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第十八期网络传播沙龙成功举办【11】

2019年01月25日15:24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副院长侯云灏。
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副院长侯云灏。

人民网北京1月25日电(记者 燕帅)1月23日,为进一步激发政务新媒体潜能和创新动力,探讨政务新媒体发展方向,发掘政务新媒体在融媒体时代的价值和作用,以“新媒行健 政务致远”为主题的第十八期网络传播沙龙成功举办。本次沙龙活动由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指导、《网络传播》杂志主办、人民网、智慧星光、微博智库合办。沙龙邀请了多位媒体领域权威学者以及一线运营的优秀政务新媒体负责人进行了一场思想激烈碰撞的学术对话,重点探讨政务新媒体在融媒体时代如何行稳致远。

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副院长侯云灏在致辞中指出,政务新媒体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政务+互联网阶段,互联网很好地促进了政务公开和网上办事效率;二是电子政务阶段,加强政务服务,增强互动性,同时还兼顾舆论引导、联系群众、回应社会关切、维护社会稳定等职能;三是政务新媒体阶段,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来临,两微一端影响力越来越大,政务新媒体兼具了媒体的角色,加强政务信息发布和政策解读,加强突发事件舆论应对等,成为网上意识形态重要阵地;四是互联网+政务阶段,互联网从工具应用层面变成综合性平台,成为增强政府和百姓之间互动交流,议政建言、回应诉求关切和服务,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的重要途径,同时成为重要的信息汇聚地和数据产生源,更接近于网上政府。

未来,政务新媒体会朝三个方向发展,一是沿着电子政务方向继续深入发展;二是沿着媒体方向发展;三是朝着综合性政务平台方向发展(也就是“指尖上的网上政府”)。综合型政务平台不单是政务公开、信息发布,还承担着加强互动服务、引导舆论、凝聚人心、促进社会综合治理的职能,更具有以信息化驱动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将成为推动改革发展稳定事业的重要平台。

新浪微博执行总编辑陈丽娜在发言中表示,政务微博从最初简单的发布,到引导舆论、创新宣传再到公共服务,这是市场、用户和政府一起作用的结果。如今,无论是大到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还是小到群众琐事,政务新媒体都可以提供服务。

在案例分享环节,4位业界优秀的政务新媒体运营负责人分享了他们对政务新媒体的切身感受。

作为“国资小新”新媒体矩阵的负责人,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副主任、中央企业媒体联盟副主席兼秘书长闫永认为运营好政务新媒体需要三招十式。三招即智能服务、整合传播、关系链管理。十式包括定位的再中心化:重新成为关系链的中心;账号品牌化:努力成为行业或区域头部账号;组织虚拟化:塑造自组织的运营团队;服务智能化:全天候全时空在线服务;运营一体化:渠道融合内容融合;平台矩阵化:集中联动发挥非权力影响力;传播分众化:关系链上的全媒体整合分众传播;内容故事化:生产现象级爆款产品成为网红IP;场景视频化:发力短视频平台;粉丝社群化:线上线下建立“强关系”。

近期频发“段子”的北京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平安北京 负责人郭涛带来了“蹭热点”的秘籍,政务新媒体在“蹭热点”的时候要注意的五个点:一是确定热点是什么(话题、人或事件);二是你的本职工作是什么;三是和热点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四是你的手中有何素材;五是要综合研判其中的舆论风险。

作为为地方网友提供政务服务的政务新媒体,成都服务运营中心运营总监徐剑箫带来了“成都经验”,政务新媒体是城市或者政府的感觉器官,两微作为政务新媒体的主要平台,同时都是社交平台,因此它们作为政务新媒体平台的核心价值就是交互,政府和民众的交互有三点:问计于民、问效于民、问需于民。当下,政务新媒体应该与基层融媒体相结合,以引导群众、服务群众为目标,同时通过顶层设计,建立一个综合矩阵。

2018年1-11月,“昆明发布厅”总计发布微博215248条,办理网民反映问题13876件,其中办结10573件,办结率达76.2%。如此高效的发布频率和问政办结效率,“昆明发布厅”是怎么做到的呢?昆明互联网新闻中心副主任李飒“亮出”了政务新媒体在矩阵建设中的“六度”:运维考核有制度;信息公开有速度;政务服务有态度;真诚负责有温度;从谏如流有气度;网络公益有力度。

在专家点评环节,五位专家从学术和技术角度谈了对政务新媒体的看法。

政务新媒体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张洪忠给出了办法,当前政务新媒体发展存在内容发布的活跃度与原创力不足,运营团队人员配备不足,领导重视程度不够三方面问题,需要做好这三方面的工作: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多和网民评论互动、服务网民诉求、回应网民关注;提升政务新媒体账号的活跃度与原创力。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志安则给出了政务新媒体未来发展要注意的六个方面:一是对政务新媒体服务口碑的评价和舆论引导产生的效果影响将越来越大;二是要加深对重要问题的议题设置,以此实现对整个社会发展的判断和理解;三是视觉化生产将成为一种趋势;四是政务新媒体要有话语创新的战略思维;五是通过自身数据挖掘分析政务新媒体,让服务更精准化,同时要整合公共服务数据;六是区域的联盟和专业的联盟是政务新媒体今年发展的方向。

未来,政务新媒体的主要用户群体在哪里?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研究员、《新闻与传播研究》副主编刘瑞生在点评环节认为,生活化的场景下,导致政务新媒体话语体系发生转变。政务新媒体的中心目标是用户为王,各大重要的新媒体平台特征是用户开始下沉,三四线城市、五六线城市用户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他们逐渐会成为新时代的主题。主要可以从三方面理解:政务新媒体是新时代社会良治的延伸;政务新媒体要以人为本,走好网上群众路线;中国政务新媒体10年的发展经验和新时代社会良治动力定局打造了很好的微政务的中国方案。

作为一家长期提供大数据解决方案的专业大数据公司,智慧星光、星光智库董事长李青龙从技术层面给政务新媒体提升运营能力给出了解决方案,他表示,在选题策划方面,可以借助全网新闻传播和用户画像分析技术,紧追热点,预测趋势,抢占话题设置先机,引领网络舆论趋势。在稿件制作效率方面,可以利用文字、图像、语音识别等技术,发展机器写稿、智能视频合成等快速生成媒体内容工具,提高内容生产效率,提升网络声量。在提升政务媒体传播效果方面,可以加快政务媒体传播矩阵的整合,利用用户反馈画像技术,精准定位用户诉求,投放政务资讯与服务信息。在建立科学评价体系方面,形成客观全面的政务新媒体传播评价体系,围绕政务媒体的主要职责综合评价并形成反馈、优化联动机制。

微博副总编辑、微博智库主编汪抒以数据为佐证,表示人们对国家经济民生方面充满信心,对改革开放充分肯定,对更加多元开放立体的社会和舆论生态表现出极大的信心和热情,这背后政务新媒体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责编:冯粒、袁勃)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