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西部學刊》>>2016年6月下

《中國報學史》史實錯誤研究【3】

張 慧
2016年08月08日10:01 |
小字號

三、錯誤之外的思考

通過對書中156處錯誤的概述和分析,筆者發現了錯誤背后的原因與作者當時的寫作思路和一些視角觀念上的差異。作為一部歷史地位極其重要的新聞史著作,其中的每一處錯誤都存在著很多值得后輩深思的價值。

無論是寫新聞事件還是總結新聞的發展史,有很多理念其實是相通的。

我們都知道新聞價值包含五個要素:時效性、重要性、顯著性、接近性和趣味性。在這五個要素中,對於寫新聞史而言,時效性的要求是不存在的,非但如此,寫史書就是要以過去時的視角來寫才更容易收集資料,更容易保持客觀﹔接近性好像也與新聞史沒有太大的關聯。但是其他三個要素都可以直接運用到寫新聞史的實踐中:首先,重要性,無論哪部新聞史,書寫的哪個時間階段的新聞發展情況,都必然是有其存在的重要性的。在這個過程中,涌現出的優秀記者、報人以及有重要意義的事件自然也就成了我們關注的重點對象,即顯著性。最后,既然是寫書,而且是史書,如果干癟枯燥、索然無味,那麼讀者就會遠離而去的。

另外,新聞真實的原則對於這本書也是有著借鑒意義的。書中的144處錯誤就是最好的反例,如果作者在寫作過程中運用了新聞真實的原則,那麼將會有很大一部分錯誤可以避免。但是,檢查和核實環節的缺漏和不完善導致了這本書的不完美,同時也給讀者造成了閱讀上的障礙和知識上的誤導。史書存在的意義之一就是為了最大程度地還原歷史真相,即便不能做到百分之百地真實,也要盡力而為,盡可能地接近真實和准確。

還有,對於消息源的選擇也是十分重要的,作者正是由於選擇了不合適或者不准確的消息源才導致了諸多錯誤。關於這一點的對策是,盡量引用權威性比較高的一些消息源,對於不准確的小道消息是要慎重選擇的,一旦引用就必須進行核實,否則就會造成錯誤。

最后說一下新聞客觀性的重要原則,它要求在寫作時必須要公正、不偏不倚,不摻雜個人偏見等。這些指導性的原則如果運用到這本書的寫作過程中,那麼很多錯誤就可以避免。而且最重要的一點是,堅持客觀會讓書本裡的內容更持久地保鮮、保質,經得起推敲和質疑。

參考文獻:

[]戈公振.中國報學史[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1.

[2]楊瑾琤,寧樹藩,方漢奇,王鳳超.《中國報學史》史實訂誤[J].新聞研究資料,1985(04).

[3]李新祥.出版定義的類型分析與出版本質的界定[J].浙江傳媒學院學報,2006(2).

(作者系西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碩士研究生) 

來源:西部學刊

(責編:霍昀飛(實習)、燕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