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人民网奖学金>>中传2018

5G背景下人民网等主流网络媒体融合转型的可能性分析

周文韬   孙志男
2019年01月13日13:28 | 来源:人民网研究院
小字号

摘要:通讯技术的发展与媒介形态的演进之间具有强相互关系。本文结合5G技术的特点及3G、4G时代媒介形态的演进规律,对5G技术重塑媒介生态的可能性进行分析。并依据中国媒体独特的价值模式与国外主流媒体融合发展的最新经验,提出5G时代人民网等主流网络媒体丰富视频化、智能化、移动化的产品形态;重构协同化、一体化、集约化的生产流程;树立垂直化、场景化、社交化的运营思维的融合转型路径。

关键词:5G;媒体融合;主流网络媒体

5G即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2012年,欧盟委员会启动METIS(Mobil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Enablers for the Twenty-Twenty Inform ation Society)项目,正式开始5G应用研究。2013年,韩国、日本相继成立5G Forum、2020 and beyond Ad-Hoc研究组,进行5G相关技术研发。我国华为等企业早在2009年就已开展5G研发,目前我国5G技术已步入全球领先梯队。《“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提出,到2018年,开展5G网络技术研发和测试工作,到2020年,5G完成技术研发测试并商用部署。目前,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5G规模组网建设及应用示范工程已正式启动,预计在2018年底,我国5G产业链主要环节基本达到预商用水平。

一、5G技术的特点及其重塑媒介生态的可能性

相较于4G网络,5G具有网速更快、网络容量更大、延时更短等特点。具体而言,4G下载速度峰值为100Mbit/s,5G下载速度峰值可达10Gbit/s,是前者的100倍。前四代移动通讯技术实现了“人与人的连接”,5G将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连接”,通过构筑广带化、泛在化、智能化、融合化、绿色节能的5G网络,无时不在、无所不在的信息传递将成为现实。

通讯技术的发展与媒介形态的演进之间具有强相互关系。纵览近10年的媒介技术发展史,可以发现,通信技术的进步必然促进新媒介形态的产生和勃兴,进而重塑媒介生态格局。

2009年,3G网络实现商用,随之而来的是移动流媒体技术的广泛普及应用。移动流媒体业务利用流媒体技术把连续的声音和影像信息经过压缩处理后,以实时或者非实时的方式,通过移动接入网络发送到移动终端。[[[] 张汉毅,粟欣.3G时代移动流媒体业务的发展[J].现代电信科技,2009,39(12):15-18.]]3G网络建成后,手机视频、手机电视直播等移动流媒体服务迅速发展,受众的媒介接触习惯、信息获取方式开始由PC端向手机移动端转移。

2014年,4G网络实现商用,得益于高速率、强灵活性、高兼容性的4G网络,微信、微博、新闻客户端迅速崛起,成为新的信息入口,迅速成为媒介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用户在使用移动应用过程中产生的海量数据成为一种基础性战略资源,数据新闻、算法分发重新塑造了传统的新闻信息生产分发流程,云计算成为许多新兴信息平台的底层架构。传统媒体受众进一步迁移,在政策、技术、资本多种力量共同作用下,主要由传统媒体参与并主导的、旨在维护其话语权、不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阵地的媒体融合进程随之开启。

5G将实现人际通讯由现实到虚拟现实、声音和画面由高清到全息的突破,新闻生产、分发流程将进一步被重塑。譬如,在5G网络中,记者可以通过手势精确操控无人机起飞、转向、悬停、降落,无人机拍摄的全息影像可实时回传。在足球比赛中,记者可通过5G摄录设备记录裁判员、前锋、守门员等不同视角的实况视频。5G网络可将虚拟现实与物联网、机器人和工控技术等多种技术结合,实现数据新闻的采集、制作。[[[] 周文韬.5G时代虚拟现实新闻的前景及伦理困境[J].传媒观察,2018(06):30-34.]]借助5G网络,虚拟现实设备可以带来360°沉浸式体验,受众在虚拟现实技术营造的新闻事件现场中亲身探索。人为设置的叙事视角、叙事时距将被进一步突破。可以预见,5G的普及必然催生一批满足受众需求的新兴媒介,现有媒介生态将被进一步颠覆和重塑。

人民网是《人民日报》建设的以新闻为主的大型网上信息交互平台,是国际互联网上最大的综合性网络媒体之一。[[[] 人民网. 人民网简介[EB/OL]. http://www.people.com.cn/GB/50142/420117/420317/index.html.]]作为党和国家治国理政的重要资源和手段,人民网等主流网络媒体只有把握5G发展的内在规律,对产品形态、生产方式、运营思维作出及时调整,才能在网络舆论中更好地发挥“中流砥柱、定海神针”的作用。

