靠的信息安全、技术和运营保障。
全面提升采编人员全媒化素养。着力提升记者全媒化素质和融媒体报道能力,通过业务培训、能力强化、孵化实践,培养造就一批懂技术、善创新的内容生产团队,培养一批具备传统媒体人政治素质、严谨态度,又融合新媒体人开放思维、包容心态的名记者、名编辑、名评论员。为采编人员新装备包含智能手机、外接镜头、手持三脚架、麦克风等专业设备的全媒体采访包,为实现全媒体报道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开展新媒体创新大赛,推出新媒体创新孵化管理办法,集团300多名采编人员参与到孵化项目中。
把体制机制改革作为主要驱动力,全面激发创业创新的强大活力
我们紧紧抓住浙江作为文化体制改革试点省的机遇,按照中央和省委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部署,坚持正确导向与增强市场活力相统一,把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作为推动融合发展的关键环节,坚持先行先试,通过改革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活力,极大地释放了传媒生产力。
推动形成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机制。坚持“传媒控制资本、资本壮大传媒”,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强化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体系中的领导作用和核心作用,将党建工作要求纳入公司章程。突出社会效益优先的考核导向,完善相应的绩效考核体系。实行HBI目标导向的考核体系,从媒体影响力传播力(I)、经营可持续能力(B)和队伍建设能力(H)三个指标综合衡量单位绩效。率先推进集团化、公司化改革,实行“一媒体一公司”制度,较早形成体现文化特色的市场主体。特别是2011年9月,作为国内首个党报集团试点,经营性资产整体上市。经过几年快速发展,集团竞争力大大增强。“浙报传媒”入选2017“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并以316.55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列榜单第111名,在省级党报集团品牌中名列第一。集团总体经济规模连续保持全国同行排名第二,是资产总额超过100亿元的3家省级报业集团之一。在传统媒体经营普遍整体下滑的情况下,我们自2011年以来提前进行战略布局,推进结构调整,大力实施“新闻+服务”,新闻传播价值、服务集聚用户,深化媒体业态创新,做强产业链、做深价值链,科学发展能力不断提升。目前互联网服务收入占比已经超过40%,利润占比达到60%,为集团融合发展提供了更加坚实有力的保障。
不断深化人力资源管理改革。前几年,以岗位薪酬管理为重点深化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打破人员身份界限,实现了同岗同酬。在此基础上,借鉴互联网公司成熟经验,推出P序列岗位管理和KPI考核,按能力业绩定岗定薪,量化绩效指标考核,由原先的岗位管理变为能力评价管理,初步实现岗位等级能上能下、薪资能高能低、人员能进能出。浙报采编部门、技术部门等20多个单位、部门1000多人先后实施P序列岗位管理。集团11个地方分社试行P序列岗位管理以来,新闻生产能力得到大大提升,月平均生产原创新闻报道1800篇,占到核心圈媒体总发稿量的1/3。据较早实施P序列岗位管理的5个技术部门统计分析,人员总体上保持稳定,进大于出,流动率大大低于一般的互联网公司。
加强以导向管理为核心的科学管理。始终坚持党报姓党,把全面从严治党贯穿于集团各方面、全过程。特别是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进一步强化政治建设首要地位、统领作用,强化党性教育和价值观教育,努力打造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党报铁军。把纪律和规矩放在前面,特别注重以政治纪律为重点的制度建设。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新闻质量管控和导向把关条例、干部选拔任用等制度,强化全员导向意识,全过程落实把关责任,始终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
尽管我们在媒体融合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在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内容创新、发展动力等深层次问题上还有待继续突破。我们将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始终坚守党报职责和使命,继续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创新,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努力在做强做大主流阵地中不断壮大主流舆论,开创新时代党报集团发展新局面。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