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青年記者》>>2016年6月上

馮雪鬆:將尋找進行到底

陳娜
2016年07月14日13:53 | 來源:青年記者
小字號

2015年5月25日,中國記協黨組書記翟惠生同志在“馮雪鬆追蹤採寫方大曾事跡座談會”上這樣說道:“方大曾和馮雪鬆,兩代記者雖然生在不同年代,但是身上有共同的價值觀,他們面向現實,深入實際,不畏艱難,忠實記錄時代,為民族為國家為人民鼓與呼,這種精神應當在中國記者中弘揚。”

時隔一年,這擲地有聲的評價不僅言猶在耳,更引發了人們對新時代傳媒界踐行“工匠精神”的深入思考。換言之,對家國記憶和民族歷史鉤沉發微、一絲不苟的執著追問﹔在探索之路上的清苦挫折、困境挑戰前不斷超越的堅韌勇氣﹔對理想信念、情懷使命不忘初心、風雨兼程的忠誠敬畏,是“兩代記者”的鮮活故事中的共有靈魂,而這份穿越時空的默契與交疊更昭示了在當下時代呼喚“工匠精神”的深意。

馮雪鬆是中央電視台高級編輯、紀錄片導演,也是十七年如一日尋找上世紀30年代失蹤戰地記者方大曾的傳媒人。我國新聞史學泰斗方漢奇教授曾評價馮雪鬆對方大曾的不懈尋找是“為中國新聞事業史研究和中國戰地攝影史研究做出了一大貢獻”。2015年12月,在第五屆“光影紀年——中國紀錄片學院獎”頒獎典禮上,組委會特設向馮雪鬆致敬環節,以表達國內同行對其“尋找方大曾”事業的禮贊。2016年4月,在中國新聞史學會第二屆新聞傳播學學會獎的榜單上,馮雪鬆的紀錄片《尋找方大曾》和專著《方大曾:消失與重現》榮膺“組委會特別獎”,再次收獲了來自中國新聞學界的至高敬意。

載譽頗豐的背后,是馮雪鬆一如初始的匆匆步履,“守根本,不忘本,行萬裡路,認一條路﹔立恆志,不忘志,讀萬卷書,破一卷書”,關於未來,他從容且堅決——“對於方大曾,我要將尋找進行到底”。

職業經驗牽出的尋找之旅

1999年初,時任中央電視台社教中心專題部《美術星空》欄目編導的馮雪鬆,在辦公室裡收到了一份由時任中國攝影出版社副社長的陳申先生發來的傳真,內容是希望合作推廣一本關於抗戰初期戰地攝影記者方大曾的書籍。這是馮雪鬆生平第一次聽到“方大曾”的名字,不料竟從此結緣。馮雪鬆說,那份傳真其實並非是明確傳給他的,但職業經驗讓他感覺到方大曾是一個極具價值的歷史人物,而當時的人們對這個人物知之甚少。對未知領域的探索欲和極強的職業敏感讓馮雪鬆果斷把握住了這個不經意的邂逅,並很快開始了以《尋找方大曾》為主題的紀錄片拍攝。在他的努力下,《尋找方大曾》於2000年先后推出兩個版本,並一舉獲得了第十五屆全國電視文藝星光獎。

然而誰也沒有想到的是,這段看似足以告一段落的尋找之旅,對於馮雪鬆來說,卻只是開始。他談道,“紀錄片播出之后,我總有種意猶未盡的感覺,就是覺得還有很多東西了解得還不夠深、不夠細。同時,紀錄片拍攝完成后,還有一些方大曾的作品在視線之外陸續被發現,這又讓我進一步產生了興趣。我想,究竟還有哪些東西可以幫助我們再度去發現他,找到他呢?這個人這麼年輕就失蹤了,如果我們不去尋找他,他就徹底地消失了。能把他的作品搜集起來,至少對他的家人是一種告慰”。正是在這種鍥而不舍的追問中,馮雪鬆對於方大曾,對於自己的尋找之旅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他坦言在這個過程中,自己也曾將信將疑,也會猶豫方大曾的歷史價值究竟有多大,但是隨著散落在報刊上有關方大曾的作品被發現得越來越多,隨著對方大曾的進一步了解,他逐漸堅定了自己的判斷,明確了關注和挖掘方大曾歷史線索的真正意義。他說,“我慢慢感覺到,我們做這件事情,不單單是對一個家庭情感的交代,而是在彌補一段國家的記憶,彌補我們曾經缺失的一段歷史”。

時至今日,馮雪鬆不僅為“尋找方大曾”拍攝了兩部紀錄片,撰寫了一部專著,更是在方大曾的最后失蹤地河北省保定市為其開設了一間紀念室,供后人憑吊。同時,經過努力,央視網公益頻道為“尋找方大曾”開辟了專題網頁,給馮雪鬆的尋找之旅提供了一個極佳的平台。值得一提的是,自2015年9月起,馮雪鬆啟動“方大曾校園行”公益計劃,計劃在兩年時間裡陸續走訪國內二十所高校,將戰地記者方大曾的故事和“尋找方大曾”的公益事業傳遞給更多的青年學子。他介紹道,“‘方大曾校園行’公益計劃已經先后走過了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暨南大學、廈門大學等9所國內知名高校,第十期活動將於今年7月在河北大學舉行。同時,我們已經確定了明年7月的最后一期‘校園行’將前往方大曾生前好友范長江的故鄉四川內江,與內江師范學院范長江新聞學院的學子們共敘范方恩誼”。談及這個計劃,馮雪鬆還饒有興致地提到,“前幾天我去拜訪方漢奇先生,他評價此事說,‘范長江與方大曾雙峰並峙,二水分流,一個長於文字,一個長於攝影,是中國新聞史上的雙峰,可以並存於世並存於史並存於書。范長江、方大曾兩位當年的戰友能在內江相聚,將是新聞史上的一段佳話’”。

從一次“偶然的相遇”開始,馮雪鬆為尋找方大曾這位“第一個現場報道盧溝橋事變”后離奇失蹤的英雄人物付出了巨大的心血,這期間的奇情壯採足以令人駐足慨嘆。而在被問及走上這條尋找之旅的最初動因時,馮雪鬆的回答卻直白得令人動容,他說,“對當時的我而言,工作就是對一個一個選題的執著和認真,就是想更好地用鏡頭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我想抓住一切寶貴的機會去編出有溫度的片子,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我接觸到了方大曾的選題,所以我沒有理由不做好。如果一件事情是很容易的,又怎麼能輪到我來做呢?我又有什麼理由要放下呢?”

(責編:劉雨霏(實習)、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