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文化类节目:提升颜值 更要提升内涵

王云霞
2020年06月03日09:48 |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小字号
原标题:文化类节目:提升颜值 更要提升内涵

近年来,各大电视台纷纷投身制作原创文化类节目。以《中国谜语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为代表的原创文化类节目在中央电视台及各地方电视台播出,受到观众好评,形成一道亮丽风景线。然而,也有一部分原创文化类节目或者口碑平平,或者收视率不足,最后只能草草下档。原创文化类节目想赢得观众喜爱,节目制作人员必须认真分析原创文化类节目的现实图景,明确受众需求,突出节目文化内涵,寻找可持续发展路径。

结合需求 优选制作内容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为了吸引观众,各类脱口秀、真人秀、游戏娱乐等节目成为电视台综艺节目的主流。这类节目刚开始能给予观众新鲜感,但由于一些节目过于肤浅,缺少文化性,观众们慢慢对这类节目失去了兴趣。为了满足观众高层次的文化娱乐需求,电视台也纷纷在节目中加大文化元素比重,在节目中渗透文化知识的宣传,应用文化类节目提高观众的文化层次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观众对文化知识的需求不相同。比如文化知识层次较高的观众,普遍喜欢较为严肃的、严谨的、学术性的文化节目,他们希望节目能集中呈现某种专业的文化知识,或者某一类型的文化知识,这就要求电视节目设计人员在观众提升文化层次的普遍要求下,优选制作内容,推出更有针对性的、细分的作品。

明确定位 突出制作特点

专业类文化节目定位于文化教育,包括专题讲座、纪录片、读书类、鉴宝等形式。2009年,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播出的《百家讲坛》是其中的代表,收视率达到0.35%,是该栏目收视率的黄金期,同一时期,该频道其他节目的平均收视率仅为0.19%。据调查,收看该节目的观众主要为高中以上学历的观众,其次是大学及以上学历。播出形式老旧、结构内容老旧、节目定位不明晰等问题,使得《百家讲坛》节目由盛转衰,可见专业类节目必须明晰节目定位。

综合类文化节目包括访谈类节目、综艺节目、旅游类节目等,这类节目定位为开拓观众的视野。比如《舌尖上的中国》展示了中国丰富的饮食文化,不过有些观众表示希望在节目中看到如何正确选择优质美味的干货,有些观众则希望了解如何制作不同风味的干货。从中可以看到,文化综艺节目虽然拓宽了选材范围,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观众的需求,但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还需要从选题、叙事、摄影、音乐等角度突出制作特点,强化节目的表现力。

提升质量 优化节目品相

目前,除了定位不够精准的问题,我国文化类节目还面临质量提升的重要课题,节目创作人员应从长远规划的角度看待节目策划。

比如《见字如面》把节目定位为普及文化、寓教于乐上。主持人负责串联节目,每期推出一封书信,呈现画家黄永玉与戏剧大师曹禺间的书信往来、革命先烈的家书等事件,节目巧妙地结合文化与感情,使观众愿意从情感上接受文化;节目每期邀请两名文化嘉宾说明书信背后的文化背景,强化节目的文化性;节目邀请了观众喜闻乐见的明星嘉宾阅读家书,又增加了节目的可看性。

部分文化节目的艺术性不强,导致观众认为节目较为粗糙,缺少观赏性。文化类节目要强化节目的艺术性,才能吸引观众品味节目、体验节目,并感受节目中承载的文化内涵。中央台重点文化工程《致我们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就注重强化节目的艺术性,每期节目都应用一种艺术方法来展示我国的一种传统文化。比如应用方言文化来介绍消失的油纸伞、旗袍、传统打铁技艺;应用戏曲艺术展示中国的昆曲、二人台、广州彩调等戏曲艺术;又应用朴实的采访艺术关注目前中国已经逐渐式微的手工刺绣、绣补等传统职业艺术。节目把内容与表演艺术结合起来,使节目既具有娱乐性,又具有文化性。

优质的原创文化类节目,才会受到观众的欢迎。未来原创文化类节目的发展方向是以观众需求为定位,确定文化类节目的内容;结合节目的传播需求,突出节目的定位、优化节目的表现形式、强化节目的互动性;以提升节目的质量为目的,重视节目的设计规划、丰富节目的内容、强化节目的艺术性。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