二、丰富视频化、智能化、移动化的产品矩阵

从3G、4G时代新兴媒体发展经验中可以发现,新兴媒体相较于传统媒体的最大优势在于借助新兴技术重新梳理建构了媒体与用户间的关系。在即将到来的5G时代,主流网络媒体也可以从重构用户关系思路出发,借助新技术,丰富社交化、智能化、移动化的产品矩阵。通过一些列新产品实现更优用户体验,增加用户黏性,进而超越“热媒介”与“冷媒介”的传统划分,由“平面媒体”向“立体媒体”“沉浸式媒体”转变。

(一)优化短视频类产品

据《2017中国网络视听研究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国内手机视频用户规模为5.25亿,使用率达72.6%,用户移动端使用时长超过PC端两倍。[[[] 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 2017中国网络视听研究发展报告[EB/OL]. http://www.199it.com/archives/663363.html.]]短视频以大信息密度、低收视成本、高传播速度的特点,满足用户高度碎片化的需求,使用户可以在单位时间内获取更多信息。米尔佐夫提出:“新的视觉文化最惊人的特征之一是它越来越趋于把那些本身并非视觉性的东西予以视觉化”短视频的兴起,凸显了受众信息接受习惯“从静态的图片消费到动态的影像、拟像消费”[[[] 宫承波,田园.短视频火爆背后的大众视觉消费转向[J].新闻论坛,2018(01):12-14.]]的转向。

短视频已成为业界角力的新领域,资本、人才快速涌入,相继出现秒拍、快手、抖音、梨视频等短视频应用平台。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等传统主流媒体也相继上线短视频新闻项目,推出一批制作精良的时政类短视频产品。如,中央电视台推出的《V观》系列,人民日报社推出的《习近平用典》《人民代表习近平》和微纪录片《我们的“一带一路”》,新华社推出的《红色气质》《红色追寻》等作品,均获得较好的传播数据和评价。目前,人民网旗下人民电视已上线直播、短视频频道,并宣布与腾讯、歌华有线成立视频合资公司,共同发力直播和短视频领域。

优质内容生产能力是人民网等主流网络媒体深耕短视频领域的核心优势,包括专业的内容生产团队、对内容的把控能力以及优质内容带来的极高的品牌美誉度,尤其在时政新闻视频生产中,主流网络媒体具有商业性网站无法企及的优势。但主流网络媒体在短视频领域也存在不少局限。首先,产品定位较为模糊。目前,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多采用UGC模式,这是基于其泛娱乐化的定位。但时政、新闻类短视频制作门槛较高,用户参与热情不足,拍客自主上传的UGC模式,未必完全适合新闻类短视频的生产。其次,话语方式比较陈旧,短视频相较于传统视频,不仅是视频时长的缩短,更重要的是用更轻松的语态和更明快的节奏在极短时间内传递大量信息,传统的叙事方式不适宜短视频表达。最后,产品缺乏社交属性,激发用户主动传播行为的能力较弱。

在即将到来5G时代,主流网络媒体应结合自身定位与市场需求,重新确立短视频在产品矩阵中的位置;转变话语方式;重视提升产品的社交属性,促进用户的主动参与、主动分享。在物联网进一步普及的背景下,还应充分利电子阅报栏等新的传播渠道,拓展党政、高校、社区、酒店等传播场景。

(二)借助大数据提升舆情监测能力

社会舆情是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的社会公众对社会现实中带有一定影响力的焦点问题的主观反映或者有明确态度的意见与言论,是群体性的思想、心理、情绪、意见和要求的综合表现。[[[] 蔡立辉,杨欣翥.大数据在社会舆情监测与决策制定中的应用研究[J].行政论坛,2015,22(02):1-10.]]在互联网语境下,舆情的生成、发酵、爆发直至衰退都以实时数据的形式存在并产生作用,数据搜集是舆情监测基础。5G时代“万物互联”的特征将带来数据量的爆炸式增长。据IDC《数字宇宙》(Digital Universe)预测,2020年中国数据量将超过8ZB,比2012年增长22倍。这对舆情监测来说是挑战更是重要机遇。

人民网是国内舆情监测领域的先行者。早在2008年7月,人民网就组建了舆情监测室,这是国内第一家舆情监测专业机构。目前,人民网等主流网络媒体通过日趋成熟的监测和评价体系,已经可以做到对海量新闻信息进行精准抓取和研判。但是,对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中的网友跟帖留言进行实时抓取和语义分析则存在较大难度。后者是更直接的民意表达,在更广的维度上构成了最基本的社会舆情内在机理。

