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9年·第10期

浅谈文化类综艺节目面临的挑战与发展趋势

杜思杨
2019年11月27日10:05 | 来源:今传媒
小字号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 艺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1731)

摘要:文章主要研究了文化类综艺节目的起源,从实时政策、受众感官、社会因素等方面分析了文化类综艺节目近几年发展迅速的原因,同时针对目前所处的广播电视市场简要概述了文化类综艺节目发展所面临的挑战,最后,针对文化类综艺节目面临的挑战提出建议,展望文化类综艺节目未来的发展趋势,浅谈未来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文化类综艺;电视节目;发展; 挑战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9)10-0000-04

1 引言

《百家讲坛》作为文化类综艺节目的雏形早在2001年就已出现。该节目选择观众们感兴趣的话题,来进行生动幽默的讲解,从而做到传播中华文化的目地,但《百家讲坛》在综艺节目整体越发壮大的路上,却在当时反而由兴盛走到沉寂。

各大卫视为了提高自己的节目收视率,开始突破常规,外国的各类综艺节目诸如选秀类、游戏类、户外竞技类等种类繁多的综艺节目开始被借鉴引进,因其在节目中所表现出的冲突性与游戏性有别于在《百家讲坛》的节目表现形式,迎合了受众需求,使之迅速成为受众的关注焦点,也从而影响了中国人新一轮的视觉消费习惯;除此以外,《百家讲坛》等文化类综艺节目在其他各类综艺节目发展的同时,节目形式上未能有所创新,以讲授形式的节目效果,极其容易造成观众视听的疲劳,也容易导致观众的参与度不高的问题,另外可供讲授的题材需要不断的萃取精华来讲述,节目内容容易出现匮乏等不利于长期发展的因素,并且文化类综艺节目也一直难在娱乐消遣与文化传播上找到一个的平衡点,这类节目既不能过于商业化,也不能一味地满足大众口味去追求娱乐化。因此电视媒介作为传播信息载体的工具在文化类娱乐节目面前略显捉襟见肘。

文化类综艺节目在进行传统文化传播,提升受众精神层次、文化素质的同时,如何去做到节目的推广普及,满足寓教于乐提升收视率,仍然是电视媒体传播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2 文化类综艺的发展契机

沉寂多年的文化类综艺节目,迎来了它蓬勃的春天。2017年,文化类综艺节目在众多综艺节目中发展迅猛,节目数量开始暴增。文化类综艺节目在2016年只有一档卫视周末季播节目,而到2017年就有十档周末晚间档季播节目,至此文化类综艺节目成为所有综艺节目中增加节目数量最多、势头最为强劲的新型类综艺节目。而它的“来势凶猛”离不开政策的主导与实时的红利。

2.1 政策及国际形势影响

政策调控为文化类综艺的兴起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开端。

2014年教育部门出台了相关的文件,要求文化进校园,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与教育工作。此外随着中国在国际地位上的不断提升,在2015年,“文化自信”的建设指导意见就已经被习近平主席提出。2017年1月,《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正式被中共中央办公室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文化艺术的创新与创作要善于从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中提炼题材、获取灵感、汲取养分也因此被正式提出,意见还指出将要实施网络文艺传播计划以及中华文化电视传播工程,组织并创作生产一批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具有大众亲和力的节目栏目;2017年7月,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关于把电视上星综合频道办成讲导向、有文化的传播平台的通知》中,积极鼓励电视上星综合频道在黄金时段给予文化类节目更多的播出数量和频次的机会。而这些政策,都为文化类综艺如雨后春笋般涌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以电视媒介所带来的强劲牵引力,一时之间,纸质媒介、网络媒介都无一例外的关注着同一个关键词“文化”,全民开始共同聚焦同一件事情“提升文化底蕴,提高国家软实力”。文化进校园,传统文化普及乃至全民注重文化自信的建设指导要求,经过几年时间的酝酿,此时正式被推向巅峰。

2.2 传统综艺导致的视听疲惫

是在这个泛娱乐化横行的时代,各大卫视都奉行以流量、收视率为王,制造出各种趣味性十足、流量明星驻扎的娱乐节目,长期以来这类节目的内容并未在深度与广度上进行扩展,大部分节目仍旧以引进或者借鉴外国综艺节目的表现形式为主,没有本土节目针对观众需求的创新点,使得部分受众开始产生视听疲惫的感觉。而以《中国诗词大会》为代表的文化类综艺节目以其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内容及节目表现形式,令观众耳目一新,恰巧减缓了观众疲劳感。不仅如此,诸如《朗读者》这类文化综艺节目,还在线下开展朗读活动,通过朗读亭就能进行好书好文的分享,一时之间成为观众互动性最强的综艺节目。

