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西部學刊》>>2016年1月下

新媒體環境下電台廣播劇的民生化創新【3】

——以《濱海大街878號》為例

鄒夢蝶
2016年01月28日10:20 |
小字號

三是內容的實在幽默。轉型后的廣播劇,為了更好地實現民生化,其人物形象和內容必定要來源於普通百姓的生活。《濱海大街878號》中的人物形象就是虛擬的普通社區居民。包括由大學教授和醫生組成的房東夫妻、外來創業的年輕房客、話糙理不糙的出租車司機……人物形象設計得各具特點,涵蓋了都市生活中的幾種代表性職業。而來自五湖四海的人物安排,拉近了與外地來津務工人員的心理距離,貫通南北的方言則大大增加了廣播劇的幽默程度。

自2009年正式以日播短劇的形式面世以來,《濱海大街878號》的故事已經上演了7年,有了2000多期的創作積澱。其內容始終圍繞熱點社會新聞並結合天津市民生活進行編排。由於採用日播形式,《濱海大街878號》的內容就具備了一定的時效性。例如,去年春節前夕,該廣播劇對春節“馬上體”、買年貨、電子鞭炮等與市民過年息息相關的話題予以關注,接連播出了6期“開年大戲”。臨近春運,又實時播出了《拿手機買火車票》一集。除了與百姓生活直接相關的題材外,一些熱點的文體話題也是該劇的創作藍本,例如“好聲音巔峰過后”、“亞冠票價風波”等也都是百姓較為關注的事件。劇本將這些人們普遍關注的事件,映射在劇中的幾個人物身上,由他們代表廣大公眾的心聲,從而引發共鳴,起到良好的傳播效果。形態各異的人物和始終在變的主題融合成一部部具有較高期待值的廣播短劇。輕鬆幽默的風格能夠吸引聽眾的關注,質朴實在的選題則是能夠留住聽眾的必然因素。

四是播送平台的擴展宣傳。廣播劇的主要傳播渠道是電台。然而在新媒體環境下,受眾接收信息的平台多元,在個人電腦之后,出現了各種移動網絡媒體。因而,為了適應高科技發展趨勢,廣播劇的播送渠道也應當進行相應的擴展。例如《濱海大街878號》,除了每天定時在電台廣播中播送之外,公眾還能通過官方網站、官方微博、播客上進行收聽。新媒體平台彌補了廣播媒體信息播送“稍縱即逝”的短板,公眾可以通過互聯網收聽過往的任何一期廣播劇。

此外,《濱海大街878號》還聯合天津知名動漫公司,將廣播劇中的人物形象設計成動畫,投放在天津公共交通系統的媒體設備上播放。廣播短劇視頻化使劇中形象更加立體和親和。2014年1月,該動畫視頻申請獲得了版權,成為濱海廣播獨有的特色節目。而以動畫短片的形式在交通工具中播放,能夠最大程度吸引乘客的注意,並能讓乘客在短暫的車程上較為完整得了解劇情,從而起到了很好的宣傳效果。

三、廣播劇民生化創新給廣播媒體的啟示

從最初的應對新媒體的一次創新嘗試,到逐漸民生化走進聽眾內心,到成為頻道的一檔品牌欄目,《濱海大街878號》的成功不僅是廣播劇革新的成功,更是廣播媒體應對新媒體挑戰的成功。綜上所述,《濱海大街878號》的民生化創新給予廣播媒體探究生存之道的啟示如下:

首先,著眼廣播特點。廣播媒體得天獨厚的便捷優勢是包括網絡新媒體在內的各種媒體形式望塵莫及的。廣播在探索生存之道時,必須把握自身的傳播規律,利用好這一優勢。在策劃欄目時,選擇和設計符合這一優勢的作品。

其次,貼近百姓生活。民生新聞一經提出便受到了廣泛的認可與採納。在當今社會,符合公眾需求的媒體形式才能夠生存和發展。無論是廣播劇還是其他廣播節目形式,在傳統的老路走到瓶頸期時,進行“貼近地面”的改革或許是一條出路。

第三,拓寬宣傳渠道。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廣播“上網”已成為趨勢。網絡平台較強的信息整合、互動交流功能可以彌補廣播媒體的一些致命缺點。並且,網絡還便於廣播進行自我宣傳,廣播可以吸引網民成為自己的粉絲。

第四,打造品牌欄目。《濱海大街878號》成為濱海廣播的獨特品牌,在於主創人員的策劃理念和對產品的持續打磨,最終形成自主品牌。這說明,團隊的智慧和對新平台的運用,能夠打造出屬於自己的品牌,並幫助媒體在殘酷的競爭中搶佔先機。

參考文獻:

[1]毛陽南.廣播劇發展之路探索[J].大舞台,2011(9).

[2]孫光源.新媒體時代下廣播劇的生存思考[D].東北師范大學,2012.

[3]趙然.廣播劇興衰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0.

[4]童琳.廣播劇的發展現狀分析——以湖南人民廣播電台為例[J].藝海,2014(1).

[5]韓潔.廣播劇創作的現狀及出路[J].音樂大觀,2013(2).

[6]陳本仁.新時期廣播劇發展的現狀與思考[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1989(3).

[7]寧波.移動互聯網背景下廣播劇的“微”發展[J].藝苑,2013(5).

[8]宋士斌,孫延軍.廣播劇生存現狀及發展策略[J].科技傳播,2014(16).

[9]劉國君,徐偉東.新媒體背景下的廣播劇振興路徑的思考[J].中國廣播,2011(7).

[10]孫曉麗.淺析廣播劇生存與發展路徑創新[J].新聞傳播,2013(10).

[11]張君昌,呂鵬.廣播劇的生存與創新[J].新聞前哨,2012(3).

[12]白小易.解讀民生新聞[J].視聽界,2004(1).

(作者系天津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碩士研究生)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