大数据主要来自互联网交易、社交媒体、终端设备的使用,数据类型多样,真实性高、挖掘潜力大。拥有了对社会舆情海量数据占有、控制、分析、处理的主导权,就拥有了社会舆情“数据主权”;拥有了应急处置和导控的主动权。[[[] 同[6]]]人民网等主流网络媒体应注意借助大数据提升舆情监测能力。构建和完善社会舆情数据库、案例库,提升信息抓取能力,借助人工智能提升自动化的语义分析能力,加强社会舆情实时预警能力和输出舆情应对方案的能力。在5G时代,借助大数据,解释过去、把握现在,预测未来。

(三)增设虚拟现实新闻产品线

受传输网络、终端设备、生产成本等多种因素限制,目前虚拟现实技术在新闻业的应用还停留在较初级的层面。2013年,《德梅因纪事报》推出虚拟现实新闻《丰收的变化》,读者可以通过头戴设备,在报道中的家庭农场中随意走动,见证美国农业社会中人口、科技、家庭结构等方面的变迁。其后,国外主流媒体不断加大在虚拟现实领域的投入。《纽约时报》、《卫报》、《今日美国》、美国广播公司、今日俄罗斯电视台等媒体相继推出虚拟现实应用程序。2015年9月,《人民日报》推出“9·3”阅兵VR全景视频,这是国内媒体首次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新闻报道。2017年全国两会前夕,新华社记者进入云南大山深处的大帮考寨,首次使用VR全景视频技术对贫困状况进行实地拍摄。2017年全国两会中,《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光明网、中青网等近20家媒体使用了虚拟现实技术。

仅对新闻现场进行视觉虚拟,尚无法实现亲临新闻现场的沉浸式体验。而借助高速率、大容量、低延时的5G网络,可以实现听觉、触觉、体感甚至嗅觉、味觉的虚拟,实现更加自然、真实的人际交互,进而建构立体、真实、多维的新闻场景。虚拟现实对于新闻业来说是一项可能的颠覆性技术:首先,可以突破现有的以声音、画面、文字为主的2D呈现方式,实现亲临新闻现场的3D呈现。其次,可以突破屏幕物理空间尺寸的局限,实现对新闻现场的全景展示和深度感知。再次,可以突破鼠标、键盘、触摸屏等设备的传统人机交互方式,实现更加自然交互。最后,可以突破现有平台对传播入口的垄断,成为互联网的新入口。

人民网等主流网络媒体需要抢抓虚拟现实新闻发展的机遇,增设虚拟现实新闻产品线,组建专门的虚拟现实新闻工作室。可以通过与虚拟现实企业联合开发的方式,破解虚拟现实新闻产品高技术、高投入的问题。同时,可以通过对现有部门的深度整合,尝试各类新闻题材与虚拟现实技术结合的可能性,推出更加高质量的虚拟现实新闻产品。

三、重构协同化、一体化、集约化的生产流程

马克思主义认为,技术创新是社会关系发生变革的物质技术力量。新的生产力的获得,将引起生产方式的改变,不仅能简化和削弱劳动强度,使人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还能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新闻业作为人才密集型行业,在生产各个环节依赖人力资源的大量投入。在5G背景下,借助人工智能等技术,可以实现新闻生产、生成、分发的智能化、自动化,减少人力资源投入,将人力资源重新配置于更具创造性的劳动中。

(一)更加精准的新闻采集

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客观性是各国新闻业界、学界普遍追求。上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菲利普·迈耶最早提出精确新闻理论,鼓励记者运用田野调查的方法进行新闻报道。在5G背景下,记者可以在人工智能的辅助下,完成对互联网海量数据的抓取、处理、分析,记者甚至可以洞悉事物的发展规律和趋势,由此超越时空限制,精准新闻学理论将被拓展至新维度。

譬如,2008年,谷歌公司推出名为“谷歌流感趋势”(Google Flu Trends)的产品。基于“一旦人们患上流感,就可能会在搜索引擎上输入特定的检索词条以获得与流感相关的信息”的假定,谷歌通过汇总和分析检索词条预测流感将在何时何地爆发。2009年,这款产品在甲型H1N1流感爆发几周前成功预测了其在全美范围的传播。再如,针对多年来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生育率不断下降的现象,英国《经济学人》网站制作了名为《The end of history and the last Woman》的数据新闻,依照各国和地区净生育率数据,预测出各国和地区最后一个女性的出生时间,引起社会民众对生育率下降问题的关注和反思。

