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9年·第6期

提升影响力 塑造新形象——数字时代高校媒体的发展与对策研究【2】

王昆  彭志翔
2019年07月09日09:29 | 来源:今传媒
小字号

三、数字时代高校媒体融合发展的对策

在新形势下,几乎所有高校也在积极探索校园媒体的全面整合之道,其中不乏有建设性的做法。据调查所得,不少名校在新媒体探索方面已初具成效,但为数众多的高校,在媒体整合方面依然没有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身处数字时代,海量信息席卷每一位师生,同时受众对信息的接收呈现碎片化趋势,为此校园媒体整合势在必行。

(一)实现校内媒体管理机构的整合

所谓媒体管理是指对媒体传播过程中相关的一切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高校媒体整合要有效率,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体制,淡化以往各党政部门管理的格局。要破除单一指导观念,确立指导就是服务的观念,把新闻的指导性和新闻的服务性结合起来,寓指导性于新闻报道之中。

高校媒体亟需建立和完善新闻中心,将校报、团刊、广播、校园网、官方微博等分属不同部门管理的媒体,在不改变隶属情况的前提下,划归新闻中心管理,统筹汇总、采编各种校园信息和新闻。通过这样一种途径,将各媒体统一纳入到学校新闻传播体系之中,实现传播优势的发挥和资源的合理配置。再完成机构设置的同时,还要进行机构内的制度完善,将校园媒体的管理方式以具体的规章制度的形式进行明确,使媒体工作人员有章可循。此外,在新闻中心下,各媒体使用统一的采编队伍,但是各自有独立的运营团队,分工职责更明确,实现内容生产与经营管理上的区分。云南民族大学商山通讯社在这方面率先实现社会化,通讯社采用社长负责制,其运营部门与采编部门分离,各司其职,实现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二)实施差异化定位和发展

互联网和新媒体出现以后,媒体的生态环境出现巨大的变化,麦克卢汉“热媒介”和“冷媒介”的分类启示我们,不同媒体作用人的方式是不同的,媒体整合也应当应发挥不同媒体的优势,保住原有的“传播高地”。校园媒体需要调整自身的传播理念,选择不同的主攻点发挥自身优势,逐渐找准自身的定位。

1.纸质媒体:强化公信力和权威性

高校纸质媒体受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影响较大。但作为历史悠久的高校媒体,高校纸媒近百年积累的传播公信力和专业的采编队伍确是互联网和新媒体难以匹敌的。因此,一方面高校纸媒要坚持内容为王,利用其公信力和权威性,依靠专业的采编队伍,采写独家新闻,扩充新闻报道面,引入时政新闻、社会新闻、娱乐新闻等。如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学生报刊《青春报》,作为一份以深度报道为长的报纸,敢于触及校外新闻,从学生视角挖掘新闻事件背后的深层原因,2014年4月其学生记者采写的针对周一见事件“狗仔记者”的专访《脓包破了,也许会坏事变好事》获得广泛关注,社会媒体《人物》杂志也在微信公众平台转载。另一方面将纸媒内容数字化,通过校园网、微博、微信推送高质量的独家新闻。如,北京大学学生刊物《此间》上线微信平台,官方网站,推送专栏,不断扩大校园影响力,成为校内发行量最大的报纸。

2.广播媒体:主导娱乐

通过调查,目前校园广播很难稳定受众群,人均收听时间也在进一步萎缩。在互联网和新媒体即时性的冲击下,校园广播的新闻节目已无人问津,大部分高校师生仅仅是利用零碎的时间,如,吃饭、午休、睡眠前等,收听校园广播的音乐,且大多不是主动收听。因而,校园广播应将受众定位为音乐发烧友,以娱乐立台,强化节目内容,做专业化的音乐频道。广播要力争全部节目设主持人,突出主持人个人魅力,通过主持人与受众互动,增强粘性,聚集忠实“粉丝”。此外,校园广播也应积极“触网”,探索利用微信、手机APP等新形式,依靠优质的用户体验来吸引受众。如,华中科技大学官方微信,将媒体人格化,通过“萌妹子”主持人推送语音广播,聚拢学生群体,其推送文章平均点击量在5000人以上。

3.网络媒体:主打动态新闻

高校网络媒体目前也一直是校内最及时和最受认可的信息发布平台。校园网应定位面向全社会,以服务师生为落脚点,主打动态新闻和校园公告的发布,在准确性和即时性上做努力,为全校师生投送需要的各类资讯;为社会各界关注该校的人士提供最新校园动态,发展状况。与此同时,网络媒体也应与纸媒、广播、手机媒体互动,积极转载精品内容,对公民新闻更是要主动引导,一方面丰富校园网板块,营造活泼青春的氛围,提升校园网关注度;另一方面以校园网为龙头,带动其他媒体影响力的扩大,形成各媒体之间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4.手机媒体:互动传播的平台