2.3 文化焦虑现象

由于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及移动终端快速的快速发展,碎片化阅读已经成为了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信息爆发导致的信息难以进行聚焦难以进行深度探寻也不可避免的引发了对信息获取的焦虑情绪。不仅如此,国家在国际地位上的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近些年的缺失与国家实力的展现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深入人心,民众对传统文化近些年的缺失也有所感悟,由此导致的“文化焦虑”问题也因此备受关注,因此对文化自信的期望以及文化底蕴的建设也成为了众望所归的事情。而以电视媒介为传播载体的文化类综艺节目以其知识丰富性,敲好满足了这一的社会需求,这也使得观众在收看完这一类型节目以后,不仅娱乐身心的同时还有所收获,减缓了大众所面临的文化焦虑带来的情绪。

2.4 文化综艺的口碑发酵

在国家政策导向以及全民所处的文化焦虑的影响下,文化节目也以其别具一格的节目内容以及表现形式上获得了中国受众的首肯。不管是从新闻媒体还是从收看节目的观众,都无一例外的对上线的文化类节目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又由于文化类综艺节目多为央视频道所主推,各大卫视也相继推出了符合其地方定位的文化类综艺节目,让观众了解本地文化、领略文化精髓。其积极向上的正面意义与时代相结合,获得了全民的热议与持续不断的关注,再由纸质媒介以及网络媒介的助力,文化类综艺类节目的口碑以及影响几乎渗透到各个年龄段,哪怕不收看节目本身的人,或多或少的都会清楚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存在,从而为受众提供了更多的节目选择。

3 文化类综艺节目面临的挑战

据《2017腾讯娱乐白皮书》综艺篇的数据,在2017年度内,《见字如面》摘取桂冠,《朗读者》稳居榜眼,《中国诗词大会2》荣获第八名,而这都来自卫视季播综艺网络口碑排行前十的数据。但是在卫视季播综艺收视率、网络播放量以及播放热度这三个排行榜中,文化类综艺节目均未登上前十的排名,也就是说文化类综艺节目虽然好评不断,但是不论在电视收视率还是在网络播放量上,对比于娱乐类综艺节目的是收视率,文化类综艺节目收视率比较差强人意,叫好但不卖座成为这一新型类综艺节目的普遍现象。

3.1 受众群体限制

相比于娱乐类综艺节目,文化类综艺节目受众面群体有限。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娱乐类综艺节目通过轻松幽默、紧张刺激的节目内容以及邀请流量嘉宾的参与等形式吸引了大批观众,满足观众的娱乐需要、时尚以及偶像追求等,观众在观看娱乐类综艺节目的时候,往往都能极大程度得放松在快节奏生活下疲惫的身心,其节目没有需要观众再去思考反思节目所需要传达的东西,其节目宗旨只有一个,放松身心。

但是反观文化类综艺节目,尤其是对于传统文化题材的节目,很难通过舞台表现形式营造出一种紧张惊险刺激的节目内容,除此以外,观众在收看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时候,往往都会让观众处于一种我正在接受知识的状态之中,如果不融入节目主旨“文化”所本身要求的思考的环境,很难去理解节目的内容到底是什么,这自然而然就淘汰了部分教育层次低的观众,而对于受到工作等社会压力的受众而言,往往都希望能够在闲暇时光得到身心的放松,也不会过多的融入到需要再思考的环境下,因此,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受众数量可能远远不及传统综艺节目的受众数量。

3.2 节目内容同质化

文化类综艺节目大多以演播室录制为主,有只极少数的节目是户外形式,反观最近几年受观众喜爱的节目里,大多以真人秀与户外竞技有关,并且形式与内容也多种多样。而文化类综艺节目却形式较为单一,节目形式多以演讲、竞技有关,很容易产生一种视听疲劳。

而在内容上也,文化类节目也由于其主旨的问题,如何让受众能最小负担的观看及参与节目,也是值得去思考和揣摩的。目前,以诗词与文章已经是文化类综艺节目中最主流的内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可以挖掘的东西还有很多,不必扎堆于演播室与诗词、文章,如何对中华文化的从深度和广度上挖掘再与传媒技术先结合,使文化类综艺节目更亲近于民,从内容与表现形式上求新求变是文化类综艺节目发展的当务之急。

