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最新資訊

《黃克功案件》:亮相金雞百花劍指特權腐敗

蔡夢吟

2014年10月08日08:47    來源:中國青年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黃克功案件》:亮相金雞百花劍指特權腐敗

  《黃克功案件》劇照

  毛澤東給雷經天的信

  9月24日,講述延安時期一樁大案的電影《黃克功案件》作為開幕影片在第23屆金雞百花電影節上亮相。該劇編劇、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王興東,此前曾編劇電影《建國大業》、《辛亥革命》、《離開雷鋒的日子》等。《黃克功案件》是讓他等待時間最長的一部作品——從2005年劇本出爐到今年電影問世,歷時9年。

  該片回溯了戰功卓越的紅軍師級干部黃克功,於1937年10月5日因逼婚未遂槍殺了陝北公學女學員劉茜,並經陝甘寧邊區高等法院公審被判處死刑立即執行的歷史事件。在王興東看來,《黃克功案件》是一部以史為鑒、劍指特權的作品。

  一個劇本等待9年

  王興東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黃克功案發生在國共合作抗日、我黨局部執政的特殊形勢下,當時如何處置黃克功為各界所關注爭論:是以命抵命,就地正法,還是讓其戴罪立功、戰死前線?在該案前不久,蔣介石愛將張靈甫也因情感糾葛殺妻,卻被蔣介石特赦。在此背景下,要求毛澤東特赦黃克功的呼聲並不小。 王興東說,當時,能否正確處理黃案,直接關系著人民對中國共產黨的信賴。

  2002年,王興東赴延安參觀抗日軍政大學,看到了毛澤東寫給該案審判長雷經天的三頁信:“中央與軍委不得不根據他的罪惡行為,根據黨與紅軍的紀律,處他以極刑……對於自己的黨員與紅軍成員,不能不執行比較一般平民更加嚴格的紀律……”

  這封發黃的信在王興東內心激起了波瀾。王興東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說:“這表明早在延安時期,黨中央就意識到一些干部居功自傲,如不懲處必成害群之馬。”經過深入的資料搜集和採訪,他決定動筆把黃克功案寫成劇本。

  2005年,劇本初稿《延安第一案》成型,王興東把劇本拿給時任中央文獻研究室副主任、現任全國政協常委的楊勝群。楊勝群寫信鼓勵王興東:“這件事今天仍然發人深省,對啟發人們認識從嚴治黨、從嚴治軍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拍一個電影很合適。”

  隨著我國走向法治國家的步伐加快,2013年3月12日,時任廣電總局電影局局長的張宏森找到王興東,希望他修改劇本《延安第一案》,並報請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小組討論。改后的劇本重點在於突出在陝北公學操場上的審判大會。

  延安時代法治能做好,現在理應做得更好

  《中國作家》雜志社主編、中國電影文學學會副會長艾克拜爾·米吉提認為這是一部“貼近時代、深得民心”的劇本。隨著反腐升溫,《延安第一案》原版以《審判黃克功》為題在《中國作家》2011年9期影視版發表,開始引發關注。最終,北京市電影股份有限公司確定成為該片的出品方,電影定名為《黃克功案件》。

  艾克拜爾·米吉提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這個劇本沒有停留在再現歷史的層面,而是升華了一個主題:不管職務多高,功勞有多大,都不容許有超越法律的行為。”在他看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精神,從延安時代就傳承下來了。

  2013年7月20日,北京市廣電局請專家審讀了劇本,並向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申報重大革命和歷史題材影片立項。

  《黃克功案件》的許多台詞十分鋒利。如,黃克功案審判長雷經天與力保黃克功者辯論道:“共產黨姓共,就是與勞動人民同甘共苦,不搞特殊待遇﹔姓共,就是與各民主黨派,同舟共濟,共同抗日﹔姓共,就是與民眾權利共享,不以特權優待自己。如果我們寬容了黃克功,官貴民賤,共產黨不姓共了,人民就會與我們不共戴天……”

  重溫黃克功案的審判,中央檔案館館長、全國政協委員毛福民不禁想起毛澤東與黃炎培在延安關於“興亡周期律”的討論。“毛主席說,跳出‘周期律’的新路,就是民主﹔隻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鬆懈﹔隻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這話今天依然振聾發聵。”

  在影片的結尾,當黃克功被執行槍決后,雷經天百感交集地敲響了陝北公學的一口古鐘。那個年代沒有法槌,鐘聲就代表槌聲﹔“鐺!鐺!”警鐘長鳴,穿越時空。王興東回憶,最近在最高人民法院組織觀看成片時,看到這個情節,很多干部鼓起掌來。

  中央黨史研究室秘書長、全國政協委員黃小同也曾參加過影片《黃克功案件》的座談。在黃小同看來,在改革開放30余年、建黨90余年的今天,“加強法治建設仍然是我黨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

  一部警世電影

  王興東對審判長雷經天等人物的刻畫,十分真實立體。雷經天是我黨法治建設創始人之一,此前銀幕上從未出現過他的形象。

  劇中,盡管雷經天與黃克功在長征路上是生死之交,盡管雷經天還不知毛澤東是否會特赦黃克功,但最終在法理與人情之間,雷經天含淚做了堅定選擇:判處黃克功死刑,也對自己判處了“三個死刑”。

  “第一,判處了使用 ‘特權’的死刑﹔第二,判處了情感用事的死刑﹔第三,判決我等待上司意見、不想獨立審判、怕承擔責任的死刑。我是判了自己三個死刑,才在判決書上按的手印啊!”

  王興東透露,最高人民檢察院相關領導看過該片后,“很動情”,並對王興東說:“以前在華東政法學院,每年的新生入學典禮上,都要給學生們講一遍老院長雷經天審判黃克功的故事,希望他們牢記老一輩司法工作者的卓越品質。沒想到,這個故事終於被搬上了銀幕。未來司法院校的入學典禮上,或許都應該放映這部片子。”

  王興東告訴記者,在中國抗日軍政大學紀念館裡,保存著許多黃克功案件的史料。據記載,時任抗大政治部副主任的胡耀邦,作為“首席檢察官”代表公訴方向法庭提出建議:應嚴肅革命的紀律。

  在電影《黃克功案件》裡,時年22歲的胡耀邦既充滿青春活力,又已是頗具政治經驗的領導干部。這也是胡耀邦的藝術形象第一次出現在大銀幕上。“在劇本中,我刻意描寫胡耀邦雷厲風行的個性,一身正氣,又不失溫情。”王興東說。

  黃小同認為:“在那個歷史關鍵時刻,雷經天、胡耀邦為了黨的命運挺身而出,不考慮個人得失,這種精神令人感佩。”王興東也指出:“胡耀邦同志在此案件中的作為,可以使人們進一步理解他在‘文革’后撥亂反正期間,實施法治建設的決心。”

  在艾克拜爾·米吉提看來,影片《黃克功案件》中,“革命者身上的品質是一脈相承的。不徇私情,從嚴治黨治軍,並不是‘六親不認’,而是源於對終極真理、對國家命運的不懈求索”。

  王興東把《黃克功案件》定位為一部警世電影。他說:“我希望銀幕上嚴懲黃克功的槍聲與當今依法審判犯罪高官的法槌共鳴。黨史如鏡,映照出從嚴治黨、依法治軍是中國共產黨的一貫原則。”

分享到: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