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6年:第6期

家譜作為組織傳播媒介的觀照【2】

以明清徽州家譜為對象

王業明
2016年06月28日09:45 | 來源:今傳媒
小字號

三、家譜的把關人

家譜的把關人就是家譜的編修者,其身份隨著家譜功能的歷史演變而相應變化。“賈而好儒”的徽商積極參與修譜,這一特殊群體在家譜編修活動中的影響也不容忽視。

(一)史官修譜

隋唐以前,家譜作為官員選拔和通婚的重要依據,由國家設立的專門機構主持編修。周代就有官員專職負責貴族家譜的登載與管理,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史官修譜制度。兩漢時期,封建王朝的中央政權,設有“宗正”機構,其重要職責之一就是王族家譜的編修和保存。魏晉南北朝時期家譜編修之風開始盛行,形成譜學。這一時期,官府設立常設機構“譜局”,專職編修家譜,家譜也作為重要文獻,保存在官府中,以備選官之用。隋唐時期,隨著科舉制度的實行,家譜在官員選拔中的作用不復存在,但由於唐王朝的倡導,唐代官修家譜之風仍很盛。

史官修譜的對象不限於某一家族,而是對全國范圍內或者某一郡的所有士族家譜進行甄別、認定,予以匯編或選編,一般比較真實公正,有公共傳播的性質。

(二)公修家譜

宋元以后,家譜的政治功能減弱,“尊祖、敬宗、睦族”的倫理功能隨之加強,家譜的編修由官方轉至民間,宗族一般設立譜局修譜,家譜成為宗族管理的重要手段。

家譜的編修工程龐大,歷經時間長,參與人員多。主導家譜編修的多是族內的退休官員、族內尊長和有功名人員。參與修譜的人一般在譜上登名,以激勵后人積極參加修譜,這種情況稱為公修。明萬歷五年刊印的《新安大阜呂氏宗譜》,集中了36人的編修力量,設有總裁、編修、催督、考訂、謄書、刊譜等多個職責崗位,各司其責。公修家譜全族參與,集體修訂,所以規模宏富,內容涉及面也廣。

(三)私修家譜

私修家譜憑個人力量撰寫,譜的規模一般較小。明萬歷間曾任貴州布政司左布政使江珍所撰歙縣《溪南江氏族譜》,不分卷,僅1冊。

私修家譜是個人行為,其組織傳播的屬性弱化,傳播內容受編撰者學識、修養、個人愛好的影響很大,族譜中收錄自己的詩文和褒揚直系祖父母的文章相對較多。如徽州《溪南江氏族譜》的撰述部分,大部分是江珍父母兄弟的行狀事跡。私修家譜受宗族利益的束縛相對較少,撰寫過程中間沒有太多的條條框框,所記錄的社會情狀,比公修的家譜更接近歷史原貌。

(四)商人對家譜編修的影響

經濟因素的滲透和把控始終伴隨著傳播活動。修譜作為一種大規模的傳播活動,需要家族有雄厚的經濟基礎,這為商人介入修譜,進而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提供了可能。

商人參與修譜,最典型的莫過於明清時期的徽商。徽商以自己雄厚的經濟實力,成為家譜編修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他們通過編修家譜宣揚商業理念,使傳統儒家思想中儒賈之間的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的調和。明代歙縣的文學家汪道昆在《太函集》就表達過“良賈何負閎儒”的理念。

很多家譜通過設立家傳,滿足徽商名垂家史的精神追求。徽州家譜記載了大量徽商的傳記和行狀,歙縣《竦塘黃氏宗譜》記載了吳盛“泉布出入,不假簿記,籌算心計之,雖久,錙銖不爽”。在封建社會商人社會地位普遍低下的情況下,家譜為商人立傳,體現了商人對家族話語權的把持,也顯示了傳播活動的經濟基因。

四、家譜的組織傳播功能

一般認為大眾傳播有環境監測、社會協調、文化傳承和娛樂等功能。家譜作為一種組織傳播媒介,具有特殊的傳播內容和傳播機制,其在傳播功能上與大眾傳播媒介也有所區隔。

(一)道德教化

族規家訓是家譜中的重要內容,也是家譜中最為族人熟悉和看重的部分。各個家族的族規家訓內容不盡一致,但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在各族家譜中均為最重要的內容。除此之外,還有“睦族人”、“和親友”、“恤孤貧”、“戒賭博”等教化內容,對家族成員的行為、舉止提出規范性的要求。《方氏重修宗譜》中對此有所陳述:“立宗法以提撕之、宗法之,又明譜系以匡植之。是以恩義浹、親義篤,春夏有禴祀以著其誠,秋冬有蒸嘗以致其敬,至於升降進退之儀,食飲陳設之禮,以及族人燕會之規,纖息備具,井井有條為朱子《家禮》之所雲者,故教化大行,風俗媲美。[6]”在徽州“仁讓”社會風氣的形成和保持過程中,各族家譜的宣揚起到了重要作用。

族規家訓是灌輸式的宣講,而經過精心選擇粉飾的家傳則是一種典型報道的宣傳手法,以族人中的優秀人物事跡為后人樹立榜樣,起到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在家族的一些儀式場合,族長會宣講族規家訓和先人的優秀事跡,將文字傳播和口頭傳播相結合,實現家譜傳播的教化功能。家譜可以說是每個家族成員實現社會化的最初的教科書。

(二)文化維模

美國著名社會學家帕森斯強調了文化的維模功能,即任何民族的文化經過長期歷史發展都形成了相對穩定的結構模式,這種文化結構模式可以對外來文化進行選擇,並對本土文化進行自我保護。當外來文化對維護原有的文化模式有利時,便容易被接受﹔反之,維模功能會竭力阻止外來文化的傳入,維護本土的文化空間。

作為一種傳播媒介,家譜在家族文化的建構和維護中起到重要作用。家族成員通過學習族規家訓、家禮儀節和先輩事跡,體認家風,傳承家族優秀文化基因。家族文化成為社會最基本的文化圈層,為圈層內的族眾提供精神滋養和文化身份,同時排斥異質的外來文化。基督教在徽州的傳播,長期以來受眾規模有限,祁門“天主耶穌兩教咸同以來入教者甚屬寥寥”,黟縣“奉天主耶穌各教者,蓋不多見”[7]。加上僅有的教徒文化層次偏低,決定了基督教對晚清徽州文化生態無法產生實質性影響。

家族文化在與外來文化或外族文化的接觸中,沒有被同化或融合,反而更加守護“本族”傳統,堅韌地構建出了“我者”與“他者”的文化身份識別系統,這其中,家譜無疑扮演了重要角色。

(責編:霍昀飛(實習)、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