3.3 广告赞助较少

据统计,百分之五十二的文化类综艺节目无冠名广告商赞助,追其原因为文化类综艺节目其收视率与受众有限,再加上这是一个新型类综艺节目类别,这也使得投资商对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投资还持有一定观摩态度,从而导致文化类综艺节目难以在市场上产生足够的商业价值,虽然其产生的文化价值难以估量,但是这对于一些因缺少资金而导致节目无法精良制作的网络自制文化类综艺节目是一个致命的打击,也因此文化类节目的推广大部分都是由央视及地方主流卫视节目所推。对于网络媒体以及自媒体制作人,虽然其本身就能从广告中获得很大的收益,但其收益的来源根本在于其用户流量,制作人很难去评估做文化类综艺节目对自身用户流量所带来影响,尤其是文化类节目对于制作人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功底要求过高,与其浅尝辄止倒不如直接放弃以免影响媒体本身所建立起来的口碑。所以,如何扶持文化类节目的建设也是所面临的一个问题。

4 浅谈文化类综艺的发展

4.1 扩展媒介平台

现如今电视收视率进入一个低谷期,收视总量同比下降严重,卫视综艺收视率也难逃收视下跌的魔爪,而其主要原因为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导致开机人数下降与收视时间下降,电视收视群体开始向不会使用移动互联网的中年及以上年龄段的人群蔓延。而网络节目以其趣味性、方便性、实时性、丰富性吸引年轻一代的目光,使青年人从电视节目转站到网络节目,网络节目收视率日渐火爆,成为一个欣欣向荣的新市场,据《2018腾讯娱乐白皮书》综艺篇统计:卫视综艺节目产量连续三年下滑,2018年产量较2017年下降12.3%,而另一边的网络综艺2018年视频播出量较2017年增加了9.7%。文化类综艺节目也须开始从电视媒介朝着以手机、平板为代表的移动网络媒介发展,从而取得更高的关注率与播放量。

4.2 运用自媒体提高关注度

自媒体对对舆论导向影响较大,给文化类综艺节目带来了新的机遇,其运用表现体现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在第一季到第四季播出时间,有一个最明显的收视率高峰出现在第二季。第二季新增的飞花令环节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应,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一季的冠军“00后”复旦女孩武亦姝被自媒体争相恐后的报道,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讨论,使得众人津津乐道,随之而来的是提升了节目的收视率,成为2017年文化类综艺节目电视收视率第一。可见文化类综艺节目可充分运用自媒体平台的优势,以提高节目的曝光率,使得增加其自身的宣传效果,从而提高节目话题参与度及收视率。

4.3 改善节目内容及舞台表现形式

《朗读者》的第二季相比于第一季,因为明星的加入,节目关注的热度出现明显的飙升,《国家宝藏》也因其本身的趣味性与明星作为文物守护者影响着收视热度,可见利用明星的参与度提升收视率是见效最快的方法。

现如今多数文化类综艺节目以演播室为主,节目有了文化影响力以后也应适当增加节目的趣味性以扩大受众群体面积,同时也可以防止观众的审美疲劳,提高观众的兴趣。

在节目的选题上选择互动性较强的题材,尽量贴合目标人群的兴趣点与需求,在节目内容以及效果上引起观众的共鸣。文化节目内容的传播不同于传统的综艺类节目,其需要考虑受众的文化教育层次等等,如何用浅显易懂的方式将节目所要传达出的中心思想表现出来,是提高节目品质与受众观看效果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张晋.新时代中国主流媒体文化节目的突围——以央视《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为例[J].传媒,2019(3):44-46.

[2]栗睿.论文化类电视节目美育功能的实现[J].电视研究,2018(8):51-53.

[3]林勇毅,郑宇,李欣.打造文化品牌 建设主流媒体——浙江省广电媒体文化类节目调研报告[J].视听纵横,2018(3):4-9.

[4]陈鹏,郑玄.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创新特色与优化策略[J].现代视听,2018(4):5-9.

[5]邵华冬,齐彦丽,郑萌.2017年媒体广告市场现状及未来趋势[J].新闻与写作,2018(3):34-39.

[6]陆地,向芝谊.2017年中国电视产业发展的“启转承合”[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8,25(1):46-50.

[7]罗霆,郭慧.政策与市场的双轮驱动——2017年真人秀节目盘点[J].新闻战线,2018(1):26-28.

[8]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J].中国勘察设计,2017(2):30-34.

[9]广电总局印发《关于把电视上星综合频道办成讲导向、有文化的传播平台的通知》[J].世界广播电视,2017(31):14.

[10]2017腾讯娱乐白皮书[EB/OL].https://ent.qq.com/zt2017/whitePaper17/index.htm.

[11]《2018腾讯娱乐白皮书》综艺篇[EB/OL].https://new.qq.com/omn/20190117/20190117B0NVYZ.html.

(作者简介:杜思杨,女,四川大学锦城学院艺术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主要从事电视节目主持相关内容研究。

(责编:段佩伶(实习)、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