(二)更具时效的新闻生成

5G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将大幅提高新闻生产的时效性,降低记者的工作量,降低新闻生产成本。根据预先设定的数据模型,算法程序自动抓取新闻关键信息,自动生成新闻报道。目前,算法新闻已在体育新闻、财经新闻、灾害新闻中大范围应用。比如,在奥运会的一些冷门项目中,媒体不必再专门派出记者进行报道,而将报道认为交给新闻算法。在里约奥运会期间,“今日头条”的算法机器人“Xiaomingbot”通过获取网络中相关的赛事文字和讨论,生成了大量较长的赛事报道,每篇写作时间为2秒,总阅读量超过一百外。

再如,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发生7.0级地震。中国地震台网“地震信息播报机器人”用25秒生成了全球第一条关于此次地震的速报,包括地震参数、震中地形、历史地震和震中天气等十几项内容。同时,“地震信息播报机器人”几乎在同一时间内还生成一篇1628字的详细版报道,配以9张更为详尽的图片,极大方便了救灾工作的开展。

(三)更加高效的新闻分发

内容分发是新闻生产的重要环节。有别于传统分发方式的“千人一面”,目前,算法分发已经可以实现“千人千面”的精准分发。在5G时代,随着传感器等设备的升级,对用户反馈的捕捉有望深化至生理层面,包括视觉停留时间等生理数据都可能被精确捕捉,新闻分发将更加精准,算法分发的应用场景将更加多元。人民网等主流网络媒体目前仍采用门户式的信息呈现形式,这其中有版面语言等多方面考量,但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受众需求不匹配。可以尝试编辑把关与算法推荐结合的新闻分发方式,变目前的“平面呈现”为“信息流”呈现,变“人找信息”为“信息找人”,以大幅提升用户使用时长。

精准分发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技术,顺应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降低新闻获取成本需求,一大批个性化信息分发平台迅速崛起。如“今日头条”自2012年创建至2016年8月,装机用户超过5.5亿,日活跃人数超过6000万。“今日头条”主要捕捉的三类用户数据:用户浏览行为,推算其对新闻信息的喜好和需求;用户所处环境,如上网环境是Wi-Fi还是移动数据,上网时间是白天还是晚上等;社交网络账号关联登录,系统捕捉用户社交网络关系,从而进行更精准的社会画像。“今日头条”系统从用户行为、地理、社交三方面入手,将用户实时反馈与精准分发形成闭环,以增强用户黏度,实现与用户在情感层面上的交互。

(四)生产流程创新的可能性

人民网等主流网络媒体应该顺应5G时代新闻生产的新趋势。在新闻搜集方面,可以充分利用5G时代新闻信息智能采集的优势,借助大数据提升报道的精确度,辅助记者进行新闻报道;在新闻生成方面,尤其在灾害新闻、体育新闻、财经新闻中,可以适当引入已经较为成熟的新闻机器人,抢抓新闻第一落点,进一步提高新闻的时效性;在新闻分发方面,借助智能算法技术、信息流呈现方式,实现千人千面的算法分发,提升用户粘性。

实现上述升级的关键在于理顺采编链条,对采编平台进行智能化升级,重构协同化、一体化、集约化的生产流程。比如,某地突发自然灾害,新闻机器人在瞬间捕捉地震台网、当地政府的权威信息,生成新闻稿件。新闻记者进一步深入灾区,带来更深入的报道。算法第一时间在各个终端精准分发,并实现多方面信息的有效聚合。舆情监测部门提供舆情监测、反馈,辅助记者撰写通讯、评论,进行网络舆情的引导,凝聚各方力量。从而在新闻事件发生的各个环节掌握舆论的主动权,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

四、树立垂直化、场景化、社交化的运营思维

思维的变革是推动主流网络媒体深度融合的更重要的力量。5G时代,传播媒介、传播主体、传播场景、受众均发生深刻变革,主流网络媒体的运营思维必须相应作出调整。5G时代的传播,不应该是原有内容的简单迁移,应该树立垂直化、场景化、社交化的运营思维。

(一)场景化

“场景”一词本来是影视用语,指在特定时间空间内发生的行动,或者因人物关系构成的具体画面,是通过人物行动来表现剧情的一个个特定过程。移动互联时代的场景传播正是基于特定时空下,也即具体场景下的个性化传播和服务。[[[] 梁旭艳.场景传播: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传播新变革[J].出版发行研究,2015(07):53-56.]]胡正荣提出,互联网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Web 1.0的时代是门户时代,用户数、点击率、流量为其最大目标;Web 2.0是以社交为最大特点的时代;Web 3.0是场景细分时代,以场景、细分和垂直、个性化服务为特征。[[[] 胡正荣.移动互联时代传统媒体的融合战略[J].传媒评论,2015(04):47-50.]]

