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最新資訊

2013電影市場:新生代人才輩出 合拍片漸成氣候

2014年01月10日07:43    來源:新京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新生代人才輩出 合拍片漸成氣候

  《一代宗師》在開年的上映預示了2013年華語電影質量的逐漸提高,在年度總結中該片也是不可或缺的重頭戲。

  《阿黛爾的生活》獲得了2013年戛納電影節金棕櫚大獎。

  華語10大

  2013年中國電影市場在這一年有了長足進步。拋開票房不談,新生代導演和獨立導演人才輩出,有些受觀眾熱捧,也有一些質量參差,但他們無疑成為2013年的生力軍,帶動了中國電影市場的改革與發展。內地與香港的合拍片已逐漸形成氣候,整體質量也較往年有了巨大提升,以往內地演員在香港電影、香港導演的內地電影中水土不服現象已經開始消逝,如《一代宗師》、《毒戰》和《狄仁杰之神都龍王》等。

  1、《一代宗師》:鄒的文學+徐的武學+王的美學=《一代宗師》。文戲武做,武戲文唱,融會貫通。哲思台詞,字字珠璣,充滿睿智。功夫如同看戲寫字,重意不重形。它不是轉瞬即逝的武林,不是曇花一現的打斗,卻是再普通不過的你來我往的精神世界燈火長鳴。

  2、《毒戰》:香港導演拍攝內地警匪片的標杆,對公安辦案的深入描繪有如當年《九一八大案》的紀實性,各色橋段軟硬兼施批判力度狠也消費了觀眾的獵奇心理。敵明我暗的“引蛇出洞”殘酷寫實,黑白兩道的“群戲亂戰”簡單粗暴,文戲比武戲更適用內地。

  3、《美姐》:二人台文化在“文革”打壓和流行沖擊中流露出的原生態,和鐵蛋對大姐忘不了的隱忍一樣純粹。三位一體的“美姐”(性啟蒙、性沖動、親情)都不如熱炕頭被窩裡的媳婦,因為前者是“在夢裡,我一時想不起”,后者才是“花兒開在春風裡”。其貌不揚,但能歌善舞的馮四實在是技驚四座。

  4、《大明劫》:正兒八經歷史劇,有疫情有詩情。大疫之年,用藥如用兵需當機立斷,但國家興亡非一味猛藥可以痊愈。患者的痊愈不過是國家瀕死前的回光返照。救國還是救人成為兵家和醫者的宿命(兩位主角一個戰甲護身,一個絨布防病),兩者最終是相悖的。

  5、《無人區》:寧浩不學昆汀、蓋·裡奇后,緊隨2007年《老無所依》和當年的腳步,效仿《不准掉頭》的情節。黃沙、酷斃、極簡的開場深得兩部影片真傳,把西部片和公路片發揮到極致。但逐漸就會發現風格的定義高於故事,黑色諷刺浮於表面,沒有服務於劇情和人物,並逐步淪為嚴肅的墨菲定律和終結者式(反派的塑造)的追殺。

  6、《她們的名字叫紅》:一如章明的《巫山雲雨》、《巫山之春》繼續講述巫山。外國友人贊巫山女人,嘆文化沖突,叫人笑﹔巫山不僅是座城,而且它還是種情,靚妹妹的惹人醉。一如前作《郎在對門唱山歌》的三角關系和前后反差,使得由喜到抒的處理並不自然,但由語言文化所引發的效果確實是渾然天成。

  7、《有人贊美聰慧,有人則不》:近年來少有的優秀兒童電影。有人贊美楊晉,有人則不(小波):聰慧與否,不再背地名,而在去過的地方(一見黃河我淵博的知識就膚淺了)﹔有人贊美男娃,有人則不(姐姐):母親河回家的河,從何而來,到何處去,“家”始終融會貫通﹔有人贊美動畫,有人則不(現實):動畫雖好過現實,但插入段落並不嚴謹。

  8、《團圓》:國共戰事迫在眉睫,和平談判的籌碼是玉娥在“一條心”和“見真情”之間的思量。王全安用了太多心思來借喻:對應“時間值錢”的酒、領結婚証辦離婚的荒唐、望遠鏡的旁觀者身份、毛毛雨和散之筵席的尷尬等。

