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中国报业》>>2019年3月(上)

书写有温度的新时代新故事

——以光明日报2019年“新春走基层”报道为例

刘梦 张春丽
2019年04月08日15:17 | 来源:人民网-中国报业
小字号

  [摘要]新闻战线深入开展“新春走基层”活动,是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也是推动广大新闻工作者转作风、改文风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光明日报作为样本,对该报2019年“新春走基层”宣传报道进行系统梳理,就主流媒体如何在宣传报道中践行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进行分析与建言。

  [关键词]“新春走基层”  “四力”  光明日报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2019年,是新闻战线深入开展“新春走基层”活动的第9年。今年的“新春走基层”是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背景下,广大新闻记者大力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讲话精神的有力举措,意义特殊。在整个行业蓬勃发展的形势下,如何年年“走基层”,每每出新意?怎样在各大媒体的同台竞技中凸显特色、高人一筹?如何以“新春走基层”为契机锻炼队伍,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光明日报集合全媒体矩阵资源力量,在这个春天给出一张亮眼答卷。

  今年,光明日报加大力度精心组织“新春走基层”活动,近100位记者奔赴祖国大江南北,深入改革发展现场,深入生产生活一线,听民情、访民生,体味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反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带来的变化,挖掘春节中蕴含的深厚传统文化内涵,共采写刊发了近200篇接地气、冒热气的稿件,策划推出了10余块富含光明特色的专版,制作推送了数个百万级别网络传播量的融媒体产品,收获读者网友的广泛好评。

  在深入一线中锻炼强劲脚力

  只有走出去,才能察实情;只有俯下身,才能动真情。脚力是新闻报道的力量之源,也是记者工作的根基所在。以脚力深入广大基层,是作为新闻记者必须具备的基本功。练好脚力,方能行得远、走得快,方能更好地践行群众路线、奔赴新闻现场,开展深入、生动的报道。

  脚力在跋山涉水中练就。2018年,王继才、王仕花夫妇守岛32年的动人事迹,让无数国人流下感动的泪水。光明日报作为最早持续报道夫妇二人的媒体,早已与开山岛产生了特殊的关联。今年,由光明日报副总编辑李春林带队,长期报道王继才夫妇事迹的记者郑晋鸣等一行8人,在元宵节这一特殊日子,再次踏上开山岛,跟进采访继续守岛的王仕花。《这个元宵节,我们在开山岛过》《开山岛上温馨的元宵节》等报道,记录了在这个面积仅有0.013平方公里的小岛上,记者与采访对象组成“一家人”同度温暖团圆节的点点滴滴,细节感人至深:“晚上望着远方灯火通明的海岸线,有种与世隔绝的无力感。而王继才、王仕花夫妇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了32年。”年轻记者王子墨深有感触地表示,置身相同环境之后,才真正体会到了触及灵魂深处的震撼,对夫妇俩的敬佩与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脚力在蹲点走访中坚实。“新春走基层”开展以来,车站码头始终是个特殊的“窗口”。通过这扇窗口,最能展现流动中国、发展中国、安全中国、温暖中国的生动现场,最能捕捉归乡人最真实的感悟。光明日报记者在年前走访北京南站等,以微视频“街采”的形式,在火车站“蹲”出了百姓真实心声。以此采集制作的产品在微博、客户端推出,在旅客或欣喜、或伤感、或平淡、或期盼的语气中,广大网友寻得温情与共鸣。参与采访的年轻记者刘嘉丽说:“通过一天的观察,大家说的话不尽相同,但孝老爱亲的文化传统早已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之中。这一整天的‘蹲守’深化了我对记者职业的认知。”

  脚力在版式创意中凸显。光明日报“新春走基层”系列子栏目绝大部分在一版重要位置推出,双头条甚至多头条已经成为春节期间版面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精心运用的版面语言,让记者们奔赴各地采写的新春见闻能在同一时刻鲜活呈现。例如,2月6日光明日报一版头条位置组合刊发的《脱贫路上又见春光》《春节西湖看旅游》《新年俗里话北京》《暖企行动助推民营经济谋新篇》四篇报道,就汇聚了东西南北的新春见闻,从百姓脱贫攻坚到民企改革创新,从西湖文化产业到庙会年俗气象,不但有记者细致观察,更融入记者深刻思考,以小见大,生动展现了大江南北新春风貌和巨大变迁。