由于受众决定着媒体内容的取舍,决定着新闻媒体的风格定位。以受众为中心,不仅要积极传受互动,更要基于人口统计学、受众心理、群体归属之上,了解受众差异。根据受众不同需要和兴趣,探索有针对性的传播方式,从而留住核心受众,发掘潜在受众。因此,高校新媒体运营,要把研究受众最为一项基本任务,开展受众调查,关注师生媒体接触时段、接触媒体原因,有针对性的投送信息,从而达到较好的传播效果。此外,高校更应积极探索本校师生群体归属差异,形成独树一帜的媒体风格,打造媒体品牌。例如,华中科技大学公众为新平台,根据本校男多女少的特点,通过“萌妹子”的语音广播,吸引男生关注,效果明显。

(三)发展校园媒体的市场化运营

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则运行,高校校园媒体应该紧跟脚步,加快转型,积极面向市场。通过市场机制,高校媒体多方考虑受众,激活高校媒体活力。

虽然现有高校媒体是行政力量管控体制,需要防止商业逻辑的越位,但是市场化和实现校媒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并不矛盾,师生接触到媒体,才有可能实现校媒的宣传功能。校媒可以进行有益的商业运作尝试,而且,高校也已经有了这方面的实践。如,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主办的《清新时报》,采用编营分离的二元管理模式,设立编辑部与公关广告部,广告以与学生息息相关的产品和服务为主,并未受到学生的排斥。除此之外,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更是可以成为商业化运营的试验场,针对高校特性,可以尝试通过举办线上线下活动的软广告形式,降低受众的敏感度,做一些有益的探索。譬如,河北工业大学与电信运营商合作,赠送学生SIM卡,并且卡里植入该校校报的手机版,在盈利的同时,扩大校报数字版的影响力。

此外,品牌概念早已引入传媒领域,高校媒体必须搞好策划与创作,通过一系列的包装手段,打造品牌形象,将品牌概念植入受众心中。如,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春报》依靠深度报道,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可,2013年获评高校传媒联盟五星会员,四次蝉联首都高校传媒联盟主席团单位,普利策新闻奖得主Amy Goldstein寄语《青春报》“有好奇心,有恒心,独立自主,好好玩儿!”其不愧为高校校媒第一品牌。只有通过市场大潮,锤炼校媒,使其意识到打造品牌的重要性,吸引受众,提升传播效果,更好的服务于高校的宣传目的。

(四)创新人力资源的整合和专业人才的培养

人力资源的整合和专业人才的培养也是高校媒体创新发展中所面临的重要挑战。没有一支专业的新闻从业人员队伍,将会很难实现校园新闻报道的总体目标,也就没有充足的能力深入研究高校新闻工作的规律,提高校园媒体传播质量。除此之外,校园媒体的从业人员与相关专业的师生要相互配合,协同作战,发挥出最大的整体协作效果。

1.建立专业媒体工作团队

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的媒体队伍是实现人力资源整合的关键。以优势互补、实现高校媒体的高质量传播为整合目标,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专业化的媒体团队是提高校园媒体整合传播能力必须解决的问题。校园媒体从业人员的专业化不仅有利于实现高校媒体的专业化,而且能够通过内容质量的提升,重新聚集阅读人,扩大影响力,实现传播目的。建立专业媒体工作团队不仅需要招揽媒体采编人才,当今,高校更加缺乏的是新媒体的技术人才和运营人才。如,能够编写微信代码,开发手机客户端,后台操作等专业人员。

2.完善高校媒体从业人员培训机制

在网络时代,新媒介技术不断出现,不仅仅是新媒体的内容制作、节目编排、互动反馈等都在升级创新,传统媒体的采编方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因而,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是提高高校媒体工作水平的有效途径。一方面,高校从社会媒体聘任优秀的新闻从业人员或从新闻专业选取专业老师担任媒体指导老师,负责日常的指导和培训;另一方面,邀请专家学者、优秀的自媒体运营者开展讲座、培训会,将最新的理念、技术和丰富的经验带入校园媒体中,指导广大学生。中国传媒大学、武汉大学已有邀请优秀自媒体开展讲座,指导校媒的实践。此外,为适应日益多变的传播环境和传播模式,必须将高校的媒体队伍培训长期化、制度化、规范化,永葆高校媒体的生机和活力。

四、结语

在数字时代,建设一流的大学必须建设一流的校园媒体。高校媒体不仅仅是实现国家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而且也是提升高校影响力,打造名校品牌,塑造校园形象的重要方式,是高校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但目前大多数高校对校园媒体的运用、拓展和整合方面不够深入与全面。

本文的研究为充分发挥高效校园媒体和深度整合发挥最大功效,从而提升高校媒体总体质量和传播效果提供借鉴。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高效校园媒体将完成从一个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为中国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李良荣.新闻系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3]冯彦武.网络时代高校媒体资源的整合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

[4]蒋含平,谢鼎新.简明中外新闻事业史[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5]王宏.数字媒体解析[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6]刘祥玖,张发扬.融合与区分:纸媒移动路径探索[J].新闻与写作,2012(10).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