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視聽》>>2016年第1期

告別黃金時代

從《康熙來了》停播看台灣電視的內憂與外患

黃鐘軍
2016年01月18日14:36 | 來源:視聽
小字號

摘要:《康熙來了》是華語電視綜藝界具有代表性的節目。作為一檔播出12年之久的長壽節目,它的停播除了觀眾不舍之外,更為深刻地揭示了“后娛樂時代”台灣電視所存在的問題。本文通過《康熙來了》停播事件來分析目前台灣電視的內憂與外患,並從中得到啟示,希望能夠對當下大陸電視行業的發展有一些借鑒意義。

關鍵詞:康熙來了﹔綜藝節目﹔台灣電視

電視綜藝節目是台灣電視生態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是台灣大眾消費文化興盛的重要體現與流行展示。從“老三台”①時期政治意識形態宣傳之外的零星點綴到今日幾十家電視台每天上演的娛樂大戰,娛樂節目建構起台灣電視發展史上的“熒屏奇觀”。隨著電視生產工業的不斷發展,台灣綜藝節目形態也在不停地進行著改變。而在看似數量眾多的娛樂節目海洋裡,近些年談話形態的節目以其成本低廉、故事性強、收視率好而成為電視台和制作人的新寵,也由此引發了山寨、跟風、抄襲等同質化現象,消解了台灣電視綜藝節目的良性生態建構。2004年中天電視台推出的《康熙來了》意外走紅,經由電視、網絡(如土豆、優酷、愛奇藝等視頻網站)等媒體傳播,成為華人電視圈最受歡迎的娛樂節目之一,也使得談話類娛樂節目在台灣成為各大電視台競相模仿的對象。

作為一檔長壽的綜藝談話節目,《康熙來了》給華人世界的觀眾帶來了快樂和放鬆,陪伴著很多觀眾度過了許多愉悅的時光﹔它是明星藝人宣傳作品(含電影、電視、音樂專輯等)的最佳平台,也是通告藝人們賴以成名和生存的最好土壤。同時,它也成為內地觀眾了解台灣文化的一扇重要的窗口。無論是美食、旅游,還是台灣的風土人情,《康熙來了》都成為兩岸交流的最佳媒體橋梁。

2015年底,主持人蔡康永和徐熙娣(小S)在微博上宣告節目即將停播,令華人觀眾/粉絲感受傷感。2016年1月7日在播完最后一期之后,這檔播出長達12年之久的綜藝節目宣告退出電視舞台。作為台灣最具有標志性的節目,《康熙來了》的停播成為2016年初最重要的文藝事件之一。一檔長期盤踞台灣電視收視榜首的節目宣告結束,不僅意味著台灣電視綜藝在華人地區的全面失守,更是宣告了台灣電視黃金時代的結束。

一、台灣電視的內憂

《康熙來了》甫一出現時,帶著一股“痞氣十足”的台灣綜藝范兒,橫掃兩岸同類訪談節目。小S憑借大膽作風和火辣身材,配合著蔡康永的書卷氣與犀利,不僅令大陸觀眾耳目一新,也改變了台灣電視綜藝長久以來靠游戲和表演來取悅觀眾的秀場面貌,直接將台灣電視綜藝帶入了棚內訪談的潮流。這種成本低、制作簡單的談話節目在台灣電視上遍地開花,但是十多年過去,台灣電視綜藝幾乎沒有任何變化,制作單位沉浸在這種花錢少但是又性價比高的節目形態中不可自拔。如今,《康熙來了》停播的消息無疑給台灣電視敲響了警鐘。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台灣電視的發展遇到了瓶頸,內在困擾不斷顯現。

(一)內容高度同質化,創新能力極度匱乏

2004年中天電視台推出的《康熙來了》意外走紅,使得談話類娛樂節目在台灣成為各大電視台競相模仿的對象。配裝好聊天話題,發好通告藝人�B咖藝人,尋找好主持人,再加上攝影師的全程助陣,一檔節目就此誕生。台灣電視圈近些年來陸續推出的此類節目包括有《國光幫幫忙》《娘娘駕到》《三隻小豬》《王牌大賤諜》《今夜誰當家》《桃色蛋白質》《爸媽囧很大》《女人好犀利》《我們一家訪問人》等,此種同質化的惡性競爭直接造成台灣電視娛樂節目亂象怪生,進而引發觀眾的審美疲勞。當然在“收視至上”的壓力下部分節目如《桃色蛋白質》《娘娘駕到》《王牌大賤諜》等已經結束其在電視上的歷史使命,成為曇花一現的熒屏景象,折射出台灣電視生態競爭激勵的殘酷現實,但也暴露出台灣電視目前所存在的最大問題,那就是節目內容高度同質化,創新能力極度匱乏。無論是話題內容,還是表現元素,抑或情感張力,不同談話娛樂節目的相像程度讓觀眾難以精准辨識,千篇一律的重復感讓觀眾產生厭惡情緒。即便是像《康熙來了》這樣的節目,到了后期也難免陷入內容同質化的泥沼,比如,讓女明星卸妝、檢查包包等內容頻繁亮相,這是創新能力極度匱乏的一種表現。一味地復制其它電視節目,很難吸引多屏互動時代的觀眾,必然導致節目的終結。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