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視聽》>>2016年第1期

試論新媒體時代新聞記者的改變與堅守【2】

黃曉耘
2016年01月18日14:48 | 來源:視聽
小字號

二、新媒體環境下新聞記者如何改變

面對日新月異的新媒體,身處傳播最前沿的新聞記者必須從思維方式、角色定位、作用功能等方面加以改變,才能在新媒體環境下得以生存並發展。

(一)“格式化”舊思維,重裝“互聯網”新思維

所謂互聯網思維,就是以“開放、平等、互動、合作”精神來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一種先進的思維方式。互聯網思維的主要特征就是用戶思維,個性思維,互動、分享思維,全球思維,跨界思維。

用戶思維。就是一切以用戶為中心,挖掘用戶需求、准確定位。

個性思維。新媒體時代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個性,在新媒體上定制獨特風格、特征的產品,滿足個性需求。

互動、分享思維。互聯網的媒體屬性和社交化特點是新媒體的一大特色,因此新聞記者必須具備互動分享思維才能在工作中更好加以應用。

全球思維。互聯網已經將世界連接成為地球村,新聞記者隻有站在全球的高度,以開放的胸襟,接納和傳播新理念,才能適應新媒體時代的發展要求。

跨界思維。互聯網數字技術的迅速發展使得媒體邊界日漸模糊,不同媒介間相互交叉、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新聞記者要力爭成為多面手、復合人才,才能在新形勢下得以生存。

(二)改變角色,重新定位

在自媒體盛行,人人都是“公民記者”的形勢下,新聞記者必須重新定位,以適應新媒體時代的生存和發展。

1.變身“信息員”

《2015年中國網絡新媒體用戶研究報告》數據顯示 ,新媒體用戶中近一半集中於80后(26-35歲),佔比為49.5%﹔男性是新媒體用戶主力軍。男性新媒體用戶移動端觀看內容第一位的是新聞資訊(佔比為53.7%),女性用戶移動端觀看新聞資訊佔比49.3%。由此可見新媒體用戶不僅年輕,而且過半數用戶通過網絡獲取新聞資訊。

(1)多方位採集

新媒體環境下信息瞬息萬變,通過各種媒體,記者可以從轉發、分享中獲得大量有用的新聞線索,通過篩選、比較找到時下大眾關注的熱點,經過進一步採訪核實,做出專業、有深度的新聞﹔就一些突發事件,“公民記者”雖然能夠搶佔新聞“第一落點”,但是專業記者可以抓住新聞“第二落點”甚至“第三落點”,通過深入採訪、調查、核實,利用記者的專業知識和新聞素養加以判斷,告訴公眾事實真相﹔此外記者還可以利用新媒體技術手段,以其豐富的鏈接來拓展新聞的深度、延伸事件背景和進行后續報道,從“是什麼”到“為什麼”,深度解讀,專業分析,最大程度滿足人們對真實、權威、有價值新聞的需求。

(2)多渠道推送

新媒體時代,用戶既是信息接受者,也是信息產生者,用戶在哪裡,新聞記者也必須出現在哪裡,不放棄任何一個傳播渠道,多渠道向用戶傳播新聞。傳統媒體人隻要不盲目跟風,不做簡單的紙質版“轉帖者”,不主動放棄設置議題、把關和信息核實的職責,堅持以負責任的態度面對一切社會和網絡熱點,就一定可以找到一條與新媒體兼容共存的新路。③

(3)地域化特色

地域化特色是電視媒體最大的特點之一,用戶最關心的還是自己身邊發生的新聞,所謂做足就是不遺漏一條有價值的本地新聞,突出電視新聞報道的特點,如最新、最快、高質量的新聞畫面、記者的現場採訪報道等,“我在現場”是電視新聞的一大特色。隻有做足電視新聞的優勢,彌補“短板”,凸顯所長,記者才有存在的社會價值和意義。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