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新闻战线》>>2018年·第12期

提升主流媒体公信力的几点思考

张天清
2019年03月27日10:09 | 来源:人民网-新闻战线
小字号
原标题:提升主流媒体公信力的几点思考

  媒体公信力是媒体所具有的赢得公众信赖的职业品质与能力,是衡量媒体权威性、信誉度的重要标尺,也是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存在的基础。没有公信力,就谈不上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甚至有可能误导舆论,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守正创新,多元传播格局下主流媒体公信力价值凸显

  多元传播时代,只有提高主流媒体公信力,让党的声音成为定音鼓、压舱石,才能在众声喧哗中迅速占领舆论制高点,掌握话语权,更好地统一思想、凝聚人心。这也是摆在当代主流媒体人面前的历史考卷。凡益之道,与时偕行。作为省级党报,江西日报社有责任有条件,在巨变中坚守、在传承中创新,在提升公信力上更进一步、更高一筹。

  时代呼唤主流媒体的职责坚守

  互联网环境下舆论生态的突出特点就是传播方式、传播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新媒体、自媒体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众声喧哗的舆论环境。然而,宽松不代表随意解构,价值多元不意味着没有主导,越是表达高度自由,越是需要极具公信力的主流声音。时代需要主流媒体发出严肃、理性、专业的主流之声,营造“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舆论生态。比如,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全国两会、党代会及省两会、省委全会等重要会议,无论有多少自媒体以何种形式发布何种信息,社会依然期待由主流媒体生产的新闻作品来“一锤定音”。近年来,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贯彻落实、江西生态文明试验区的建设、江西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火热实践等重大主题,江西日报社一次次承担起区域主流媒体的舆论担当,讲好了江西故事,传播了江西好声音。

  媒体自身需要品格重塑

  关于主流媒体的定义之争,业界一直没有停过。但无论从哪个维度进行解释,主流媒体都应是具有强大影响力、覆盖面、权威性以及公信力的传播载体。其中,公信力毋庸置疑是最核心、最本质的标志。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运用,主流媒体的形式、形态、传播渠道和呈现方式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但其核心的本质始终没有变,也不会变,那就是坚持公信力建设,坚持以理性的态度、主流的坚守、“社会稳压器”的定力,生产有品质的新闻产品,不仅要创作有高度、有情怀的新闻报道,还要打造互动性强、贴近性强、趣味性强的新媒体产品。党的十九大召开期间,江西日报社打造的H5产品《十九大报告学习词典》,仅6天时间总阅读数就超过了1000万次,成为一个现象级作品。实践证明,越是处于不断探索、不断变化的时代,我们的主流媒体越应该守正创新,以品格重塑的姿态传递不变的价值,在信息传播中体现敢于担当的意识、家国天下的情怀和履职尽职的坚守。

  受众呼唤品质新闻

  快阅读、碎片化阅读成为趋势。这导致当今的舆论生态中,从一条热门微博到一篇“10万+”文章,从朋友圈里的一条信息到一段短视频,每一次观点表达都可能是一次价值出口。互联网提供的海量内容,容易将真正有效、有价值的信息淹没,驳杂事实难以构筑认识基座。公众对媒体产品的诉求,已经不仅仅是“想知道什么”,更包括对信息的解码,在分析与理解信息的基础上形成认知、形成看法。因此,无论信息获取习惯怎么变化,公众对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作品的追求是永恒的,而且近年来这种需求越来越高。自2009年起,江西日报连续九届十次荣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在最近揭晓的第28届中国新闻奖中,江西日报社又有5件作品获奖。受众对江西日报新闻品质的肯定,不仅源自“走进现场、多源求证、反复核实”的优良传统,还来自其紧跟时代、推陈出新的深度挖掘。今年6月起,江西日报倾力打造专版《一线观察》,鼓励记者编辑深入基层、深入一线,采写一批折射社会生活广度、人文思考深度的高品质新闻。这些报道有思考、有故事、有高度、有情怀,积极回应了受众的期待,也赢得了读者的认可。

  “信者行之基”,建构媒体公信力要把握好“四个维度”

