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有声读物推出两年来,播放量达2亿人次
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自2018年5月发布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以下简称《三十讲》)有声读物在喜马拉雅平台订阅数量超过7.2万人,播放量达2亿人次,通过扫描图书封底的二维码访问量达345万人次,直接带动我社相关微信公众号粉丝增加10万余名,图书销售量突破3400万册。”说起《三十讲》有声读物,学习出版社社长董保生坦言,有声读物的推出进一步丰富了图书的表现形式,挖掘了图书的潜在价值,扩大了宣传覆盖范围。《三十讲》有声读物还入选了国家新闻出版署2019年度数字出版精品项目。
培根筑魂彰显出版价值
董保生告诉记者,《三十讲》有声读物以中宣部组织编写的《三十讲》图书为蓝本,紧紧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以“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为核心内容和主要依据,采用有声阅读形式,全面、系统、深入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科学体系、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实践要求,是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辅助读物。
《三十讲》有声读物的推出,体现了出版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践行职责和使命的主动担当和积极作为,彰显了出版价值。
2018年5月,中宣部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党组织按照学懂弄通做实的要求,用好《三十讲》这一重要辅助读物,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来,统一到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上来。5月17日,《三十讲》由学习出版社出版。按照中宣部统一部署,学习出版社在图书编辑出版过程中,同步推出《三十讲》有声读物,及时满足广大干部群众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受到普遍欢迎。
守正创新推动出版融合
在推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学习出版社利用互联网的特点和优势,积极推进理念、内容、手段、体制机制创新,探索时政主题出版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传播模式。董保生说:“近两年,学习出版社推出了微动漫、有声读物、视频微课、融媒体读物等形式的数字出版产品。”《三十讲》有声读物是出版社探索融合发展的产物。
“有声读物作为出版融合的重要组成部分,相较于其他融媒体出版形态,有其独特的优势。”董保生说,为保障《三十讲》有声读物推出的时效性和高质量,出版社提前部署、周密安排,制定相应录制实施方案,组建工作小组、细化流程分工,形成保障机制,执行严格质量标准。“我们在图书定稿第一时间即开展录制工作,于图书付印后3天即正式连载推出,为读者提供丰富的阅读体验。”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三十讲》有声读物共30个专题、166个小节,总时长940分钟,每段音频均录制标题音及版权声明,形成独特标识,便于培养读者收听习惯,塑造产品品牌,每段音频均铺有背景音乐,烘托主题,提升阅读体验。
在音频录制过程中,出版社按照行业标准,对录制各环节严格品控管理。在播讲人选择上,重点从题材把握能力、精力体力、声音可塑性等角度评估挑选对时政内容或新闻播报经验丰富的播讲人;在录音棚方面,选取电影级录音棚,提高录制效率,保证录制效果;为确保图书内容在面世前不泄密,出版社与播讲人签订《保密承诺书》,要求播讲人提前熟悉内容,对重点难点文字语句进行标注,通过语气、语调、重音的变化传达内容实质,做到富有表现力、感染力。“为了适应新媒体传播的规律,在图书封底印制了《三十讲》微信公众号的二维码,读者可以通过扫描关注,点击跳转到基于H5搭建的微端平台,点击底部菜单免费听书,也可通过登录喜马拉雅、懒人听书等平台享受听书服务。”
丰富载体锚定全面覆盖
“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方法上要更接地气,手段上要跟上时代节拍,范围上要锚定全面覆盖。”董保生告诉记者,《三十讲》有声读物推出后,出版社陆续收到社会各界的良好反响,同时也有一些意见建议,为工作改进提供了很大帮助。“要努力实现多维度理论供给。针对不同群体,用好各类载体,满足干部群众理论学习、与时代同向同行的需要。”
董保生说,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出版社收到了部分镇村关于使用《三十讲》有声读物的一些反馈。“这些镇村大都集中在‘三区三州’脱贫攻坚一线,广播站‘大喇叭’是当地党委、政府开展理论普及的重要形式。由于《三十讲》有声读物主要服务PC端和手机端用户,与广播站的对接不够便捷,播出效果不理想。”为此,出版社以邮件方式向当地政府发送了《三十讲》音频文件,并与其建立长效联系,持续跟踪使用情况。“今后,我们将更加深入地了解基层实际需求,探索更多形式和载体,使出版物更贴近基层需要,努力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董保生坦言,学习出版社作为时政主题出版单位,内容的公信力和权威性是核心竞争力。他说,将把握这一优势,在推进内容生产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下功夫,牢固树立互联网思维,不断提高供给质量,把内容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出版物的权威性与实用性共同推进,把引导群众与满足群众有机结合。“坚持示范引领,在品质上追求专业权威、传播上注重精准快捷、服务上注重分众互动,以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创新形成可持续供给能力,提升出版物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