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自制访谈节目的创新与发展——以《透明人》为例
摘 要:随着网络综艺的兴起,资本大量涌入网络自制节目领域,促使网络自制节目行业向垂直化、优质化发展,在节目形式与内容上都形成了多样化的创新路径。《透明人》是一款短视频与网络自制节目结合的访谈类节目,具有人格化传播、选题灵活新颖、多渠道分发等特点,在制作过程中,节目不断对娱乐性与深度进行平衡,体现出极强的创造力与生命力,为网络自制节目的创新提供经验。
关键词:网络自制节目;短视频;透明人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9)04-0000-03
随着媒介融合的进程不断推进,视频产业迎来了多屏时代,基于网络视频平台的网络自制节目也应运而生。传统电视访谈类节目面临着严重的同质化问题,导致观众逐渐产生审美疲劳,网络自制访谈节目则依靠其自由的节目形式与宽松的监管环境进行积极创新,形成独具一格的节目特质,为访谈类节目带来了新的发展。《透明人》是米未传媒于2017年6月推出的短视频访谈类节目,由姜思达担任主持人与制片人,通过高信息密度和快节奏剪辑形成了崭新的访谈类节目形式,截止2018年3月共上线了五个单元。2017年10月,《透明人》第三单元就获得了千万商业赞助,第一期单日点击量达300万,成为短视频领域的新的爆款产品,该节目的形式与风格也为访谈节目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启示。
一、节目创新路径
(一)主持人风格鲜明,重视人格化传播
《透明人》与其主持人姜思达的关系之紧密,在一些方面上甚至超越了传统电视访谈节目中主持人与节目之间的联系。主持人姜思达不仅负责在节目中出镜与嘉宾对话,还作为制作人把握了节目整体风格与内容的主导权,因此,《透明人》的成品质量与姜思达本人的能力紧密相连,主持人独特鲜明的风格贯穿了节目始终。
访谈类节目主持人能够以自身鲜明的特色成为节目的显著标志,其积极主动的传播能够促成节目的人格化传播。[1]在传统访谈节目中,主持人虽然会在交流过程中适当展示自己观点,但其目的仍集中于引导嘉宾谈论话题和嘉宾自身,但对于网络自制访谈节目而言,主持人自身的主动性与主体地位能够得到更多的凸显,人格化传播的特征也更加显著。从辩论类节目走红的姜思达因极强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已经形成了具有辨识度的个人IP,《透明人》节目的制作也围绕姜思达这一IP特性展开,姜思达在采访嘉宾时,不仅通过提问来引导嘉宾发言,也会正在谈话中围绕一个话题积极提出自己的观点,甚至节目的中途或者结尾会专门加上姜思达的点评段落,充分展示主持人的思辨过程和个人风格。如在《姜思达对话TFboys土豪粉丝团》一期中,嘉宾讲述了自己偷带相机进节目现场的经历,节目插入姜思达点评段落,指出这是一种违背契约的行为。还有在《老头养11个仿真娃娃当女儿》一期中,姜思达以文字形式写下“何为‘正常’,如果把大多数人的选择定义为‘正常’,那离叔恐怕不太‘正常’……”的评论。主持人不仅是一个传递信息的桥梁,还是信息的生产者,通过积极与观众交流,引导观众思考,达到人格化传播的效应。
(二)选题灵活新颖,注重节目思想性
没有了传统电视节目时长和监管上的制约,网络自制类节目往往在形式上更加自由灵活,选题也更为大胆新颖。传统电视节目的受众覆盖面较为广泛,要顾及不同年龄、阶级、团体的观众,尽量避免争议性内容[2],而网络自制节目更倾向于向特定的受众群体进行传播,如《透明人》的用户定位便是知识水平较高、乐于接触新事物的年轻人,同时,制播周期的缩短也有利于其对热点话题的追随。
《透明人》每期题材都是迥然不同的,它的采访对象有另类的明星组合、电竞选手、自媒体网红还有酒瘾患者、空巢老人、相亲角的父母,甚至还有主持人姜思达自己,形形色色的被采访者来自社会各个角落,在访谈中展示自己的生活状态与内心世界。面对各种当红的、具有争议性的话题,《透明人》在节目中展示出了一种包容的态度,不仅访谈过程中注重挖掘人物真实的状态和想法,还致力于加强节目的思想性。如在与马戏团驯兽师对话一期中,节目在结尾提出了“使用动物的合理范围是什么,为什么?”“哲学意义上,动物是否具有‘道德地位’和‘道德权利’”等问题留给观众思考。可以看到,《透明人》虽然选择了一些热点话题,但在对话题的讨论中增加了新的事实依据和真实的人物现身说法,引导观众在更切实的信息基础上完成对话题的思考,并非为了达成共识,而是为了“和而不同”。
(三)传播渠道多样化,发挥融媒体特性
随着各类移动终端的发展,用户在使用媒介的习惯上呈现多屏互动的特点,以网络平台为传播载体的网络自制节目有先天性的技术优势,能够在充分迎合受众使用习惯的基础上,采用多样化的传播渠道。《透明人》除了会在爱奇艺、腾讯视频这样的视频网站上线之外,还会通过微博、企鹅号、秒拍等自媒体平台发布节目,充分发挥自身作为短视频体量小易传播的特性,在多渠道进行传播。媒介融合意味着观众信息采集渠道的融合[3],《透明人》开通了多条互动渠道供观众进行反馈,视频网站的弹幕、评论,自媒体平台的留言,社交媒体的话题讨论都成为节目获得观众信息的渠道,在对观众信息进行充分采集和分析后,节目能够第一时间在内容和剪辑方式上做出调整,以提供更好的观看体验。从《透明人》已上线的五个单元来看,虽然跨度不过一年时间,但节目的风格和形式已做出了多次改变,这些调整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深入的用户分析。
此外《透明人》也充分发挥融媒体特性,以文字、图片、视频片段的形式进行多角度、层次不同的传播。在每一期视频上线后的当晚,姜思达的自媒体“思达帕特”便会推送文字追评,以更加深度全面的视角探讨选题,也让观众参与话题的深度讨论。微博上则通过将每期节目再分段为1分钟左右的视频和一些花絮进行轻量化传播,融媒体的传播特性使观众对每期节目能够有多视角的观看体验。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