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秦交锋:逆行现场,近些再近些

逆行现场,近些、再近些
新华社 秦交锋
突发事件的现场会看到什么?废墟、死亡、混乱,有时候还有危险;人们的正常选择是什么?离开;一名调查记者的选择又是什么?逆行。
地震、滑坡、火灾爆炸、新冠肺炎疫情,这些年,作为新华社“新华视点”栏目记者,我多次到重大突发事件现场采访。为什么冒着危险也要逆行现场?我讲两次戴着口罩采访的经历。
2015年8月12日深夜,天津港发生特大火灾爆炸事故,第二天一早在上班路上得知消息,我当即申请去现场采访,2个多小时后到达事发地。
爆炸的威力非常大,周边几公里范围内很多建筑物受损,门窗变形,玻璃碎掉。由于涉及危化品,一百多人遇难,周边小区的群众都已疏散,街上少有车辆行人。
好不容易拦下一辆出租车,司机一听要去爆炸现场,连忙摆手,反问我“都这时候了你去干嘛”。好说歹说,终于上了车。
越走路上的杂物越多,离爆炸点还有两公里,司机停车,死活不再走了。
我下了车,绕着路上的杂物往前赶。离爆炸点还有几百米,路上拉起了一道警戒线,没法再向前一步了。
虽然离爆炸点已经很近,也很危险,但心里主要还是着急。当时,核心爆炸点情况到底怎么样,现场还有多少危化品,是整个舆论场关注的焦点,也是我们调查的主攻方向。进不了现场,怎么做报道?
现场执勤的警察也很忙,很着急,冲我吼:“进什么进?里面一个人也没有。”没有办法,只能一边做外围采访,一边到处打探怎么可以进现场。
终于在第3天,打听到救援单位一架直升机要巡查现场,我第一时间申请上机。当时,现场还时不时传来“砰砰”的爆炸声,升腾起一阵阵浓烟。安全起见,机上人员都戴上了防护口罩。
当直升机飞抵现场上空,开始一圈又一圈盘旋,我终于看到了爆炸事故现场的全貌:爆炸点是一个深坑,周边数百米内,一大片被掀翻的集装箱扭曲变形,堆积如山。
正忙着观察、记录,一股黑色浓烟忽然蹿进机舱,虽然戴着口罩,我还是一下子被呛得嗓子发痛,眼泪直流。
下了飞机,顾不上眼睛红肿、咳嗽不止,我马上与另一路记者合作,当天写成爆炸核心现场目击记,这是当时媒体第一篇关于爆炸核心现场的报道。
从现场回来后,我顺着危化品的线索继续深挖,调查发现涉事公司安评报告、环评报告、经营许可证都存在过期、做假等问题,采写稿件《天津港爆炸事故涉事企业瑞海公司资质三问》,播发后引发广泛关注。后来涉事公司相关人员被严惩,主要罪由就是伪造环评材料、违法取得经营许可证等。
第2个戴着口罩采访的故事,发生在今年2月下旬的武汉。当时,武汉连续三天大排查后,还有一些社区不断出现新增确诊病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连续几天到社区实地调查。
2月24日,我在一个小区蹲点暗访,遇到一位买菜回来的中年男人。上去攀谈,问他怎么买的菜、价格贵不贵。话题慢慢打开了,问他为什么小区封闭了还能进出。这位中年人说,他母亲感染了新冠病毒,以陪护母亲的理由申请了通行证,这些天一直进出小区活动。
“密切接触者”,听了他的话,脑海里一下蹦出了这个敏感词。说实话,当时心情非常复杂:一方面很吃惊,面对面聊了十几分钟,竟然不知道眼前站着一个密切接触者;另一方面又很兴奋,几天蹲守终于抓住了“活鱼”,这不就是小区封控有漏洞的典型例证吗。
这时,虽然意识到了病毒的危险,但我并没有马上离开,因为这是一条非常有价值的线索,需要继续核实。表面若无其事,内心波澜起伏,问答之间,口罩遮脸,我只担心自己的眼神有异样被对方发现。
采访完成后,我结合几天的调查情况,写成稿件《武汉数百新增确诊病例从哪里来?》。稿子播发当天,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向我了解情况,迅速采取措施加强小区封控工作。
所以,为什么调查记者要冒着危险也要逆行现场?两次戴着口罩采访的经历告诉我,只有逆行现场,才能发现问题,才能揭露真相,才能真正为推动公平、正义尽一份力。所以,即使有危险,即使戴着口罩,也要离现场近些、再近些。
2013年在云南怒江采访
2015年在天津港“8·12”特大火灾爆炸事故现场采访
2020年2月在武汉方舱医院采访
秦交锋,新华社国内部“新华视点”栏目编辑、记者。参加乌鲁木齐“7·5”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青海玉树地震、天津港“8·12”特大火灾爆炸事故、深圳“12·20”特别重大滑坡事故等重大突发事件报道,2020年2月赴武汉采访报道新冠肺炎疫情。采写的《(新华视点)天津港爆炸事故涉事企业瑞海公司资质三问》《(新华视点)武汉数百新增确诊病例从哪里来?》等稿件被评为新华社优秀新闻作品。曾获得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广电总局、中国记协主办的第七届“好记者讲好故事”决赛日前举行,由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全国性行业类媒体层层选拔推荐36名优秀记者讲述了他们参加“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重大主题宣传、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和舆论监督报道的亲历故事。)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