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媒體的三兩年【3】
讓新聞更有生命力
戴 岳
作為一名財經記者,我從工作到現在已經兩年了。兩年時間在人生道路上看起來很短暫,但這兩年讓我初嘗新聞工作的滋味。
怎麼處理新聞稿件質量和數量的問題?怎麼處理理想和現實的問題?這是很多和我一樣的青年記者都會面臨的問題。在我看來,我們首先要擺正姿態,不能隻把新聞記者當做一份理想,而是要把新聞記者當做一份工作。青年記者腦海裡的新聞理想,需要通過有生命力、有深度的稿子來實現。兩年的工作經歷讓我意識到,在完成日常採訪工作的同時,能夠保証每一個月寫出一篇扎實的生動的稿子,有助於我們對工作充滿熱情。
2014年,我拿到我人生中第一張新聞獲獎証書,獲獎稿件的題目為《中韓貨幣互換“變現”》。新聞的起因是,2014年11月27日,青島農商銀行獲得中國人民銀行發放的首筆韓元貸款,大約合人民幣16.9萬元。這是全國第一筆地方法人機構直接與央行開展中韓貨幣互換項下韓元貸款業務。
那段時間,網絡上關於這件事的報道,基本都是敘述類的消息,並沒有對它背后更深層次的挖掘。獲知新聞線索后,我第一時間聯系到了青島農商銀行,對貨幣互換的概念進行了解讀。在採訪中,我了解到央行給青島農商銀行的融資利率為2.1%,低於同期人民幣貸款基准利率3.5個百分點。這就意味著,中韓貨幣自由兌換是中韓兩國國家戰略的一部分,是中韓兩國經濟發展的需要,中韓自貿區啟動將加快中韓貨幣自由兌換的進程。
一直以來,匯率浮動給做中韓貿易的兩國企業帶來了很大的風險,而貨幣互換項下韓元貸款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這一消息讓不少青島企業興奮不已。
我從翔實的採訪中獲得了寶貴的信息,體會到了扎實採訪的甜頭。
必須承認,在做財經記者之初,我認為下基層是一個離自己比較遙遠的概念,那時候我以為隻要熟讀政策、把握好各種金融經濟概念就能做好財經記者,所以對下基層是比較畏懼和排斥的。但不得不說,“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確實促進了我新聞素養的提高,讓我做出的新聞更有生命力。現在我已經成為報社裡常常下基層的青年記者,這種體驗讓我養成了比較好的採寫作風和工作習慣。
把腳印留在基層、把目光聚焦基層、服務基層群眾、反映社情民意,這似乎成了我在潛移默化中養成的習慣。不知不覺中,我與群眾的距離近了,與群眾的感情深了,甚至在反映社情民意的同時,也可以幫助推動基層實際問題的解決,在走基層的過程中,我探索出一些好的做法和經驗。
說到讓我深切感受到被需要的採訪,應該就是2015年山東蒜農遭遇韓國退回2200噸大蒜的事件,這一事件在全國都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2015年2月,還有十幾天就要到農歷春節,我接到任務去臨沂市蘭陵縣採訪。不少蘭陵人都在忙著准備年貨,年味非常濃。但跟普通家庭不一樣的是,來找王連全的,除了要債的債主們,就是來自全國的媒體,我就是其中之一。
那天清晨,我坐在王連全家裡,聽著他講述事件的過程。王連全說:“我實在沒有能力和財力把我組織的600噸大蒜返送回國了,蒜儲藏費用和運費就需260萬元。”這個時候,王連全的6歲兒子突然從床上爬了起來,拉著王連全的手說:“爸爸,我們的蒜運回來了嗎?”
韓國方面退貨讓王連全損失至少200萬元,這對於一個家境小康的蒜農來說是天文數字。王連全垂著手站在門口說:“天塌了,似乎沒有了明天,也看不見未來了。我現在不知道該怎麼辦,也不知道政府會不會幫助我們。”採訪中的我感同身受,那是一種無盡而沉重的無力感。這是我做財經記者以來,第一次感覺到應該為朴實的農民們做點什麼。
之后,我分別聯系了山東省商務廳和國家商務部,詢問了相關事件的處理情況,並且就這一事件咨詢了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的專家和一些常做中韓貿易的企業,從中找到一些中韓貿易裡常玩的“小貓膩”。我把這些都寫進了《退蒜風波“水深幾許”》裡。
突然有一天,我接到了王連全的電話,他告訴我,臨沂市蘭陵縣政府已經告訴他們,所繳納保証金已全部退回,退運的大蒜也正在組織內銷,韓國外交部通過山東省商務廳表示歡迎他們這些受損的蒜農參加2015年韓方的大蒜招標活動。他說:“戴記者,謝謝你們,謝謝你們這些好記者。”直到現在,每逢過節,我都會收到來自他簡短而朴實的問候。
最后,我想用一句業內曾經流行的話來和大家共勉:當你看見新聞的時候,我和新聞在紙上﹔當你看不見新聞的時候,我和新聞在路上。我想如果我們能夠做到這些,就可以讓新聞更有生命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