  在洞察时代中收获敏锐眼力

  记者既是新闻的报道者,也是时代的观察者、社会的瞭望者。在好故事、好作品的背后,是一双双具有发现力、辨别力、判断力、预见力的“记者之眼”。练就敏锐眼力,方能发掘和理解来自基层和一线的鲜活素材,更好地实现守正创新。

  眼力是观察力判断力。媒体对自身基因的审视,对采访对象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品传播力影响力。今年,光明日报充分发挥联系知识分子的优势与特色,提前谋划,选派骨干力量走访看望多位特殊的“80后”“90后”--中国预警机之父王小谟,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沈鹏,两院院士、建筑大师吴良镛,中国经济学界泰斗厉以宁,诗译英法唯一人、翻译家许渊冲等不同领域的国宝级大家。“新春访名家”专栏稿件一经亮相,就获得读者和网友的热烈反响。相关视频在光明日报微博的点击量两小时就突破百万,有网友留言:“不是流量,却有重量。光明日报做的东西或许没那么火,但还体现出了重量,这是她作为知识分子精神家园的追求。听到98岁的许渊冲用英语说祝福,眼泪都快下来了!”“共和国七十年,只是他们的后青春期人生;中国当代史,不过是他们一生的回忆。”

  眼力是感悟力理解力。只有通过眼力的广大精微,才能更好地洞察世情百态,感悟与理解一个更加真实的中国。前几年,网络上曾有不实的“返乡记”引发社会舆论广泛关注,产生恶劣影响。2月19日光明日报一版头条刊发的《家宴中心家味浓》,以一篇漂亮的“记者返乡记”,给不实报道一记有力回击。记者以归乡人和新闻人的视角重新走进家乡,在一场场热闹、朴实、温馨的家宴中,记者以敏锐的感知力捕捉到移风易俗对百姓是行为习惯的改变,更是价值观念的改变。“过年没那么累了,家的温情在回归。”在记者的生动描绘中,小切口刻画大主题,报道主旨跃然纸上。

  眼力是发现力创新力。基层新事无限多,当记者找寻新时代的新看点,报道就会呈现出“十足鲜味”。光明日报1月28日一版刊发的《新科技改变春运》,一改春运的传统视角,带领广大读者发现了浙江杭州火车东站内十足的科技感。站内“灵灵”5G机器人为旅客提供票务信息、与旅客互动写贺卡--一个个生动的场景被记者敏锐地捕捉下来,形成了有趣的春运见闻。除此之外,“刷脸”进站、“聪明厕所”等新科技也没有逃过记者的双眼。凭借敏锐的发现力,一条条“活鱼”跃动精彩,吸引人,感染人。

  在统筹深思中练就过硬脑力

  新闻宣传是一场复杂而系统的脑力运作。这种主观意志下能动的思考,始终贯穿于新闻报道的全过程。记者的采访和发现,要通过脑力加工实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新闻的价值和取向,更需要脑力激荡,立足更高的站位和更全面的角度,才能传播正确的新闻观、价值观、世界观。

  脑力在策划先行中丰沛。光明日报的“新春走基层”今年更强化了策划力量。子专栏上,“我与祖国同奋斗”讲各行各业奋斗者的筑梦故事,“围炉思年话变化”述欣喜感人的回乡见闻,“文化味里品新年”展国风浓郁的年俗新景,“行囊里的春运”叙温暖人心的春运故事,“南国春早”呈生机盎然的新春景致。专版上,“踏上温暖回家路”“叙叙团圆好时光”“品品年俗文化味”“算算脱贫致富账”“说说新年新愿望”“看看海外中国年”等关键词,为每一个版面提炼出了鲜明主题。此外,光明日报微博中还开设“记录流动的中国”话题,微信上推出“新春故事”栏目……不论是名称还是内容,每一个板块都有自身独特的表达与聚焦,力求以一个完整的产品矩阵,实现采编发一体、媒体深度融合、线上线下统一的“新春走基层”全媒体传播。

