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地方党报评论如何做出风采

徐宁
2019年07月12日13:10 |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小字号
原标题:地方党报评论如何做出风采

核心阅读

评论记者人手有限,而每天的新闻却是层出不穷,如何在“第一时间”抓住适合评论的题材,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嘉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采用“多岗位流动、多部门联动”的解决方案,让评论记者这一岗位流动起来,不仅实现了记者新闻、评论能力的“双培养”,也提升了评论记者的敏锐性和驾驭新闻评论的能力。

地市党报是地方新闻舆论工作的主导者,新闻评论又是党报主流媒体发挥作用的重要阵地。同时,一些党报新闻评论也存在着平、俗、轻等倾向。克服这种倾向,需要地市党报的新闻评论不断创新,充分发挥舆论引导和深度剖析的功能作用,精准把握时代脉搏。

2007年3月5日,《嘉兴日报》率先实施了评论记者工作机制,推出了以“第一时间发布新闻、第一时间发表评论”为宗旨的《嘉兴时评》栏目。10多年过去了,《嘉兴时评》栏目运行得如何?评论说了些什么?怎样说的?本文作者作为《嘉兴时评》栏目运行的亲历者,觉得有必要对这些问题做一个梳理,对这项创新工作进行总结。

关于评论时效:

有“时”才更有“效”

时效,顾名思义,有“时”和“效”两层含义。不少人认为,评论当坚持“效果”本位,“时间”并不是首要考虑的事情。《嘉兴时评》栏目坚持的是,时效,有“时”才更有“效”。从栏目设立的初衷看,就是要追求“第一时间发布新闻、第一时间发表评论”目标。事实上,有些观点、声音未能第一时间发出,再多的补救措施也难以奏效。在互联网时代,对于报纸媒体来说,评论的时效性更显得尤为重要。

据统计,在《嘉兴时评》栏目发表的2390篇评论文章中,时间为“昨日”的有1014篇,时间为“近日”的有1131篇,“无时间”的有245篇。可以看出,“无时间”的评论占比仅为10.2%。

“第一时间”发表评论,在具体实践中实现起来难度并不小。从主观上看,新闻包罗万象,涉及领域方方面面,评论记者能否在“第一时间”驾驭所面临的题材,做出精彩的评论,这对记者自身的能力和素质是一个考验。从客观上看,评论记者人手有限,而每天的新闻却是层出不穷,如何在“第一时间”抓住适合评论的题材,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对此,嘉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党委书记、社长蔡伟达提出了“多岗位流动、多部门联动”的解决方案,“多岗位流动轮换”,让评论记者这一岗位流动起来,不仅实现了记者新闻、评论能力的“双培养”,也提升了评论记者的敏锐性和驾驭新闻评论的能力,“多部门联动”不仅解决了评论记者人手有限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建立起了立体化的舆论监督格局,打造出了一支人人都会写评论的记者队伍。

关于评论领域:

本地题材空间广阔

评论领域,一般是报社设立评论栏目或开辟评论版面首先要考虑的定位问题。评论是针对本地,还是要面向全国?许多兄弟报社在与《嘉兴日报》交流时提到,如果针对本地,除了受到题材数量不足的困扰外,跟本地结合得越紧密,阻力会越大,麻烦会越多,而如果面向全国,则会出现“远水难以解近渴”的情形。

嘉兴日报社的做法是,在一版设立《嘉兴时评》栏目,定位于本地题材,在二版设立《国内时评》版面,定位于全国题材,做到两相结合。《嘉兴时评》栏目定位于本地题材的考虑是,就新闻价值而言,“接近性”是新闻价值的一个重要权重,人们更关注身边的事情,同理,新闻评论也只有做好“接近性”,才能引起更多共鸣。比如,2009年5月4日的评论文章《提升城市品位不能仅靠名人上“路”》,评论的事由是,“海宁论坛”有人发帖认为,海宁地名特色不够,建议以海宁历史文化名人的名字命名新建道路,如金庸路、国维路、志摩路等等,这样有利于提升海宁的人文品位和对外宣传,也可纪念海宁的名人。这个帖子点击量很高,一个主要原因是,这是身边的事情,试想一下,其他城市改地名的事情一定是不会在这里引起热议的。