5G时代,为移动设备、社交媒体、大数据、传感器和定位系统础的进一步结合提供了可能。“出行”“医疗”“支付”“工作”等具体场景均由可以和移动内容传播深度融合。场景传播意味着媒体价值的拓展。人民网等主流网络媒体要提升“适配场景”的能力。

要理解特定场景中的用户需求,并迅速推出与用户需求相适应的内容或服务。比如,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新媒体研究所与腾讯“企鹅智酷”对移动媒体的用户调查显示,“休息或闲暇时间”“卫生间”和“床上(醒来或睡前)”成为移动媒体用户阅读新闻的重要场景。主流网络媒体应进一步研究这些场景中用户的阅读习惯是什么,需要怎样的新闻产品。人民日报微信推出的“‘夜读’栏目”具有极强的心理抚慰功能,贴合“床上(醒来或睡前)”这一场景的用户需要,每日在晚间用户入睡前推出,因此获得了极好的传播效果。据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主任丁伟回忆,“‘夜读’栏目”成为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涨粉”的一大利器。

(二)垂直化

5G时代,受众将进一步细分,任何媒体都无法掌握所有细分领域。追求信息产品的大而全已经无法带来竞争优势,相反,立足自身优势,深耕细分领域、打造差异化品牌,更能获得受众认同。

人民网等主流网络媒体的优势在于“时政”和“思想”。可以从这两个优势领域着手,在继续做好时政新闻报道和观点评论基础上,深耕电子政务、本地服务、智慧城市建设等服务领域。人民网各地方频道可以与地方政府合作,推出“新闻+政务+服务”的便民服务系统,实现产品链的延伸。

(三)社交化

对于媒体而言,移动化与社交化两者是密不可分的。移动化也意味着在内容产品中增加更多的社交元素和关系黏性,使社交成为内容的生产与传播动力。[[[] 彭兰.移动化、社交化、智能化:传统媒体转型的三大路径[J].新闻界,2018(01):35-41.]]

近年来,受众接触新闻向移动端社交平台转移的趋势日益明显,社交平台成为主要新闻入口。据美国在线新闻协会统计,2014年以前,只有20%的美国媒体拥有专职社交帐号工作人员,且这些媒体中社交团队平均工作人员数为4名;2015年以来,70%的美国媒体组建了专门的社交团队,社交帐号粉丝在10万以上的媒体,平均社交团队工作人员数超过10人。[[[] Abram Brown: The Media Startup Getting 20-Year-Olds To Talk About More Than Cat Pictureshttp, http://www.forbes.com/sites/ abrambrown/2014/01/06/the-media-startup-getting-20-yearolds-to-talk-about-more-than-cat-pictures/#5d6a6de613d3]]

人民网等主流网络媒体推动内容与社交的深层融合,应打造更多具有社交属性的新产品,打通网站与社交平台的连接渠道。还要深刻理解不同社交平台的流量逻辑,更好利用多种平台的传播优势,获得最优的传播效果。

五、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8月21日至22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必须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 张洋. 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 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N]. 人民日报,2018-08-23(001).]]5G时代的到来,无疑是今后一段时期内宣传思想领域的最大变量。据美国高通公司总裁克里斯蒂安诺·阿蒙估计,5G产出的商品和服务将高达12万亿美元。届时,在资本、技术的推动下现有媒介生态极有可能发生颠覆性变革。

中国媒体独特的价值模式在于,作为执政资源和治理手段的政治价值,凝聚共识弥合分歧的社会价值,记录时代传承文明的文化价值,连接用户服务市场的商业价值。[[[] 叶蓁蓁.“互联网+”巨变刚刚开始——从中央厨房的建设理念谈起[J].中国编辑,2017(09):59-62.]]在面对5G等新技术冲击、挑战、变革时,以人民网为代表的主流网络媒体应该积极把握、顺应新的发展趋势,深化对媒介演进、网络传播的规律性认识,积极进行流程再造、结构调整、用户关系重构,同时要善用资本力量,推动主流网络媒体在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层面的深度融合。唯此,才能更好坚守舆论阵地,掌握新媒体时代的话语权,不断提高新闻舆论工作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更好的承担起新形势下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责编:尹峥、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