  主流媒体之所以成为主流媒体,是因为其影响力强、覆盖面广,生产的新闻报道可能影响社会对于重大问题的认知、带来重大社会变动、关系到公众的切身利益。因此,建构主流媒体公信力必须把握好“四个维度”。

  发挥权威信源的独特优势

  主流媒体的喉舌功能是一般新闻媒体难以相比的。一是其与党政机关、科研院所等单位联系紧密,能够获取权威的一手资料。二是其长期以来依靠品质新闻积淀下来的权威口碑,本身就是权威信源。主流媒体要强化巩固权威地位,必须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和资源集聚优势,强化新闻产品的原创性、独创性,从源头入手建构信任之基。每年,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及其他厅局单位,都会在江西日报刊发大量公告、法规、文件等,进行信息权威公布,看中的就是江西日报作为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前不久,2018世界VR产业大会在南昌举行,江西日报时政中心微信公众号“江西时政头条”首发习近平总书记贺信,随后报社新媒体矩阵全阵营跟进,短时间形成全网覆盖,整个传播过程凸显了党报公信力。

  强化真实性的底线思维

  真实性是媒体公信力的基础。主流媒体要建构公信力,必须对信息的真实性和传播价值进行仔细甄别,如一味地猎奇、争取独家新闻或是蹭“热点”,不仅很容易掉进“假新闻”的陷阱,而且其公信力也将在一次次新闻反转中丧失殆尽。江西日报社制定了《关于加强子报刊及其所属新媒体采编管理的规定》,把坚持真实性原则贯彻落实到新闻采编的各个岗位、各个环节,重点加强对所属网站、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的管理,严格执行“三审三校”等制度,进一步规范采、编、审、发工作流程,建立完善新闻采编工作和从业人员的各项管理规定,杜绝虚假新闻、“标题党”和“三俗”等问题,做到真实、准确、全面、客观,很好地维护了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以“贴近性”增强共鸣力量

  顾名思义,公信力就是媒体自身内在品质和外在形象在社会公众心目中所占据的位置,就是群众的认可、百姓的口碑。这种属性决定了我们的主流媒体要“眼睛向下”“身子下沉”“劲往下使”,要善于从人民群众立场策划新闻,以人民群众视角报道新闻,用人民群众语言采写新闻,将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群众心声相统一。这些年,江西日报始终以贴近群众生活为己任,开设了《百姓故事》《民生发布厅》《民生调查》等专栏,鼓励记者将报道视角投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人和事,以讲小故事呈现大主题、写小人物彰显大变化,多写接地气、有情怀的民生新闻,让党报有了不一样的打开方式。如围绕脱贫攻坚主题,江西日报派出多位骨干记者分赴省内具有代表性的贫困村,进行长达一个月的蹲点采访,创作了一批饱含情感、有温度的蹲点日记,真实地反映了我省脱贫攻坚工作取得的实效、存在的不足,并为有关部门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扶贫调研思考,得到省委领导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以专业主义生产主流信息

  多维传播格局对主流媒体的专业操作需求愈发凸显。受众对信息的需求并不仅仅是浅层的事实,而是要更高层次的客观。要能为上级部门和领导进行决策提供科学参考,还要适应新的传播语境,灵活转变新闻话语构建模式,改变严肃冷峻的刻板印象,在充分开放的观点市场中以专业赢得民心。江西日报理论部最近推出专栏《双周论谈》,定期邀请专家学者围绕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和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进行解读,为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提供高层次和权威性的参考,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智囊”、智库作用。在全国媒体同台较量的“南昌大学江风益教授领衔完成的项目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项目中唯一的一等奖”这一新闻报道过程中,江西日报记者就以专业性赢得了喝彩。

  找准着力点,多路并进让主流声音深入人心

  构建公信力,不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能力。公信力取决于媒体对重要事件的报道在受众头脑里长期积累的有关媒体特性的认识,必须找准着力点,多路并进,让主流声音更加响亮。