  9、《盲探》:韋杜的正常發揮,頗具巧思的是擅長的黑色電影與愛情喜劇雜糅,黑收喜放,“盲”大過“探”,在類型的混搭上比較創新。也能看到過往很多銀河電影的影子。

  10、《青春派》:導演劉杰的轉型相當成功,對當下“青春片”的脈絡清晰,不再拘泥於集體回憶和刻意煽情,而以輕鬆、勵志的筆觸傳達出青春味道。青春對於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味道,高考是青春的一部分,也是青春最好的祭奠,因為它讓人走向成熟甚至世故。高考和早戀一樣心要定,否則就像片尾侯孝賢畫圓一樣不淡定。 □大奇特

  ■ 月選回顧

  月份 本月最佳 本月酸莓

  1月 一代宗師 大叔,我愛你 快樂到家

  2月 西游降魔篇 愛情不NG 百星酒店

  3月 北京遇上西雅圖 蕭紅

  4月 毒戰 分手合約

  5月 空缺 人間蒸發

  6月 空缺 天機·富春山居圖

  7月 盲探 初戀未滿

  8月 激戰 一場風花雪月的事 小時代2:青木時代

  9月 狄仁杰之神都龍王 神奇 白狐

  10月 美姐 我想和你好好的 特殊身份

  11月 空缺 控制 有種

  12月 無人區 私人訂制

  外語10大

  1、《阿黛爾的生活》(法國):躲在肉體的歡愉之后的,是那條隱隱的階層鴻溝,教育的固有差異超過了社會對同性的接受程度。愛恨情別,從內而外的,都被柯布胥完整記錄下來,化成了銀幕上的特寫,滿是淚水和無奈。

  2、《絕美之城》(意大利):近乎完美的攝影和剪輯,源自文化與歷史的攝人魔力,保羅·索倫蒂諾眼中墮落的羅馬城,因主線的淡化而離散、迷茫,讓人不禁想到費裡尼,一脈相承的氣息如幽靈般游蕩。

  3、《地心引力》(美國):孤獨的太空漂流,尋找著生命的禮贊,逼真的失重感,蘊藏著人類與生俱來的恐懼。當桑德拉·布洛克終於站在地球母親上時,渺小與渴望,都是文明進步的悲壯注解。

  4、《華爾街之狼》(美國):奢華而糜爛的華爾街,被馬丁·斯科塞斯描繪得如同喜劇與歌劇的合奏。這隻滿口臟話的貪狼,縱然難逃司法的懲處,性與毒品的狂歡卻依然在那兒夜夜上演。

  5、《湖畔陌生人》(法國):希區柯克式的懸疑和驚悚,被賦予男性之戀的肉體現場,同樣會散發著攝人的光芒。愈直接愈激烈,隻要還存在自私的欲望,就不會讓大自然的舞台寂靜空曠。

  6、《為奴十二年》(美國/英國):對蓄奴制度的控訴,怎樣的激烈都不為過,史蒂夫·麥奎因用沉重的筆觸,再現了壯美風景下的罪惡。那長鏡頭下的皮鞭,抽在每一個向往自由的靈魂深處。

  7、《殺戮演繹》(丹麥/挪威/英國):從屠殺者的角度去重述當年的悲劇,這是另一種殘酷。被遺忘的恐懼藏在他們內心,這部紀錄片在導演的巧妙營造下,揪住善與惡,謊言與正義的定義不斷抽打。

  8、《弗蘭西絲·哈》(美國):傻大姐的生活,總有跌跌撞撞的挫折和勇敢,莫名其妙的感動,保留著一點點孩子氣。在這部彌漫著伍迪·艾倫和法國新浪潮遺風的獨立片中,有人在單純地追逐理想,卻沒人停下來追問意義。

  9、《美國騙局》(美國):原本娛樂性十足的故事,純熟的節奏和人設,偽裝與反偽裝的喧鬧游戲。用反轉來構建神經質的群像,多線索交織,讓拉塞爾和編劇的想象力發揮極限,大牌明星們也過了一把表演癮。

  10、《編舟記》(日本):認真且執著的人,承載著浮世中彌足珍貴的人生觀,宅男編字典的平淡與枯燥,見証了日本人對於知識、工作和情感的“大渡海精神”。

  □董銘

  回顧2013年的世界影壇,多少有些平淡,大師級的扛鼎力作屈指可數,就連好萊塢的票房炸彈也乏善可陳。無論是女宇航員還是藍發女孩,華爾街精英抑或黑奴,都濃縮成這一年的影壇面孔。從美國到歐亞,大師們仿佛都在為2014年的爆發蓄力著。

分享到: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