  脑力在暖心评论中激荡。言论最能体现思考,也是光明日报“新春走基层”报道的一个重要板块。春节期间光明日报微信公众号的“新春夜读”系列,就春节期间一系列舆论热点话题及时撰写评论,连续推出了《亲情的温度,不在红包的厚度》《票价最低2元的绿皮车,为什么是“全村的希望”?》《争执回谁家过年致妻子晕厥,何必呢?》等作品。该系列突破了传统言论评论的话语体系,在春节这一特殊时间段,更加注重共情,强调走心。每晚8点,温馨文字伴随温暖声音如约而至,带来春日暖意的同时发人深思。

  脑力在融合传播中升华。在“新春走基层”报道中加强传播性和互动性,以别具一格的表现形式展现深沉、多样的春节文化,已经成为媒体以融合传播体现脑力的较量。例如,光明日报微信公众号推出的《床前明月光,我要回回回回回回故乡!》《社会各界人士春运图鉴》等,巧妙从古代画作入手,选取并解读了古代人出行百态,文风轻松活泼、妙趣横生,多个公号进行转载并获得10万+传播量,不少网友表示:“这个文案可以算得上是文案界的‘奥斯卡’了,很走心!”此外,光明网记者在武警部队“新春走基层”网络新媒体主题宣传活动期间,推出《战鼓催春:探访武警陕西省总队的“最萌战士”》直播活动,观看量达到84.2万,得到“中国武警头条号”和武警部队所属35家微信公众号同步推送。

  在描摹时代中彰显不凡笔力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是新闻工作者的孜孜追求。脚力、眼力、脑力,最后都要落在笔力上来体现。今天,记者手中已经拥有“口头、笔头、镜头”等多种武器,要运用好这“十八般兵器”,本质上还是要改文风。笔触伸进土地,精神才有养分,文字才有温度。文风改到位了,报道自然就有凝聚力、引领力、感召力和穿透力。

  以笔力回归真实。真实是新闻的第一原则,也是“走基层”的第一要义。真实、亲近、质朴,这是一大批“新春走基层”报道的特色与魅力所在。光明日报1月24日一版刊发的《太湖蟹农的新生活》,从53岁的渔民周荣根这个冬天“闲”下来的原因入手,讲述了太湖地区渔民养殖户从围网养蟹到开设农家乐、渔家乐和民宿的生产转型。2月6日刊发的《脱贫路上又见春光》细节鲜活,村容村貌的巨变、群众脱贫的喜悦、干部扶贫的真功一一展现。记者没有任何铺陈和渲染,但在质朴、平实的讲述中,太湖地区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现状与兰考干部群众良好的精神状态跃然纸上,从这两篇报道,可一窥光明记者的追求。

  以笔力诉诸真情。来自基层的报道,只有讲述乡里乡亲的故事,畅叙真切的亲情乡情,才能打动人心。记者王瑟在春节期间奔波了8000余公里,写下《“汗汗”的第一个春运》《小站铁路人》《“民族团结一家亲号”上的春晚》《社火巡游闹新春》等4篇报道,讲述了4个温暖动人的新春故事,令不少读者掬泪。作者感言:“很苦很累,也很甜很幸福。如果说是什么让我如此不知疲倦地奔波在一线,是因为这些采访对象永远感动着我,激励着我,让我永远记着一个记者的职责:走到、看到、想到、写到。”

  以笔力传递真知。只有建立在记者扎实准备、深入采访的基础上,报道才能在打动人心的同时,传递知识营养,传播传统文化。今年,光明日报除了在周刊专刊推出一系列文化特色浓郁的专版外,还在一批具有现场感的稿件和融媒体产品中,突出了这一目标。例如,来自不同部门的多位记者组成的报道小组于年前走访了北京一零一中学的历史老师陈昂,通过长达一天的采访、拍摄,不仅采写了鲜活的稿件《流溢在笔墨纸端的祝福》,还同时推出《上下联怎么分,横批怎么写……这些关于春联的硬核知识,了解一下》等多个微视频,既活泼又厚重,既有新鲜见闻又有知识含量,中华传统文化借助多媒体表现手段,得到了进一步传承与弘扬。

  (作者单位:光明日报)

  责编/张晓燕

(责编:王红璐、李秀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