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8年·第10期

中日韩三版影视改编比较研究【2】

——以《嫌疑人x的献身》为例

禹慧
2018年12月18日09:22 | 来源:今传媒
小字号

2.情节叙事安排

东野圭吾以精巧细致的本格推理成为日本悬疑推理小说家中炙手可热的人物。本格推理手法是让读者与侦探站在同一个平面上,拥有相同的数量线索,随故事的进展一步步揭开谜题[2]。原著中前两章就交代给读者:花冈是凶手,被害人已死,石神帮她制造了不在场假象。但是在改编的电影中,中国版叙事顺序并没有严格按照时间线的顺序。

日版和韩版的电影遵循原著的故事架构,在影片开头便点明了凶手和作案过程,之后围绕石神如何为花冈母女制造不在场证明一点点抽丝剥茧进行解密,因此整个影片观众是带着疑问顺着石神设计的谜局看下去的,所以当谜底被揭开时,观众不仅惊叹于石神布下的精密落网,更震撼于石神为了救花冈不惜牺牲自己的感情。

中版将叙事顺序做了调整,在影片的开始只交代了警方分析出三个嫌疑人,陈婧(花冈)是其中一个,在调查中警方和唐川越来越觉得石泓也很可疑。在通过破案锁定嫌疑人的过程中,用陈靖的回忆还原当时的杀人场景,再逐步叙述石泓掩盖罪行的方法。这样的设置增加了影片的一些悬疑成分,更符合中国观众的思维习惯,但结尾的情感力量由于铺垫位置的改变,使其给观众的震撼力弱于日韩两版。

3.主题内容安排

东野圭吾在原著中想传达的是推理背后石神对花冈纯粹的爱,是石神为爱献身。但是在电影的改编中,通过对内容线索不同的设置安排,传达出了不同的主题侧重。

在日版的改编中,导演将“献身”与“推理” 并重,在围绕石神做的一系列“献身”行为进行铺垫的同时,汤川学和警察也在一点点的剖析这个案件,虽然直到石神自首之后,汤川学才找到花冈告诉她石神所做的一切,观众此时才知道这个完美的不在场证明是如何做到的,但是在整个情节的发展过程中石神“为爱献身”与汤川学“案件推理”这两个主题是不分伯仲的,日版的改编很好的平衡了这两点。

在韩版的改编中,导演将汤川学与负责该案的警察角色合二为一,节省了原本用于汤川学这一角色的许多篇幅,而集中话语于石神和花冈这两个角色上,多了男女主角的互动。原著中花冈对于石神的指导既感激又充满厌烦,石神对花冈事无巨细的帮助引发她联想起前夫对她难以摆脱的控制[3],但是她也仅仅只是向女儿抱怨而没有采取更过激的行为。而在影片中,白花善(花冈)发现金石固(石神)跟踪自己后主动找到了石神要求“献身”,男女主角间的情节冲突虽然增加了影片的观赏性,但也破坏悬疑神秘的氛围,以至于韩版的改编更侧重男女之间的感情而减弱了原著的推理成分。

在中版的改编中,过于强调两个男人之间的羁绊,增加了不少石泓与唐川少年时期的闪回,虽然使得两个人之间的友情更有说服力,但弱化了男女主角之间的感情,以至于“献身”这个主题变的有些牵强。刻意加重唐川的情节故事,在逻辑推理的对决中,唐川的视角成了控释叙事的权威,在整个影片中唐川反倒成了和石泓并重的主角,真正的女主反而退居次要,使一个为爱献身的叙事演变成了关于神探唐川的故事。

4.电影结尾安排

原著的结局可以说是小说情感的高潮点,当石神在监狱时,得知石神所做的一切花冈选择自首,石神痛苦的哭泣嘶吼,仿佛正呕出灵魂。但是在电影的改编中,这一结尾都发生了变动。

前面说日版的改编最贴合原著,甚至一些细节也高度还原,但在结尾的处理上却有些画蛇添足,按照原著的结局,影片本该在石神哭喊的地方结束,然而在影片中结尾却多了一段汤川学和内海薰在长椅上感慨的情节,这种借由二人的对话来强调石神是被花冈拯救的直白方式反而让观众对“拯救”的感触没那么深。

韩版在结局的演绎上完全摒弃了原著的结尾,不同于其他版本女主去警局自首,这一版本的花善并没有伏法,在石固被送上警车之后,女主哭泣的追着车子,反复说着对不起,充满了悲情的气氛,让观众忘了这原本是一部悬疑推理剧。

中版和日版作出了同样的处理,当石泓发现前来自首的陈婧时,同样是震惊不解,在本该结束的这里并没有结束,而是多了一段三个月后的故事,石泓与唐川在警察局无意间碰到,之后画面呈现唐川一步步走出警局大门,走向阳光,这个结局使得整个影片的主题表现出一种正义与邪恶的对抗,并且正义终将压倒邪恶,改变了原著“为爱献身”的主题。

三、总结

通过日、韩、中三个版本电影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它们之间明显的差异,究其原因在于三个国家自身的文化场域的不同,原著作为一个以日本社会为背景的故事,日版改编只要按照原著拍摄就可以呈现出原汁原味的日式故事,而中韩的改编则要复杂的多。韩国的爱情片清新浪漫、独树一帜,原著改编后更侧重于男女主人公的爱情,也符合其本土的文化。对于中国的影视作品而言,正邪两立、邪不胜正的观念根深蒂固,改编后代表正义的一方大义灭亲,犯罪的人伏法,这一结局更符合中国观众的审美。因此同一部文学作品经过不同国家本土化的改编之后会呈现出主题意义完全不同的影视作品来,对于影视创作者而言文学的改编可以有多种的可能性,并不是非要照搬原著,贴合实际的适当更改反而可能碰撞出更好的火花。

参考文献:

[1]褚盟.谋杀的魅影: 世界推理小说简史[M].苏州:古吴轩出版社,2011:18.

[2]庞丹青.东野圭吾小说的本土化改编——《嫌疑人x的献身》电影读解[J].戏剧之家,2017(13).

[3]郭馨凝.嫌疑人与献身之争——《嫌疑人x的献身》中日文本改编[J].文学学刊,2017(7).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