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中國報業》>>2016年4月上

技術驅動媒體融合快速發展

從光明日報兩會報道看媒體融合建設成果

陳建棟
2016年06月23日10:24 | 來源:中國報業
小字號

[摘要]每年的全國兩會,各大媒體紛紛亮出各種新技術、新應用,將兩會變為比拼融媒體技術、展示融媒體報道能力的競技場和試驗場。光明日報融媒體平台在技術的驅動下,奉獻了一場精彩的2016兩會報道戰役。

[關鍵詞]融媒體報道 炫融直播 微沙龍 傳播效果

[中圖分類號] G20 [文獻標識碼] A

年的全國兩會,不僅是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媒體競爭的重要“戰場”。2016年全國兩會期間,各大媒體紛紛亮出各種新技術、新應用,推出各種融媒體產品,將全國兩會變為比拼融媒體技術、展示融媒體報道能力的競技場和試驗場。

2016年全國兩會報道,新技術的廣泛使用是一大亮點。各大媒體不僅對新技術保持了高度敏感,更重要的是,新技術使用更加得心應手,能夠將技術的使用與媒體產品設計很好地結合起來,從而使媒體產品變得異彩紛呈。如果說,2015年是“媒體融合元年”,那麼,2016年兩會報道表明,在技術的驅動下,媒體融合已經進入快速發展期。在此,結合光明日報2016年兩會融媒體報道情況,從技術應用與隊伍融合、內容生產和傳播效果等方面,談談對媒體融合建設發展的看法。

技術應用呈現三大趨勢

2015年底,光明日報就開始部署2016年全國兩會融媒體報道的技術方案。為此,我們先后考察了720°全景攝影、VR(虛擬現實)攝像、移動視頻直播、無人機、人工智能等技術方案,最終我們採用了前三項,並以這些技術為基礎,推出了“全景看兩會”“炫融直播”“微沙龍”等融媒體產品。在技術選型的過程中,我們提出了三個原則:領先、實用、可低成本推廣。

所謂領先,就是兩會報道採用的技術,要具備一定的前瞻性,能夠引領媒體技術變革的方向。今年兩會報道中,全景攝影、VR攝像都是大型時政報道中首次採用的最新媒體技術手段。通過這兩項技術,我們真正將讀者、網友帶到了兩會現場,讓每一位觀看光明日報融媒體報道的用戶,都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極大地拉近了兩會與普通民眾的距離。

所謂實用,包含兩個層面:一是技術要為提供更好的媒體產品服務,不能淪為簡單地炫技﹔二是不管技術如何酷炫,都一定要讓用戶通過最簡單的方式獲得良好體驗。比如,我們採用Skype for Business的多方視頻技術舉辦微沙龍,同時支持250人進行視頻對話,這樣,網友除了可以通過視頻直播觀看沙龍討論以外,還可以直接進入微沙龍網上討論室,面對面地向代表委員提問。有網友參加完微沙龍之后說:“能用這麼簡單的方式與代表委員交流,誰還說兩會甩我幾條街的距離呢?”而在選擇全景攝影、VR等技術時,當時市場上大部分解決方案,有的需要特定外設設備才能觀看,有的雖然可以裸眼觀看,但需要特定播放軟件才能打開,有的甚至在不同操作系統的終端設備上,觀看效果也截然不同。為確保兩會報道作品可以讓用戶方便地瀏覽,我們考察了至少5家技術提供商,最終選擇了一種無需任何外接設備、支持任何終端的技術解決方案。而無人機、人工智能等技術,雖然也十分新潮,但無人機在兩會期間不僅受到飛行限制,而且也沒有合適的報道場景﹔人工智能則技術不夠成熟,無法確保內容安全,正是從實用的角度考慮,我們最終放棄了這兩項技術。

不過,光有領先和實用還遠遠不夠。兩會報道作為一次重大的報道任務,各媒體可能會進行超常規投入,但如何確保這些技術成果在日后的常態化報道中得到良好應用,也是不應忽視的問題。為此,我們要求兩會報道中的技術成果,必須具備低成本推廣的條件。這個成本,既包括技術部署成本,也包括培訓和使用成本。從部署角度來看,我們不能採購一大堆昂貴、復雜的設備,把傳統紙媒搞得比電視台還“高大上”﹔從培訓和使用角度來看,我們希望所採用的技術能夠讓普通編輯記者快速應用,絕不能另外拉一支隊伍,而將原來的編輯記者晾到一邊。因此,不管是全景攝影、VR攝像,還是炫融直播、微沙龍,應用成本都非常低,都具備常態化推廣的基礎。

(責編:霍昀飛(實習)、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