从统计来看,在《嘉兴时评》栏目发表的2390篇评论文章中,领域为“全国”的有224篇,领域为“浙江省”的有92篇,领域为“市本级”的有1394篇,领域为“县市区”的有553篇,领域为“镇街道”的有127篇。

我们可以看到,定位于本地的评论栏目,关注的是本地题材,但并不会局限于本地,既可以做到“跳出本地看本地”,也可以做到“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全国的题材与本地结合,一方面可以更加清楚嘉兴所处的方位,加深对事情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能促进嘉兴在这一领域的进步和提升。比如,2009年10月26日刊发的评论文章《“降价”承诺能否从纸面走向现实?》提到,从10月22日起,首批国家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开始强制执行,浙江省在国家公布的296种药品、2349个规格基础上,增补1060个剂型规格,增补后共计3409个规格剂型药品中,45%的药品价格均有所下降,平均降幅达12%。然而,嘉兴的各医院、药店都表现得十分“淡定”,原来绝大多数药品零售价早就低于指导价,此番降价几乎没有影响,一些药店4000多个剂型规格药品需要降价的不到2%。

关于评论对象:

追求事实与评论的黏性

事实是新闻评论的前提和基础,它是新闻评论的由头、论据、判断对象。可以说,事实和评论是融为一体的。但是在以往的实际操作中,这种融合黏性不是很强。比如,人们常称“写评论”为“配评论”,一个“配”字,生动反映出事实与评论之间的关系。

《嘉兴时评》栏目采用的评论记者工作机制,追求的是事实与评论更紧密的黏性。一方面,它要求媒体不仅在第一时间发布事实,同时也要求在第一时间发表对这个事实的判断和评价,另一方面,评论记者到事实的源头采访调查,可以更全面更真实地把握事实,从而更深刻地领悟和揭示事实的本质。比如,2012年10月16日刊发的评论文章《法院干警救人的标本价值》,评论的由头是桐乡法院执行局干警在办案返回途中遇到一起交通事故,他们将处于昏迷状态的司机救出,这本是一件较为平常的见义勇为事件,由于评论记者到达第一现场发现了许多细节,面对突如其来的事故,干警的整个施救过程处置得恰到好处,在当时,“老人摔倒要不要扶?”“见义要不要勇为?”成为社会上热议的话题,评论记者透过一件善举引申出见义勇为也需要见义善为的话题,认为这一事件为见义勇为行为提供了一个标本。如果没有到事实的源头采访调查,掌握更多的事实细节,这种观点显然就不会出现。

关于评论内容:

评论是时代的声音

在《嘉兴时评》栏目创立之初,有不少媒体同仁曾表示出担忧,一个地市级党报,每天面临的新闻线索局限于一隅,题材有限,一个针对本地的评论栏目会不会出现内容捉襟见肘的情况?经过《嘉兴时评》栏目10多年的运行实践,这种曾担忧的情况并没有出现。

通过统计,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有趣的事实,在《嘉兴时评》栏目发表的2390篇评论文章中,内容为“政治”的有500篇,内容为“经济”的有451篇,内容为“文化”的有480篇,内容为“社会民生”的有539篇,内容为“生态环保”的有242篇,内容为“法治”的有93篇,内容为“其他”的有85篇。与其他统计相比,这一统计的各项目篇数相对比较均衡。而《嘉兴时评》栏目在运行过程中,却并没有过于强调内容的均衡性。

《嘉兴时评》栏目在运行过程中,强调的是,紧扣嘉兴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展开深入调查,务必使新闻评论言之有物、言之有理。紧扣嘉兴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展开评论,却无意中得到一个内容平衡的结果,这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评论是时代的声音”“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好比一个硬币,抛落的次数只要足够多,正反两面就会各出现一半,有理由相信,新闻评论只要紧紧扣住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将统计的时间再拉长,一定会出现更均衡的评论内容。

〔作者系嘉兴日报社新闻编辑室(新闻评论部)副主任〕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