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西部學刊》>>2016年5月下

大數據對都市媒體轉型發展的意義與影響【2】

李  振
2016年06月06日13:58 |
小字號

三、編採員工該怎麼做

(一)借助大數據掌握更多線索

相信通過微博、微信了解線索對於記者編輯早已不是什麼稀罕事,但是如何通過發動都市報各自數十萬乃至上百萬的微博微信粉絲積極提供線索,根據興趣愛好成立眾多不同圈子,以及從這些圈子內獲得有效的信息,還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是沿用微博、微信上的爆料,還是充分利用讀者的資源進行篩選后的定點培養?篩選是根據個人偏好對讀者分類,還是根據活躍度,或者是年齡?建立眾多圈子后如何與每個記者對接?如何將從網絡上了解的消息及時落地,拉近與本地讀者的距離?這些都是都市報需要解決的問題。

掌握更多的線索還包括對及時新聞迅速在新媒體平台進行發布,借助於讀者的互動,掌握更新的線索進行更深入的報道。

(二)更加重視報道的權威性

大數據時代,每天都會產生大量的海量信息,有的還互相矛盾。事實上,現在的社會條件下,人們不是缺少信息,而是缺少經過篩選的、可信的、有價值的信息。新媒體最受詬病的就是在提供快速新聞消息的同時,其真實性和權威性都有待商榷,近期各種假新聞排行榜的出現都與此有關。在這種情況下,都市報所屬的傳統媒體是白紙黑字,對信息的真實性要求很高,應發揮自身的公信力優勢,主動承擔起信息選擇的職能,從海量化的、碎片化的、真偽難辨的信息中,去偽存真,及時准確地發布真實的、權威的數據和信息。[2]

具體到實際操作中,可以利用紙媒的權威性,在與大數據的實時關聯中跨界運作,以“我在現場”的可信度,與政府相關重點網站積極合作,擴大紙媒的品牌影響力,實現從“信息的窗口”向“政策解讀的喉舌”的轉變。至少,在時政、生活服務等方面,市民仍需要更可靠的“內容”,這也是都市報存在的重要意義。

(三)利用數據進行創新報道

此外,通過對報紙掌握的信息進行歸納整理,發現其中共性的東西,做成數據新聞,推出分析版面,也是對數據應用的重要渠道。如《華商報》近期推出的巷議版面,其創新不在於改換門頭,而是對讀者反饋的共性進行分析說明,通過對話題的選擇,拉近了與每一位讀者的距離,避免了“不是發生在我們小區的事情,我們就不關注”的尷尬。又如《南方都市報》“數讀”新聞,它不僅僅是版面上所呈現出來的一篇簡單的稿件、簡單的一組數據、簡單的一張圖形,而是在大數據統計的基礎上,用可視化的方式,追求展現那些隱藏於海量數據之中的真相。用數據分析的結果講故事講聯系講內容,以此實現新聞增值、新聞再生,並輸出一個讀者感興趣的結論。[4]

通過數據挖掘出的不同視角,可以豐富讀者對於事務的認知。例如,政經新聞體現在國內國際新聞部的日常工作中,就是通過歸納整理,建立一個隨時能夠使用參照的資料庫,在新聞事件發生后,通過對已有資料的分析,得出網上所沒有的結論。

(四)根據調查結果組織切實有用的活動

多次活動証明,以都市報的公信力及組織力,組織一項活動是有著廣泛參與度的,但是如果活動過於密集和復雜,且政出多門,對活動效果的傷害就會非常大。不僅是浪費人力物力,也會對報紙的公信力產生損害。因此,每項經營或擴大影響力的活動的進行,既應建立在充分的讀者調研基礎上,更應考慮切合絕大多數的讀者品味,而不應成為小眾讀者的狂歡。

大數據有一個明顯的特點是圈、層眾多,反映在都市媒體中就是會有一個細分的圈、層市場。如何激活這個圈、層市場,擴大紙媒的影響力及銷售市場,這也是都市媒體舉辦社區活動等各種讀者參與活動的出發點。[5]

(五)數據庫建設

都市報都有自己的關系網和數據庫,歷屆原創內容和歷史數據的數字化,是都市報媒體資產的重要部分,這些資產包括全文字數據庫,版面數據庫及圖片數據庫等。例如,《華商報》原先曾有過採訪資源的數據庫,但系各部門自發組織建立,政出多門,沒有歸納整合,而現在需要的是全面的完善與合理的管理利用。

(責編:宋心蕊、燕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