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8年·第9期

仙侠小说传播之“热”探析【2】

——以《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为例

龙艳,刘舒雯
2018年11月20日13:55 | 来源:今传媒
小字号

而对于剧中次要人物的塑造与原著小说,电视剧在塑造人物方面增加了次要人物的份量。在小说中,素锦、司命、东华帝君、胭脂、大师兄等人均着墨不多,如对于胭脂,作者仅仅用一百个字左右讲了我与她在大紫明宫逛后花园,聊了聊我与离境之间近期的关系。而在电视剧中,对于胭脂则进行了更为丰富的人物呈现,如胭脂在父亲战败时帮族人求情,由于不能忍受大紫明宫中的勾心斗角到凡间生活,与子澜的爱情等;如对东华帝君,小说中仅寥寥数笔写到 “我从凤九处知道他,凤九爱他爱的死去活来,每每为他醉酒”,而电视剧中的东华性格更为多面,增加了他与凤九爱而不能得的爱情。这些次要人物描写份量的增加,纵然与电视剧的篇幅容量有关,但也丰富了电视剧的剧情,更符合受众的收视兴趣。

除此之外,剧版《三生三世》为了增加其情节的可看性,增加了一些原著中所没有的人物,如素锦的奴婢辛奴——素锦的帮凶,白浅失忆时生活的小镇上的人等。在剧版《三生三世》中,白浅在昆仑山学艺时的众位师兄弟,东华帝君下凡托身为帝时的妃嫔等。这些新增加的人物都使剧情更为丰满,主要人物的形象也更为具体。

第二,故事的讲述方式上更注重戏剧性。仙侠小说在改编成电视剧进行传播时,需要将文学的讲故事的方式改编成更符合受众的观赏兴趣。以《三生三世》为例,原著小说的故事讲述是以“我”的回忆在将人物与故事穿插在一起的,如在讲述“我”在昆仑虚拜墨渊学艺时,“我”与墨渊、“我”与离境之间的恩怨纠葛是由于“我”去给东海水军贺寿不小心迷路闯入山洞时遇见了离境时的回忆,原文写到“许多年来刻意忘怀的一些旧事,纷纷在脑子里揭起来”,然后小说开始讲述“我”与二人之间的故事;而电视剧《三生三世》将整个故事分为三个阶段来呈现:首先是白浅在昆仑虚学艺时期,白浅与墨渊、离境的关系,其次是白浅失忆之后变为凡人与夜华相遇时期,最后白浅恢复记忆与夜华之间的爱恨纠葛。从观众的收视习惯而言,看电视剧与欣赏小说是处在完全不同的环境之中,看电视的环境更为随意,以娱乐放松为目的,因此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更加符合观众的收视习惯与收视兴趣。

改编方式的出现让网络文学以生动的形象呈现在荧幕之上,不仅给网络文学的传播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另一方面也为影视文化提供了资源。目前的许多影视剧便是改编的网络小说,如《花千骨》《华胥引》等。

三、仙侠小说创作的滥觞

在摆脱其边缘地位时,仙侠小说的创作也开始显露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总结下来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创作模式化、套路化,表现为模式化的人物设定、情节走向、固定的环境以及固定的框架。《古剑奇谭》《花千骨》《青云志》等虽然名字不同,但人物设定是“资质平庸+爱情+成长+完成自我(成功或为某种理想而牺牲)”。《花千骨》中花千骨前往蜀山学道,其在入门考试中资质平庸但机缘巧合通过了考试。在修仙的过程中,经历种种磨难但都坚持了下来,随后又加入了爱情的元素——与白子画的爱情,但最后又为拯救苍生而自愿牺牲。

仙侠小说应涉及到家国天下、爱情、亲情以及个人成长等母题,但目前的仙侠小说在创作时却有意识的增加了爱情的份量,淡化其家国情怀、个人成长,即使是涉及家国情怀、拯救苍生,也往往是份量不足够的。《花千骨》中花千骨为了救天下苍生甘愿一死,其牺牲也仅仅是在与白子画的感情纠葛中,《三生三世》中夜华最后为了拯救苍生、维护四海八荒的太平牺牲了自己,但他的牺牲也仅仅是用来衬托他与白浅之间的至死不渝的爱情,其人物的设定缺乏感染力。

第二,远离现实生活,增加社会虚幻感。信息化社会中,我们的日常生活被“源源不断的、渗透当今社会日常生活结构的符号和图像”所包围。这些信息建构了我们对日常生活的认知以及社会认同,正如科罗克和库克所说“电子化的个体,一切都从媒体中获得”。由于仙侠文学所建构的世界完全脱离了现实世界,读者在阅读此类小说时把自己置身于小说虚拟的世界之中,与现实生活相隔绝,容易与社会生活脱节,远离了社会的价值与道德,从而对社会认同造成一种错觉并沉迷其中,不利于个人成长。如《三生三世》中所提倡的“一见钟情”的爱情观与社会现实生活是不符合的,如果沉迷其中,则不利于建立与现实相符合的爱情观,而其中对于反面人物采取的报复手段也与目前我们所提倡的和谐社会的价值观不相符合,如当白浅挖掉素锦眼睛时,网络上一片欢呼之声。

第三,低俗化倾向。“娱乐至死”的时代,仙侠小说在创作的过程中为了迎合受众的阅读兴趣,在内容上往往有低俗化的倾向。比如在小说中充斥着对权力、金钱等的渴望,《三生三世》中对于白浅和夜华所具有的身份象征与背后的权力关系的渲染。除此之外,小说中会使用带有暴力倾向的语言或者在故事的情节上刻意设置一些博人眼球的大尺度内容等。

四、结语

《三生三世》通过电视改编获得了极高的收视率,这又促进了小说文本的阅读。仙侠小说在改变其边缘地位的同时其创作也逃不开模式化、套路化的命运。面对仙侠剧创作中的滥觞,笔者认为不仅要提高创作者的文化素养,读者也应该加强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觉鉴别仙侠小说中的低俗内容并且远离低俗内容。除此,网站作为“把关人”也应该加强监督管理,净化网络环境,为受众提供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

参考文献:

[1] 凤录生. 唐五代仙侠小说的风格特征[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7).

[2]马季.规模持续增长期待原创力——2012年网络文学综述[J].文艺争鸣,2013(2).

[3]佚名.90后读者不爱仙侠爱武侠现象值得反思[J].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2(8).

[4]欧阳友权等.网络文学论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3.

[5] 孟欢.《杜拉拉升职记》的媒介互动传播[J].东南传播, 2010(9).

[6]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全国国民阅读调查课题组.“第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十大结论[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04-22(5).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