  坚持内容为王,主动设置议题,抢占新闻舆论制高点

  内容为王是当前主流媒体应对新媒体冲击和媒体融合双重压力下,寻求战略突围、打造公信力的一个突破口。

  将“新闻纸”打造成有思想的“观点纸”。省委机关报承担着“举旗帜”的使命任务,必须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旗帜鲜明批驳错误思潮,特别是在大是大非面前,要敢于发声、澄清谬误、明辨是非。江西日报紧紧围绕重大理论、重大问题、重大部署、重大节点和热点做好理论、评论、言论工作,提供观点、思想和判断,发出权威声音、确立主导思想、放大正面声音、努力消除杂音,做到“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如今年7月底召开的江西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是一次事关江西发展战略、方向的全会,广大干部群众非常关心江西将以怎样的姿态前行。为让全省干部群众能站得高、看得远,在喧嚣中保持一份清醒,在激荡中保持一份从容,江西日报于会前推出江仲平文章《新起点 再出发》,不仅针对实现高质量发展等一系列挑战发声,更是从历史的高度为未来江西的发展厘清认识、凝聚共识。会中及会后,接连刊发社论和系列评论员文章,以前所未有的评论阵容全方位解读全会精神,推动全省将全会贯彻引向深入,刷新了党报时政报道的高度。

  以重大策划推动形成强大的舆论场。党报不是没人看,而是需要在内容生产上更注重意义构建、价值传递和及时发声。今年以来,紧扣省委、省政府中心任务和工作大局,紧扣广大群众关心关切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江西日报社建立“每月一策划、每周一调度、每天一督察”机制,主动设置选题,聚焦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7周年、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会、脱贫攻坚、扫黑除恶专项行动、世界中医药大会夏季峰会、赣台经贸文化合作交流大会等重大活动和热点主题,创新报道内容,回应社会关切,形成一个又一个的宣传热点、亮点、关注点。7月启动的“见证40年·江西改革开放再出发”大型全媒体新闻策划,以点带面,解读江西40年来的锐意进取之路和发展智慧,对当下一些别有用心的境外媒体、自媒体唱衰中国经济、抹黑中国改革开放成果的不良舆论,进行有力回击,用鲜活的新闻事实唱响了江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凯歌。

  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一体发展,在全媒体传播格局中不缺位、有作为

  要在新媒体时代立于不败之地,不仅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担当不能丢,还要看到挑战中的出路、压力中的希望、危机中的生机。江西日报社扎实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将党报的内容优势转化为新媒体传播优势,将主流声音拓展到更广泛的舆论空间,以更强的公信力更深入、更有效地为党发声。

  一方面,江西日报社依托江西手机报客户端承建的融媒体“中央厨房”智慧云平台,以移动互联网技术、云计算及大数据技术为支撑,将各地融媒体联成全省“中央厨房”,打造统一的三级融媒体平台。去年以来,共建成市级融媒体中心3个,县级融媒体中心31个。今年5月10日,中宣部在深圳召开全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座谈会,采用“赣鄱云”技术的分宜县媒体融合改革做法,是唯一一个以县级媒体融合改革为内容的发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黄坤明给予了高度评价,表示分宜的改革做法值得各地借鉴。目前,报社把加快 “赣鄱云”智慧平台建设列为重点工作,计划用1年时间实现全省100个县市区及11个设区市中央厨房建设全覆盖。

  另一方面,扎实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制定了融合总体方案,确定融合发展的工作布局和战略目标,按照“报、端、微、云”四位一体的融合思路,全面整合江西日报、江西手机报APP、江西日报微信微博、赣鄱云,在组织架构、采编流程、考核机制等方面启动媒体深度融合改革,集全社之力在客户端上打造另一张“江西日报”——江报APP,让党报、党端同频共振,让主流声音在更加广泛的舆论空间传播,让主流媒体在新的传播格局中,继续发挥“定海神针”的作用。

  加大建设性监督力度,发挥舆论监督的正能量作用

  在中国改革步入深水区的关键时刻,江西日报敏锐抓住典型事例——《项目审批“长征”698天 泰豪动漫变“动慢”》一文解剖麻雀,直击阻碍发展的“审批难”“审批慢”怪相,反映来自企业家、基层干部、专家学者盼望破除发展机制体制障碍的急切呼声,彰显了党报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促进江西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进行“自我革命”、转变政府职能的步伐。在中纪委刚刚下发关于《用公款出国(境)旅游及相关违纪行为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时,江西日报就报道了景德镇市邮政局顶风违纪,拟组织部分副科级以上干部东渡日本进行公费旅游的事件。难能可贵的是,这不是事后批评,而是事前报道,引起当地党委政府重视,这次公费出国游被制止。文内体现了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文外起到的是防腐纠错的作用。此外,中国江西网、信息日报合力推出覆盖全省的融合问政平台“问政江西”,让各设区市、省直单位党政一把手通过网络与网民互动、沟通,实现“一对一”“零距离”的交流对话,问政效果明显,引起广泛反响。

