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全國信息與自由委員會(CNIL)1月8日宣布,對谷歌課以15萬歐元罰款,理由是這家美國搜索引擎巨頭自2012年3月1日以來收集和處理用戶數據的方式觸犯了法國的相關法律。同時,CNIL還要求谷歌必須在接到罰款通知后8天內在其法文主頁上公布這項處罰決定48小時。
法國《回聲報》記者羅利納分析說:“對於國際年營業額高達500億美元的谷歌來說,這筆罰款可謂九牛一毛,隻相當於谷歌不到兩分鐘的營業收入,但其象征意義重大。”這是CNIL有史以來開出的最高金額罰單。在法律界人士看來,CNIL此舉是歐洲監管機構試圖影響國際互聯網公司的一次博弈。
作為法國權威的信息數據保護和監管機構,CNIL在其發表的相關聲明中指責谷歌既沒有充分告知用戶對其個人信息的處理情況,也沒有說明處理方式的目的,因此,用戶無法執行自己在查閱或刪除等方面的權利。
谷歌發言人辯解說:“我們一直完全履行CNIL的要求,解釋我們的隱私政策,以及我們的做法如何使服務更加簡潔有效”。他還表示,谷歌將仔細研究這一處罰決定,並考慮採取進一步行動。
CNIL與谷歌的爭議源於2012年3月。谷歌當時推出一項旨在合並其60項隱私政策的新舉措,允許谷歌旗下的Gmail、Youtube和Google+等分享用戶數據,並且未給予用戶不參與數據搜集的選擇權。谷歌稱,這樣做對於用戶而言簡化了隱私控制。但歐洲國家的數據保護和監管機構卻認為,由於未詳細說明將如何處置收集到的用戶數據,谷歌的做法違反了歐洲國家保護個人用戶數據的法規。鑒此,部分歐洲國家要求谷歌限期修改其新隱私政策。直到去年4月美國曝出“棱鏡門”丑聞時,谷歌仍對歐洲國家的要求無所作為。於是,英、法、德、意、西、荷等歐盟國家,針對谷歌的隱私政策聯合展開了調查。與此同時,歐盟重要的數據保護和監管機構幾乎都對谷歌啟動了必要的監管措施。
早在2011年3月,CNIL就因谷歌制作“街景”地圖時非法收集私人信息對其罰款10萬歐元。據法國媒體報道,繼這次開出15萬歐元罰單之后,CNIL還在積極推動歐洲伙伴對谷歌進行一項新的“經濟制裁”,計劃對谷歌在歐洲市場上的年收入征收2%的罰款。
(本報巴黎1月9日電)
《 人民日報 》( 2014年01月10日 2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