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最新資訊

  

不給“新聞掮客”生存空間(新媒觀察)

呂  洪

2014年10月09日08:0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新聞掮客”以“自媒體人”自居,以開發媒體資源為己任,四處鑽營打探、煽風點火。媒體行業需要在新的媒體環境中尋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而這條路上,不能有“掮客”

  近日,關於21世紀網新聞敲詐案的案情逐漸被披露,一條纏繞在媒體、公關、企業上的利益鏈逐漸浮出水面,波及面和影響力之大,令人震驚。

  震驚之處,除了關於財經有償新聞的傳聞被証實,更在於個別媒體的集體式職業道德淪喪,在於“新聞掮客”對整個傳媒生態的腐化滲透。

  21世紀網東窗事發,媒體人蒙羞受辱,行賄企業曝光受損,但整個事件中有一個細節容易被忽略,就是在對該案眾多報道中多次被提及的“中間人”。這些人既非媒體記者,也非企業公關,對他們的描述就是“出身自媒體行業”或“擁有大量媒體資源”的人。這些人以中介或第三者等身份出現,為媒體和企業牽線搭橋,一旦發生問題,又似乎可以銷聲匿跡,逍遙法外。

  無論在國內還是在國外的媒體圈中,都存在著這樣一批人。他們的共同之處在於擁有敏銳的新聞觸覺和豐富的媒體資源,知道媒體需要什麼,也知道怎麼挖掘新聞價值。不同之處在於,國外的“新聞掮客”主要是向媒體兜售刺激性的新聞線索,使得媒體可以付費採訪﹔而國內的“新聞掮客”則是挖掘負面新聞線索,向被採訪人索取“開口費”或“封口費”。這些人就是所謂的“新聞掮客”。

  新聞工作的本質是追尋和報道真相。新聞界長期遵循的一個原則就是:付費給消息源屬於一種“腐蝕”,付費給記者也是一種“腐敗”。人們不應受金錢驅使開口說話或者閉口不語,金錢會破壞消息源和媒體的可信度,干擾大眾對信息的判斷,影響社會輿論的走向。

  “新聞掮客”的存在,不僅損害了被報道者,也對媒體行業造成巨大的傷害。他們干擾了正常的新聞採編秩序,也影響了新聞報道的獨立性、客觀性和真實性原則,敗壞了行業風氣,甚至引發一系列違法犯罪行為。

  新媒體的發展,尤其是自媒體的興起和繁榮,帶來規模龐大的信息數據,虛實難辨的信息內容,盤根錯節的信息源頭。這難免會讓習慣了選題先行的傳統媒體感到不適應,而“新聞掮客”的出現恰恰就鑽了這個空子。

  他們以“自媒體人”自居,以開發媒體資源為己任,四處鑽營打探、煽風點火。而個別媒體和媒體人由於職業道德敗壞、職業規范不嚴、法律意識淡薄等原因,也心甘情願地鑽進他們的陷阱,與之狼狽為奸、蠅營狗苟。

  21世紀網事件曝光后,有網絡意見領袖、專業媒體人甚至表示“新聞媒體裡21世紀網絕對不是最臟的”。一個肩負報道事實真相責任的行業,不比專業水平和職業道德,卻在比較誰最不臟,令人何等沮喪和悲哀。

  綿綿不絕,必有亂結﹔纖纖不伐,必成妖孽。傳媒行業在市場化和商業化突飛猛進的路上,有必要對自身經濟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關系問題進行反思自省,有必要對包括新媒體在內的新聞從業者進行整頓規范,有必要對那些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新聞掮客”進行堅決打擊。

  “新聞掮客”對媒體行業的傷害,絕非一朝一夕就能彌補,但是相信媒體行業依然擁有強大的韌勁和糾錯能力,定能在新的媒體環境中尋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而這條路上,不能有“掮客”。

  《 人民日報 》( 2014年10月09日 23 版)

分享到: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