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凤凰传媒总编辑徐海:在提质增效中消化损失

2020年02月21日09:02 |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小字号
原标题:在提质增效中消化损失

在武汉暴发、肆虐全国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一定影响。党和政府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各地采取了严格的措施,力争尽快打赢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广大出版工作者和全国人民一样,都投入到了这场战斗中。他们一方面做好自身防疫并尽其所能地支援湖北人民抗疫,另一方面尽快恢复本职工作,力争将疫情给出版工作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出版行业四方面受影响较大

疫情给众多行业带来损失,出版行业遭受的损失也较大,具体表现四个方面。

一是图书零售业。各类线下书店,如同一般商业百货类店铺,是消费者人口密集的场所。更有别于一般的商场和超市,读者在书店选择图书时,其购买对象有一定的不确定性,逗留和试读比较的时间较长。另外,由于翻阅图书导致读者和图书的深入接触,不排除有读者用自身手指唾液翻书的习惯。如果疫情未能彻底根除,这些情况一方面容易加剧病毒的传播,另一方面会加大读者的担心和忧虑进而影响进店消费。这是疫情对出版行业最直接的冲击。

二是学生读物。寒假和暑假是学生读物的发行旺季和消费旺季,人头攒动向来是这两个假期书店里最常见的景象。疫情发生正是书店购销两旺的时节,书店突然关了门,这不能不说是书店和教育出版商的极大损失。不仅如此,因为学校开学时间未定,学校和出版社多采用网上课堂,提供网上教材和教辅,学生的购买力随之降低。即使是开学后,鉴于学校人员的特殊性,对学生前往公共场所的限制也会较其他人员更为严格一些。

三是印刷和发行。由于印刷企业环节多,人员接触多,外来务工人员多,在各地解除隔离不确定、到本地仍然需要隔离以及在本地生活较难正常的情况下,印刷工人一时还会比较紧缺。印刷企业虽然开工较早,特别是那些承印定期发行报刊的印刷企业并没有完全停工,但操作人员人手严重不足,一些非核心教科书的印刷在部分省还是略受影响。如果需要跨地印刷,那就更困难了。

在物流方面,因为图书不是当前最必需的生活保障品,加上前期部分地区道路封堵,物流运输几无可能。

四是重大项目的启动。出版的种类很多,除了单本书的撰写、翻译、编辑、校对工作外,很多重点项目部头大,参与者众多,需要多方在一起商量、比较、讨论和修改稿件。虽然网络等远程通讯手段带来了便利,但书稿编纂过程中的组织和面对面的交流还是十分必要的。人员往来的不便和商务活动的减少,使得重大项目的推进速度大大延后了。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据我所知,一大批重点项目需要今年完成。突发的疫情,打乱了它们的出版进程。

除了上面所述的四个主要方面外,疫情还影响到图书的营销、宣传,以及因收入波动可能造成读者购买力的下降。也有人认为,疫情对出版行业的影响不会太大,其理由有二:一是因为大家宅在家里,相对来说时间比较宽裕,正好可以用来读书,因此会带动图书消费;二是写作和编辑可以在家进行,不一定非到单位不可,完全可以与他人隔离办公,编辑与作者的联系也可以居家进行。这种看法有一定道理。但要看到事物的另外一个方面,那就是疫情时期是非常时期,大家的关心度和注意力被疫情分去很多。每天病例数量的涨跌、病员分布的路线图等等,都会被大家详细关注;网上的突发事件会造成人情绪的起伏。对很多人来说,疫情是最重要的关注点,阅读的时间并未此消彼长地增加。同时,大家闲暇之际,更多的是在阅读过去买回来的旧书。新书的销售因为物流等原因和实体店关门并未带来好的迹象,甚至远不如正常年份的春节。

消费反弹无法带动补损

有人寄托疫情结束后消费的反弹以带动出版行业的补损,我认为也是不太可能的。除了基础设施等行业由于不受时间因素影响而得到弥补外,对大部分服务行业而言,时间过去就过去了,不可能补充消费。读书消耗的是时间,除实用的工具书外,在闲暇的隔离时光没有看的书要在今后补读也不现实,因为“时乎时,不再来”。另外,疫情消除之后,印务和运输会因为堆积挤压导致合同延期履行。疫情影响的时间之长是重要伤害,第一季度很快就会过去,今年出版行业的总体损失还是有的。出版工作者要做长期打算,通过辛勤而扎实的工作,实现高质量的发展,努力将损失最小化,并在今后的提质增效中逐步消化今年的损失。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