  直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社会丑恶现象,激浊扬清、针砭时弊,切实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江西日报社在发挥新闻舆论监督功能中,以改进工作、解决问题为目的,在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促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中树立了主流媒体的公信力。

  加强媒体品牌文化建设,锻造一支新型传媒生力军队伍

  提升主流媒体公信力,以一流的影响力汇聚民心、以文化人,必须加强媒体自身品牌文化建设,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媒体队伍,以品牌来维系和经营媒体公信力,使媒体公信力从根源上得以维系和固化。江西日报社始终坚持强队伍兴报,打造有鲜明特色的媒体品牌文化,增强江报人的文化自信,为报社发展凝聚精气神。

  恪守职业道德,做媒体公信力的捍卫者。新闻传播和社会良性互动的关键在于新闻记者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著名记者范长江曾说:“有了健全高尚的人格,才可以配做新闻记者。”因此,在充满各种利益诱惑的现代社会,锻造一支“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新闻工作者队伍,是主流媒体保持公信力的关键所在。近年来,江西日报社积极开展“走转改”活动,增强记者编辑的社会责任感,要求采编人员牢记新闻工作的宗旨和新闻工作者应有的职业道德,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努力成为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同时,注重新闻知识培训和实践锻炼,进一步增强业务本领。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通过开展报社层面、部门内部、跨部门的多种业务交流活动,不断提高新闻工作者的采编能力;不定期召开青年记者编辑座谈会,了解青年采编人员的思想动态,帮助其成长成才;坚持“传帮带”,社领导带头建立基层联系点,带领青年记者编辑深入一线调研采访,在实践中锻造青年采编队伍练好“脚力、眼力、脑力、笔力”。

  强化品牌意识,打造媒体公信力的内生动力。在媒体竞争激烈的新形势下,江西日报社把自身作为品牌建设的主体,不仅推出了一批在全国获奖的新闻精品力作,而且打造了一批业界称赞、百姓叫好的品牌栏目,不断擦亮党报的“金字招牌”。如,创立44年的《井冈山》副刊始终坚守阵地与时俱进,做到征文出佳作、佳作造专栏、专栏炼精品,使其“新闻招客,副刊留客”的作用更加凸显;又如,聚焦民生热点,倾力打造了聚焦民生的江西新闻名专栏——《党报帮你办》,搭建政府与百姓的连心桥,发挥了党报释疑解惑、化解矛盾、凝聚人心的作用;再如,两度接受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的“法媒银”经验全国推广。这个由江西日报社、中国江西网联手省高院、驻赣18家银行首创的失信被执行人惩戒网络平台,在全国开创了跨界联合惩戒“老赖”的先河,使“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取得突出成效。

  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提高新闻宣传的政治站位。江西日报社牢记“党报姓党”的要求,从讲政治高度做好新闻报道,特别是在做好重大时政报道上,切实做到“站在天安门上看问题”,从政治高度把握做好重大会议、主题活动等时政类新闻题材的意义,从讲政治高度处理好每一个版面、每一项工作指令、每一篇文字报道、每一幅图片,切实做到“两个维护”。同时建立了三项制度规范:一是《进一步做好江西日报一版新闻报道的实施意见》《关于省领导公务活动新闻报道的补充规定》;二是《江西日报社规范工作指令传达的有关规定》;三是编校差错公开通报、责任追究制度,形成了一套“从记者到印刷厂”“从笔端到报纸”的全过程报纸出版安全制度,确保方向不偏、导向不乱、安全出报,以提升新闻报道的准确性,不断打造江西日报权威、严谨的媒体品牌形象。

  (作者系江西日报社总编辑)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