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上海市新聞出版局局長徐炯:上海書展,倡導有價值的閱讀

記者  曹玲娟
2015年08月26日08:0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在經歷一周的書香滿城之后,以“我愛讀書,我愛生活”為主題的2015上海書展暨“書香中國”上海周8月25日在滬閉幕。十余年來,上海書展倡導推動全民閱讀,融入市民百姓生活,已然成為上海一張亮麗的文化名片。一屆書展的閉幕,是另一段征途的起點。如何進一步辦好書展?如何更好地體現“為價值搭台,向品質致敬”的文化追求?如何讓閱讀成為人們一項不可或缺的生活內容?上海市新聞出版局局長徐炯做客人民日報,分享他的思考。

  反思從閉幕時開始

  每年的書展從籌備開始,都有一個逐漸成形的過程,會不斷發現一些問題留下一些遺憾。上海書展已經有較大影響力,但跟國內國外的其他書展比較,總能找到一些差距,每一屆都有提升的空間。

  怎麼把上海書展越辦越好?反思應從每一屆書展閉幕之時開始。

  我感覺,高質量的閱讀活動在上海書展還不夠多。去年,上海書展正式提出把閱讀活動作為與圖書並列的又一“主角”,希望通過薦書、導讀,引領大家不僅“多讀書”,而且“讀好書”“善讀書”,倡導“精讀”“深閱讀”。這是現在非常需要的。今年書展700多場閱讀活動,我個人認為,有品質的大約佔1/3,希望這個比例能上升到至少一半。

  關鍵是“平衡”。書展上的活動主要是出版社在辦,出版社有經濟效益的考量,更樂意主推明星作者和容易暢銷的書。而不少活動就是“捧場”,嘉賓們隨口夸贊,卻對書本身說得少而淺。如此,“薦書”沾染了濃重的推銷味道,“導讀”則基本談不上。上海書展是促進全民閱讀的平台,因此政府部門不僅要搭台,而且要關注市場之手的動向,有針對性地出手,起“平衡”作用。比如對出版社申報的活動,我們作了評估篩選,對有閱讀價值的圖書的推廣活動,優先保証場地和時段。又比如一些圖書很有閱讀價值,但出版社出於成本考慮不打算辦活動,我們就設法推動,提供支持。另外,我們聯手作協、社聯和出版協會等組織了一些能較好體現“薦書”“導讀”功能的閱讀活動,希望有示范效應。

  今年上海書展的活動場地和時段十分緊張,有出版社甚至說哪怕給我15分鐘亮個相也行。而我們把最好的場地、最有人氣的時段給了王樹增《抗日戰爭》第二卷的全國首發式暨讀者見面會,而且這是書展7天裡唯一一場長達兩小時的活動。

  倡導有價值的閱讀,是上海書展的態度。

  書展要做“加減法”

  上海書展能夠吸引來全國各地的作者和出版人,是一種榮幸。要辦好閱讀活動,離不開這個最重要的嘉賓資源。但他們來了,隻在主會場講一兩場,不免“浪費”。很多作者、出版人其實非常願意跟讀者有更多面對面交流的機會。今年上海書展有意識地把這些嘉賓資源引流到上海全市17個區縣的分會場,有效提升了分會場活動的品質。比如王樹增,就先后去了浦東新區和奉賢區、楊浦區,高質量講座的反響極好。

  書香滿城,將資源向區縣引流,做“加法”明年還將強化。

  做“加法”,也做“減法”。今年我們明確謝絕養生類、理財類圖書進場搞促銷活動,理由有三條:首先是安全和秩序,此類活動往往會造成大規模的人群集聚和滯留﹔再者,盡管有一本書擺在那裡,但它們本質上就是養生、股票講座,不是嚴格意義上的閱讀活動,書展要把有限的資源用在真正的閱讀活動上﹔況且,這兩類圖書品質良莠不齊,如果讓靠不住的書在現場推銷,跟書展的宗旨背道而馳。

  我們希望更多地為讀者提供在書展上親近好書的機會,包括原先在他們視野之外的好書。

  網絡時代,可能我們的閱讀面反而變窄了。為什麼?你看現在的網絡書店,網頁面積有限,前幾頁特別是首頁往往用來推介暢銷書,結果暢銷書在整體銷售中的比例比實體書店更高。許多好書很難進入讀者視野。其實,如果你想發現好書,去實體書店可能機會更多。書展要為讀者發現好書提供機會,包括通過舉辦活動、發布各種書單等方式提供信息服務。

  一個好的書展是不是也應該發掘好作者?比如其《三體》剛剛獲得雨果獎的劉慈欣,這幾年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上了他的作品,他也來了今年的上海書展,但在他初露才華的時候,我們做了什麼?如今書展上的薦書活動,偏好已經比較有名的作者和作品,我們能不能跟作協、出版社聯手,主動地去發現、幫助那些還籍籍無名、但具備潛質的作者,使他們通過上海書展被公眾認知和了解?這道新的“加法”,我們要嘗試去做,爭取明年就開始。

  讓我們談談書展的理想

  匯集全國高品質圖書和閱讀活動,是我們的一個理想。

  上海書展今年是第十二屆,經過十余年積累,已經有了很大的吸引力和影響力。它能夠成功的最根本原因,在於書展期間集中呈現的上海市民的閱讀熱情和文化追求。不然的話,匯集全國高品質圖書和閱讀活動的理想,沒法落地,一時落了地也沒法持續。國內一位知名出版人對我講,這些年來外界一直在唱衰傳統出版,出版業確實也遇到了嚴峻挑戰,有時不免氣餒,但來到上海書展,看到讀者摩肩接踵的場景,感受到讀者的熱情,“真覺得出版這行當還是很值得干的”。我聽了很感動。

  今年書展,甚至有讀者為了一場簽售,排了7小時隊。因為有讀者的熱情,我們才能談理想,才能在全國出版社的支持下,把盡可能多的好書、新書和閱讀活動吸引到上海書展,也才能設立標准,控制圖書的品質和活動的品質。

  上海書展成功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以開放的理念搭建一個全國大平台,同時積極面向世界。開放,不能是空談,所以上海書展每年都把最好的位置留給國內公認的最好的出版社,留給主賓省。

  隻有開放,才能匯集盡可能多的優質資源,這樣,書展作為上海促進全民閱讀最重要的平台,能達到的高度就不一樣。

  每個城市的市民都有讀書的熱情,關鍵怎樣把它點燃,怎樣保持燃燒的狀態。我覺得,書展有點燃的功能,但每年的書展隻有7天,余下的358天怎麼辦?閉幕是“書香滿城”的一個分號,閉幕后火種如何持續不滅?上海書展培育出了品牌閱讀活動“上海國際文學周”,文學周延伸出了如今每周六定期舉辦的“思南讀書會”,這是一個范例。

  把書展上更多的品牌閱讀活動,培育成常態化的閱讀活動品牌,是我們的又一個理想。

  《 人民日報 》( 2015年08月26日 13 版)

延伸閱讀: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