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文化搭便車,走不遠
“誰紅搭誰的車”,背后折射的是急功近利的社會心態。眾所周知,要打造一本暢銷書或拍出一部賣座電影並不容易,耗費的不僅是時間和金錢,更傾注了作者的創意與心血。相比之下,搭車作品顯然直接以最小的成本換來了不對等的大關注。
更令人擔心的,是“搭便車”現象可能對文化產業造成的顯性或隱性的傷害。試想,若追逐和“寄生”市場熱點成為行業慣性和風氣,當大家習慣了“掙快錢”,原創的熱情是否會遭到侵蝕?若原創缺位,又何以產出文化精品?【詳細】
■北京日報:視頻網站別睜一眼閉一眼了
由於網絡的觀影環境不如院線專注,需要在極短時間內吸引用戶關注,否則很難讓用戶看完一部影片,因此網絡大電影制作周期堪稱“短平快”,這也導致大部分網絡大電影比較浮夸。
最可怕的情形是,觀眾以后會將網絡大電影與粗制濫造劃上等號。其實,互聯網不該是殘次品的溫床,而好的內容需要時間的積澱,片面追求點擊率,隻會讓網絡大電影始終品質不高,慢慢地就走進了死胡同。【詳細】
■廣州日報:網絡電影“搭便車”隻會走入死胡同
網絡不該是劣質作品的溫床,一味急功近利、心浮氣躁、追求點擊率,從表面上是搭上便車、發展神速,其實則是走入了死胡同,難逃觀眾“用眼投票”。
對於網絡視頻而言,點擊量是其評價的關鍵指標,而口碑也已成為院線電影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對此,觀眾不妨加強辨別,並且對於山寨、劣質作品予以零容忍,逐漸讓其無處容身。【詳細】
如今,“網絡大電影”這個詞出現在影視圈和廣大觀眾面前的頻率越來越高﹔產量也越來越漸成氣候。網絡大電影對當今的中國影視行業意味著什麼,網絡大電影究竟與院線電影有何差異,網絡大電影存在著哪些局限、進行著哪些突破,網絡大電影的前路又在何方等問題,也越來越多地引起人們的重視。【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